姑妈的情怀
我自己没有亲姑妈,爸爸也没有姑妈,因此,爸爸经常感慨有姑妈的好处,虽然我并不清楚姑妈的好处究竟在哪里。
后来,慢慢有一点懂事,知道姑妈都很跟娘家人亲,无论是送礼还是照顾老人,都是冲在前方,爸爸的感慨更多来自于爷爷奶奶生病以及最后过世的时候,我想他大概深深感觉到了独自承担养老送终的压力,以及缺乏兄弟姐妹亲情带来的孤单感。
幸运的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我自己终于成为了大姑妈,我的孩子也有两个长期在身边的姑妈,于是,我们走向了姑妈的新时代。
仿佛是带着爸爸那一代人对姑妈的期许似的,我也总感觉自己对家里的侄子侄女怀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我总在思考姑妈的角色。
因为一部分侄子在老家的缘故,我跟他们的链接其实很少,视频电话里,也都是限于问候,有时候提出给他们买点小礼物,总是被他们背后的大人出于各种人情世故的考虑拒绝,于是,我竟是连送温暖的机会都很少。
后来我想起了一个别人的姑妈,那是堂姐的姑妈,每到寒暑假,就会有一个来自宜昌的远方姑妈,寄来一大摞一大摞往期的作文期刊。
那些作文期刊是大开本,更厚,是远方姑妈给正在初中的堂姐提高作文用的。
我因为看了那些期刊,也开始自己写小说,当然内容很搞笑,好像是写一个地主剥削农民的故事。
学校也会不定期地发期刊,好像是叫《小学生天地》,非常簿的一本,拿到手上一会就看完了,有时候会反复看,我的第一个小记者证,就是那时候看了后面的记者招募令,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加上一个模糊的大头照用信封邮过去得到的。
这些过期的期刊,也许在很多人家里,就是废品收费站里的一堆废纸,然而他们偏偏在一个有情怀的姑妈家里,她又偏偏想起了远在农村的一个亲戚家里,正好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需要作文指导,然而她又更加想不到,还有一个她隔壁家的小孩子,因为这些期刊,而深埋了一颗爱好文字的种子。
在那个谁家都没有多余钱来买课外书的时代,那些期刊,就是一种闲暇时间最好的养分,以至于到现在,那已经不是一本本的书,而是来自一个先进城市对于落后地区的人文关怀。
最近因为一块屏幕的新闻,让我想到了这段往事,直播课程也许并不能完全拉平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然而,总要有人去做一些改变吧。
我们一直身处于当前教育的竞争压力之下,好像有些自顾不暇,所以,更加忘记了在自己原来成长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教育缺失。
教育的不公平,也许不是你我之力可以完成的,那么,不妨从姑妈的小情怀做起吧。
如今,我能做的也就是做一些课程,教材的分享,非常有限,理念的灌输就更加乏力了,不过还是会做,尽管那样让我几乎成为了一个好管闲事的亲戚。
我们,不知不觉中,也会成为她人成长的生态环境之一,谁也不清楚往一块土地上施肥,究竟是否会长出参天大树,奇珍异草,不放试试去做一个施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