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这几种类型的帕金森你知道吗?
中医学认为,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木讷表情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间·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疯,其势为缓。”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瘛疯有别。
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
症状: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或肢体震颤,胸脘痞满,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息风止颤
脾肾阳虚型帕金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气血不足型帕金森病
症状:病久气血不足,不能荣于四末,筋脉拘急震颤,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作困难,自汗头晕,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益气养血,熄风通络。
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
症状:动作减少,迟缓,表情呆板,肢体僵硬,屈伸不利,乏力气短,自汗,时有头部刺痛或头部摇动,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风阳内动型帕金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不能自止,头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育阴潜阳。
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
症状:四肢震颤,日久不愈,拘急强直,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