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圣昔:论(西游记》的“前世本”

首先要说明,所谓《西游记》的“前世本”,是笔者为了论述方便而选定的简单命名,指的是明代世德堂刊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即世本)所借以翻刻的那部底本。世本卷首陈元之撰《刊西游记序》曾说:

《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

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

唐光禄梓行的这部《西游记》就是世本;所以,唐光禄“奇之”的那部《西游记》就是“前世本”。对此,有的论者或称“陈元之《序》中所说的'旧有叙’的那部《西游记》”,或称“唐光禄所购进而奇之’的那部《西游记》”;我以为都不及简称“前世本”省事,又明确。
或说:陈元之所撰的《刊西游记序》,难道必然是为世德堂本所撰,而非为别的本子所撰而为世本所移植和翻刻吗?当然,如果陈《序》中所说“唐光禄既购是书”之前加上“世德堂”三字,那就不存在任何怀疑了;然而,我们根据如下三点,足可证明陈《序》是为世本而撰:
其一,陈《序》应唐光禄之约而撰是肯定的,因为陈《序》中明确记载:唐光禄将《西游记》梓刻成二十卷之书后,“充叙于余”。陈元之是秣陵人,秣陵今属南京;而世德堂正是唐姓所开,是万历年间金陵(今南京)著名的书坊,曾刻印过多种通俗小说。我们不能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认为唐光禄之姓唐与世德堂为唐姓所开纯是 “偶然巧合” ①,从而否认唐光禄与世德堂间的关联。
其二,现存世本卷首恰恰刊有陈元之撰的《刊西游记序》;同时,世本每卷前均题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题校者真名真姓,这与陈《序》中所说唐光禄刻印《西游记》时,曾请“好事者”为之订校相合,显然,陈《序》也是故意隐去校者的真实姓名。
其三,现存世本为二十卷,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二十字为顺序,这又与陈《序》所说唐光禄请人订校,“秩其卷目”、“凡二十卷”相合。

如果无视上述三项,仅以臆测之辞,去设想陈《序》系为一部早期《西游记》而撰,而世德堂本不过据之而翻刻,这是缺乏根据的,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此,把陈《序》中所提及的那部“旧有叙”的早期《西游记》称之为“前世本”,是反映了《西游记》的版本关系和版本演变的真相的。

“前世本”至今未曾发现,连同它的不知撰者的《叙》,均已遗佚;而且从古至今也从未再有人见过此书,而作过直接或间接的哪怕是片言只语的介绍。但是,关于它的基本面貌及某些情况,我们可从陈元之《序》所记载的以及从借以订校翻刻的世本,来加以推定:
其一,可以确定无疑,在“前世本”中,以唐僧为首的包括白龙马在内的五众取经班

子业已组成,并且固定化,这是小说《西游记》业已定型的标志,也是小说《西游记》几经发展的产物。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阶段,主要人物是三藏法师和猴行者,猴行者即孙行者的前身;在平话《西游记》阶段,主要人物中除三藏和孙行者以外,又加入了黑猪精朱八戒和沙和尚;而到了小说《西游记》,又加入了白龙马,最终组成固定的师徒五众。

其二,“前世本”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特色相当鲜明而独特,是小说加工定型者艺术创造性的成功表现。《西游记》的故事原来已显得神奇怪诞,然而作者的笔墨又不愿一般地作些加工,而是天马行空般驰骋神思,对情节内容作了极其夸张而又别出心裁的构思,使全书故事的发展,始终越出通常的生活进程以外,以人们无法臆测的荒诞状态,毫无范围似地自由发展。同时,作者的意图,显然是在追求一种特殊的谐趣,旨在借助寄托和隐喻的手法,曲折地更圆满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理想的热切追求,对未来境界的热烈憧憬,以及对人世间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无情嘲讽和鞭挞。这一切,使《西游记》凝结并呈现出一种与其他小说名著完全不同的特殊格调,而深深获得人们的欢迎和赞美。世本如此,我认为“前世本”也同样。根据何在?陈《序》中引录的旧《叙》可证。旧《叙》说:“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淑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这一节话把“前世本”及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意境格调阐述得圆满周到,鞭辟入里。
其三,世本二十卷一百回,“前世本”几卷几回呢?或断言:“陈元之《西游记序》曾明确记载,唐光禄所采用的百回本底本凡二十卷”②。这是粗率的误断。陈《序》何曾说过唐光禄所采用的底本即“前世本”是“百回本”和“二十卷”?陈《序》所“明确记载”的是据“前世本”经过“订校”和“秩其卷目”后的世本是二十卷,而且陈《序》也未说世本是百回本,是人们所见到的世本是百回本。又或断言:“秩其卷目”就是“分卷次,立回目”③言下之意,似乎“前世本”既不分卷,也不分回,无回目。这也是一种误会。以上是明显对立的两种看法,都显得片面。事实是“前世本”究竟是几卷几回,并无任何记载,只能据情推测。我的看法是:一、“秩其卷目”后的世本是百回本,“秩其卷目”和“订校”之前的“前世本”极有可能也是百回本,但决不会不分回和无回目。一则是平话《西游记》就已经有目,演化到小说《西游记》怎会无目呢;二则如果“前世本”确实不分回和无回目,我以为陈《序》是必然要作出说明的。另外,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供参考。明代盛此公《休庵影语》中还提到当时“周邸”有部《西游记》是九十九回的抄本,“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前世本”与九十九回的“周邸”抄本会不会有关联呢?世本是百回本与增入一回“而成百国的“周邸”刻本有某种联系吗?二、“秩其卷目”后的世本是二十卷、“秩其卷目“和”订校”前的“前世本”,很有可能不是二十卷,甚至有可能不分卷,否则梓刻世本时何必“秋其卷目”?所谓“秩其卷目”,就是将世本分成二十卷,每卷五回,并以“月到天心处”一诗二十字为各卷之目;:可见“前世本”并不分卷,更与“月到天心处”一诗无关。
关于前世本”的基本面貌和有关情况,可推知者大致如此。既可说云遮雾障,也堪称隔帘花影。即此,我们也得感谢陈《序》所提供的信息,特别是他“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才“使后之人有览”,得以略知“前世本”的某些重要情况,窥见“前世本”这一早期小说《西游记》的某些重要信息。
原刊:《临沂师专学报》1997年第5期

①  《西游记前言》,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4页。

②   辉斌:《西游记〉祖本新探》,《宁夏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③   陈君谋:《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编辑整理  |  西游记学刊

文章来源  |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