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涛:血糖波动危害性大,提倡使用GLP

本期专家:青岛市立医院  刘元涛

1、血糖波动危害性大,应提倡平稳降糖

血糖波动过大会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严重伤害。而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两个重要原因。

血糖波动过大时,机体氧化应激通路被激活,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大血管、微血管损伤,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卒中等;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应单纯追求血糖达标,还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达到平稳降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高、胰岛功能差、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促泌剂、低血糖风险高、长病程、高龄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动较大,应重点关注[1]。

2、GLP-1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多重机制平稳降糖

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在我国上市时间并不长,但基于多重、灵活降糖机制带来的良好疗效与安全性,其临床应用更切合平稳降糖目的。

GLP-1受体激动剂的主要作用制剂包括: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分泌,具有双激素调节作用[2]。②通过迷走神经的胆碱能和肽能神经递质,抑制胃窦部活力和刺激幽门的活力,从而抑制胃排空。③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食物摄入量。对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

值得一提的是,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激素调节更灵活,这使得单独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时极少引起低血糖的发生[4]。

3、利司那肽延缓胃排空作用强,调控餐后血糖更具优越性

目前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24小时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和利司那肽)和周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由于各种GLP-1受体激动剂结构不同,药物疗效也有所差异。

一项为期8周的头对头研究对比了利司那肽20μg、利拉鲁肽1.2mg和利拉鲁肽1.8mg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利司那肽胃排空时间显著长于利拉鲁肽1.2mg和利拉鲁肽1.8mg(537.4min vs 259.2min vs 206.8min,P<0.001),延缓胃排空作用显著强于利拉鲁肽,显示了利司那肽控制餐后血糖的优越性[5]。这可能与利司那肽结合GLP-1受体紧密性更强有关。

因此,对于不同糖尿病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8):633-636.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年,26(5):353-361.

利司那肽产品手册.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Diabetes Care. 2015, 38(7):1263-127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