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茶馆习俗
作者 ▏平叔
成都历来就是座茶气浓厚的城市,成都除了美食,另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茶馆。成都人有事没事总喜欢在茶馆里泡着,喜欢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摆龙门阵,“冲壳子”。正所谓“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
小茶馆大社会,茶馆里“汇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来北往之风”。所以这一个“泡”字就成了成都茶馆的灵魂。
难怪说“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社会”。
成都茶馆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但真正具有老成都乡土味道的茶馆却有着自己的讲究。
低矮的茶桌和竹椅子,是老茶馆的标志,竹椅子可以让人坐得很舒服。竹椅子可依可靠怎么坐都会很舒服,即便是坐上一整天也不觉得腰酸背疼,而且还凸显人们的坐功武艺十分高强,给人个个都能把茶馆坐穿的感觉。
成都人泡茶馆喜欢用盖碗喝茶,于是去茶馆喝茶也有“喝盖碗茶”的说法。
所谓盖碗乃成都本土原创发明,其由茶碗、茶盖、茶船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功用。
茶船,用它端碗可以不烫手。
茶盖,可以使水保持温度,还可以用其来拨动茶水,使茶香四溢,滚烫的水也凉得快一些。
老茶客喝茶时,通常会先用盖子把水面的茶叶撇开,再从茶碗和茶盖之间的缝隙里吸允,相当科学。
一盏盖碗在手,寓意天地人和;一盏盖碗喝茶,处处蕴藏暗语。
茶盖朝下靠茶船,提醒茶倌掺水!
茶盖上放片树叶或其它小东西,意思暂时离开一下,留茶。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求助信号,表示茶客有困难。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意思钱没带够,想赊账。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表示人走了,可以收桌子了。
在老成都茶馆,负责掺茶倒水的叫茶倌。
他们身怀绝技,技艺高超。
他们摆茶船,放茶碗的动作那是简直是一气呵成。
先把壶嘴靠拢茶碗,只见他猛地把水壶向上抽抬,一股滚水从壶嘴里直泻而下,直接冲到茶碗里……这一招有个很气派的名字,叫做“龙点头凤摆尾”。然后他一只手伸过来,那小拇指轻轻地把茶盖一翻,就把你面前的茶碗给盖上了。
那一套手法让人眼花缭乱,硬是令人叫绝。
现在这种玩法已经少见了,我都怀疑是不是绝迹了。
生意再不得了的茶馆也有闲忙之分,人多叫“打涌堂”,人少叫“吊堂”。如果是坝坝茶铺,太阳出来肯定是“打涌堂”,遇到阴天落雨天,那憋憋就是一个“吊堂”。
老茶馆,茶叶是被叫作叶子,把茶叶放进茶碗的动作那就叫一个“抓”!
每碗茶叶抓得多的叫做“饱”,少的叫做“啬”。
成都语言古风气息浓厚,明明喝茶却偏偏要叫做“吃茶”。
如果说是“吃讲茶”,那就有点麻烦了,那是要说出个幺二三才走得到路。
喝茶,再气质一点的说法,就是“喫茶去”!
成都茶铺水深名堂多,茶铺就是一个小江湖,江湖自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切口”。
把开水第一次冲进有茶叶的茶碗叫做“发叶子”。
开水温度不够,茶叶就沉不了底,那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就叫“发不起”,如果此时你高呼一声,老板!你看我碗里面全是“浮舟叶子”,那茶老板定会面红耳赤不好意思。
开水放得太久温度下降,这叫做“疲”,说声“水疲了”,就意味着开水已是屁温屁温不够热烈。喝冷茶伤胃,你得赶紧给人家换一壶鲜开水去。
“一开”、“两开”,是茶馆里最常用的词。如说:“才喝了一开”,是指喝茶的时间短。喝了“好几开”,就是时间长。这里的“开”,是指每冲一次开水揭“开”一次茶盖的意思。
“白”,是指掺过多次开水、喝了太多开,茶已泡到没得颜色了,完全成了白水了。当茶客说“茶喝白了”,意思就是说要准备走了。
“茶母子”,就是碗底茶汤剩余部分,其含义相当于“老卤”和“老油”。一口气把茶汤抽干,只剩下一撮干瘪的茶叶留在碗底,再续水,也很难再有茶汤的韵味。所以不要把“茶母子”喝干了,是茶客的底线。
茶馆里最有地方特色、最有人情味的便是“喊茶钱”,这充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得和谐关系。在成都,一个人进入茶馆,如果有人站起来给堂倌打招呼:“这个先生的茶钱我付了!”,这便是“喊茶钱”。这说明你朋友多,会处世。还说明你娃娃江湖地位非同一般。
我说的这些,都是过去老茶馆的习俗,今天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