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13:痛风是咋回事?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肥甘厚味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养出了许多“富贵病”。痛风就是其中一种。
痛风发作时的痛感极其暴烈:撕裂样、刀割样、虫蚀样,用针刺伤口样,脚趾如同被钳夹样…… 光看到这些字眼就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痛风是怎么来的呢?治疗原则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随小普一起听听大医张怎么说。
Q
小普:张医生,现在越来越多人患上痛风了。这个病中医上怎么说?
张医生:中医将痛风归于痹症。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帝王将相都患有痛风,所以痛风在古书中又称帝王病。
Q
小普:哦,既然痛风被称为“帝王病”,那一定是与饮食有关吧?
张医生:对的,痛风一直被视为和“酒肉”有密切关系。毕竟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才可能顿顿有酒肉,普通人能填饱肚子都难。
Q
小普:原来还是酒肉过度惹的祸。那么痛风的形成原理是怎样的呢?
张医生:不通则痛。痛风是因为痛风石的存在,阻塞了气血的流通,气血在冲开阻塞的时候就会形成剧痛。
痛风石最常形成的地方是大脚趾和耳廓。
因为这些关节位置气血不容易到达,温度较低,尿酸结晶容易在此沉淀。
在石头还没形成的时候,关节处已经开始沉淀尿酸结晶,只是肉眼看不出来罢了。
人体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尿酸,当脾肾功能出问题的时候,尿酸不能全部代谢,就会滞留在体内引起高尿酸。超过血液溶解饱和度的尿酸被析出后,就会形成尿酸晶体随着血液四处流动。如果不能及时把这些尿酸晶体排出,就会附着于人体远端的脚趾、手指关节处,形成痛风石。
痛风没有发作的时候,局部温度是冷的,尿酸结晶就易在此聚集。
痛风发作的时候,病灶位置是热的。因为气血被痛风石阻塞,通不过去,聚集在此导致发热疼痛。
Q
小普:哦,这样啊。所以治疗痛风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处理已经形成的结石,再一个是防止更多的结石继续形成。这样对吗?
张医生:这个思路是对的。
由于结石形成的地方温度低,治疗的时候就要促进血液循环,让热血去融化这个原来因为冷而结在一块的石头。
这些尿酸结晶融化溶解之后通过血液循环,经肾脏排出体外。在溶解过程中,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
这种情况中医西医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排邪”反应。一般一个疗程要三个月以上。看痛风石的大小,如果大的可能要半年甚至一两年才能慢慢溶解掉。
Q
小普:听起来这个溶解的过程蛮简单。
张医生:NO,NO,NO,溶解的过程绝不像痛风形成的过程一样,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就能完成。
这个溶解的过程就像痛风发作的过程一样,原来不痛的可能会很痛哦。
Q
小普:啊!那为什么呢?
张医生:治疗痛风的过程其实就是用身体的热血去冲击结石的过程。痛风石被冲击,自然会痛。
身体的气血不断地冲刷痛风石,慢慢地把它冲刷小。就像海水在冲击石头一样,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Q
小普:呃,这么说来治疗的过程还是有点痛苦的。
张医生:是的,所以我们在治疗痛风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化石的过程中太痛,也要缓一缓,不能让病人痛到整天都无法入睡。
如果病人比较注重指标,也可以同时服用西药降尿酸,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Q
小普:所以日常生活还是要注意,吃肉一时爽,形成结石就遭殃了。
张医生:对,这是治疗痛风的另外一个方面,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要改变。
其实我们身体里面血尿酸的来源80%是内源性的,20%是外源性。
内源性是指因身体代谢不足产生的尿酸。
肥甘厚味+久坐不动,这样连汗都很少出,自然代谢缓慢了。
这一点在高智商的人的群体中表现得最明显,脑力运动多,体力运动少,尿酸代谢慢,体内就积累的多。所以有人说痛风是一个高智商病。
那如何对治呢?
就是要促进身体代谢。
如何促进代谢呢?
加强运动!
Q
小普:饮食荤素搭配,不饮酒,改变内源性因素才是釜底抽薪。那外源性是指什么呢?
张医生:外源性的因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高嘌呤的食物。
除了豆制品、海鲜之类在中医里面属于寒凉的食物,还有一类食物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果糖。
果糖的代谢废物就是尿酸。
热带水果、蜂蜜都含有果糖。
不过,平时最大的果糖含量其实隐藏在各种饮料里面。尤其是被营养学家们追捧的鲜榨果汁,其果糖含量非常高,这个一定要引起注意。
Q
小普:内外兼治才会疗效明显。多谢张医生的科普,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子推荐给痛风朋友们呢?
张医生:因为尿酸偏酸,用偏碱性的药物中和可避免形成肾结石,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泄。
痛风患者日常可以用以下方法舒缓:
平时多饮水、多晒太阳促循环。
饮用苏打水来碱化尿液。(苏打水的成分是小苏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馒头用的小苏打)
每天服用小苏打片,1天3片,一次1片,一片0.5克。饭前饭后吃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