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主讲(心血管病的治疗-Ⅴ:基本理论冠心病从痰论治)
中医治疗冠心病在上个世纪70年代,西学中的同道,他们学了中医以后呢,就从冠心病课题着手来研究中医,原来他们以为呢,这冠心病由瘀血引起的,所以他们就搞成了活血化瘀,搞成了冠心Ⅱ号,五个活血药加上降香一个理气药,气行则血行,当时刺痛比较多,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功关题目,搞得轰轰烈烈,但他们用了这个药以后呢,有疗效,但是病人有个普遍反应,用了活血化瘀的药觉得疲劳心慌气短,这就是活血化瘀药的一个副作用。由此呢,他们西学中的同道就提出来补气活血,利用王清任《医林改错》里面的补阳还五汤,就是非但要活血而且要补气,给它一个推动力,所以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就流行了补气活血,疗效提高了,当然没解决问题。今天上午讲了,中医治病的特点在于“证”,有这个证比如气虚血瘀,那么你用补气活血药,肯定有效,他没有这个证,你补气活血那不行,当然西学中同道人家以西医为主,他脑子里面装着西医,用西医来研究中医,他不讲究辨证,光讲究辨病,确定冠心病以后,原来用活血化瘀,现在用补气活血,当然疗效提高不了。我们80年代,当时我们插了一竿子,怎么插了一竿子呢?当时两路人马,一路人马就西学中以陈可冀院士为主的,他从70年代开始研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很有成就,不辨证光辨病用了活血化瘀,用了补气活血,用了芳香温通;另外一路人马就是纯中医,焦素德老中医,任继学老中医,他们考虑的就是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厥心痛、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用这个办法来治疗冠心病,通过舒肝理气,健脾补肾治疗冠心病,这两路人马。80年代我就研究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就胸痹心痛,当时很难,西学中有一套,中医有了一套,我们中间抬杠子怎么搞?一年以后,我进行调研,全国国家级杂志192种,我搞清楚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它搞了好多成果,比如活血化瘀,补气活血,芳香温通,功不可没。但它有三条致命伤:第一条就他不搞辨证论治,都搞一方一法,专病专方,要么活血化瘀,要么补气活血,要么芳香化湿、温通,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以疗效局限了,到此为止了,再提高就很难了,这是它的一个致命伤;第二个它所谓的药,都很紧缺,很贵重,你比如当时陈可冀教授搞了一套冠心气雾剂,喷雾剂,有五个药都是挥发油,而且5个药里面,4个必须从越南进口,这个药的份量很小,比如苏合香挥发油,荜茇挥发油,一公斤的药才能提取几克,这个药尽管很有效,推广起来就很难了,药源紧张,或者药源都控制在别人的手上,这很大的毛病;第三个就吹牛。
从此以后,我在85年提出来治疗冠心病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冠心病的辩证必须单元组合,分类辩证。
第二个:必须整体治疗,搞整体方案。
第三个:冠心病从痰论治。
当年很辛苦,谁也看不起我们,奋斗了五年,在1989年我们获得2项国家成果,重大科技进步奖,中医。我们编了3本书,最后陈可冀院士给我们做了序言,很佩服,就搞辨证论治。
一本就是《胸痹心痛的证治与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就是《中医痛证大成》,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三本就《现在中医心病学》,这个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
出了3本书,陈可冀院士做序言,这个对我们评价相当高。
因此呢,这个思路比较早,当然现在纷纷在向这个思路靠近,但现在治疗心病的镇痛药绝大多数还是活血化瘀,还是补气活血,很少化痰,为什么要化痰呢?
尤其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口福呀,中国人的误解,以为动物的东西有有营养,植物的食品没有营养,所以鸡鸭鱼肉吃得多了,高脂肪的高糖类的饮食过剩。
另外生活呢太紧张,竞争太紧张,压力很大,尤其现在人们都要提高生活质量,那就很难,晚上还得活动,活动还得瞒着老婆,这就很难了,唱歌跳舞。老婆一问:干什么?“哎呀会诊。”今天研讨,紧张呀,生怕老婆知道,还得搞好关系,人们的脑子很辛苦,辛苦以后这痰浊就上去了。
另外加上空气污染。这个空气污染,尤其汽车里面的尾气,这个污染相当多,促进血管硬化。
口重。尤其北方口重,盐的量超过了对心血管有很大的危害。正常盐最多吃5g盐一天,极量是10g。 另外加上糖,认为糖有营养的,恰恰相反,糖多了以后都变成了脂肪了,血管就硬化了。中国人对糖还没认识,好多农村,贵客来了,沏杯茶里面必须给你搁糖,因为是高贵的贵客给你增加营养,实际上害了我们,糖有害,这些饮食因素呀引起的淤血减少了,痰浊增加了。我们曾经做过调研1260个冠心病病人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的调研,结果心血瘀阻的才17%,痰浊闭塞的要高到63%。这么心血瘀阻下降了,痰浊闭塞上升了。中医的特点法要随证变,证都变了你法还不变,怎么能保证疗效?证已经变了痰浊,你法还在活血化瘀,这个疗效肯定受影响。所以通过1260个病人的调研,证类改变了,痰浊的上升了占63%,你不化痰,怎么能提高疗效?
当然我们讲的这个痰,不是咳嗽吐痰的痰,是广义的痰,是中医的一个病因,也是它病理产物。
第二从西医对冠心病的病理认识,也支持必须从痰论治。西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它的病理也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它以为冠心病是为什么呢?就供心脏的3条动脉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硬化了,而且它这个硬化呢,里面像粥一样,像豆腐渣,粥样硬化,就是冠状动脉,我们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冠脉有3条,这个3条血管硬化了,而且像粥一样硬化了,所以它西医最原始在上个世纪40年代50年代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冠心病。它最原始认识动脉硬化引起的。
第二个阶段:它引起的是由于缺血。怎么缺血呢?这个动脉里面它有栓子,血栓,所以西学中认为瘀血、血栓,非但粥样硬化了,里面还有血栓,冠状动脉血栓以后,它供血不足,整个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就认为叫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不需要挂冠心病了,缺血性心脏病,这第二阶段。认为是供血不足。为什么供血不足?非但动脉硬化,而且形成了血栓,把血管堵住了,供血不足堵死了,而是心肌梗塞。所以现在为什么照影呀?3个冠状动脉堵在50%以上,那就要介入,西医介入,介入里面就要搞支架,不开刀搞支架,或者搞改造,就搭桥,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它认为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凋亡或者叫破损,这是最新的观点。就是供应冠状动脉的冠状血管它的内皮细胞的凋亡或者破损,这样造成血管粗糙了,造成血稠就在这里面形成了血栓,最后造成了冠心病,这是最新的它的一个病理生理,冠心病西医的病理生理。那么为什么引起内皮细胞凋亡或破损呢?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紊乱,这个电解质紊乱,也就我们平常讲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破损和凋亡。所以为什么说预防冠心病一定要纠正这个脂质代谢,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这是西医对冠心病最新的病理生理的认识。
这个脂质代谢的紊乱就相当于中医的痰浊,形成了痰浊。中医辩证痰浊闭塞,他肯定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然后用了中医化痰浊的药,高密度脂蛋白升了,低密度脂蛋白降了,冠心病就缓解了。从83年我们提出来冠心病从痰论治,我们跟踪了西医治疗冠心病的进展,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提出从痰论治,我从博士、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3届的研究生都做这个课题,从动物身上临床同步做出来的结果也一样的。中医辩证是痰浊闭塞的冠心病,他必然脂质代谢紊乱,苔腻的,高密度脂蛋白是底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高的,动物实验也一样,通过我们治疗了一个疗程,就从痰论治,给他纠正了痰浊,纠正了脂质代谢,最后高密度脂蛋白就升了,低密度脂蛋白就降了,病人就缓解了,从形态功能都说明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这个从痰论治符合中医的证类,也符合西医的病理生理,在临床是一致的。所以80年代到现在20多年提出来从痰论治,有理论根据,有实践根据,有临床根据,所以这个观点一定要给大家介绍。
怎么从痰论治?从痰论治它的冠心病的证候就是我们讲痰浊闭塞,要符合这个痰浊闭塞证,不符合这个痰浊闭塞证你用去化痰祛痰化瘀的办法不行的,必须有这个证。
这个都什么主证呢?病证都有依据,主证就6个。
第一个就胸满或者胀痛,他的心绞痛特点发满或者胀痛;头重,或者叫头重如裹,或者叫泰山压顶,头重;肢困,肢体乏力呀;口粘,嘴里头发粘;纳呆。苔腻、脉缓,舌苔是腻的、脉是缓的。这6个主证里面主要是苔腻,就别的症状不明显,见了冠心病苔腻,那就可以从痰浊论治了,薄腻或者厚腻都属于苔腻。所以我们就搞辨证论治呀,别听我这一讲,你脑袋就要简单了,所有的冠心病都从痰论治,那不行的,必须得有个主证,尤其苔腻,现在好在苔腻的病人相当多,冠心病相当多,占63%,一半以上。
冠心病从痰论治的治疗主方: 主方:温胆汤加三参饮。
这个温胆汤呀,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方里面出来方的,当时它治疗这个大病以后失眠的方子,大病以后不得眠,它经过陈言他把它改进了,里面加了茯苓,加了大枣,就成治痰的主方。那么呢一共8个药组成,8个药,但里面只能用4个药来组方。哪4个药呢?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5g和陈皮15g,温胆汤就用这4个药,8个药里面取这4个药为主药,竹茹、枳壳、云苓、陈皮。
里面还有4个药:
哪4个药呢?
一个就是甘草,中医对甘草评价很高,因为它是国老,甘草别称国老,等于搓麻将里面的花,什么都能加上,所谓调和诸药,尤其经方,张仲景的方子里面都离不开甘草,实际上甘草呀绝对没有那么大的功劳,而且有很大的副作用,甘草里面含有类固醇,含有这个成分类固醇,这个东西呀留钠留水,所以有这么一个副作用,你甘草用多了,病人就会浮肿,尤其肾炎的病人,你用甘草多了,加强浮肿,那么《伤寒论》里面有个方子,叫“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是嘛?这个心律不齐的病人可用炙甘草汤,但心血管的病人往往有水肿,用了炙甘草汤以后,心动悸不一定止住,病人加强浮肿,增加他的浮肿,而且甘草比较甘腻,甘而腻,在痰浊的病人里面用甘草不适合,因为痰浊由起呀,又甘又腻,不利于化痰浊,所以甘草不用了。我在临床用药习惯,一般很少用甘草,唯一的地方,用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早晨讲的淋证,淋证呀。淋病里面有个特点,阴茎痛,你用生草梢10-15g,这是非常有效,就是淋病里面的茎痛呀,小便痛,阴茎痛,用生草梢,生甘草的尖,梢就是尖,用10-15g,对治这个疼痛很有效,其它的地方就很少用甘草了,因为它有好多不利的地方,尤其是痰浊,用甘草不利于痰浊的化,所以温胆汤里面把甘草取消了。
第二是大枣,温胆汤里面的大枣,大枣能和胃能健脾,但大枣也甘腻,又甘又腻呀,对痰浊不利,所以大枣也取消了,这第二个药。第三个药是半夏,这个药对化痰浊很有好处,但是药性是温的,因为临床所见,痰浊热化的多,寒化的少,80-90%都热化,痰浊化热呀!才10-20%寒化。
半夏能化痰,但是温燥,对热化不利,痰浊热化的多,半夏的温燥不利于热化,所以半夏也取消了。
最后一个就生姜,生姜也是化痰的好药,但是生姜也温燥,也是温药,和半夏一样,它对痰热不利,所以就把生姜取消了。
所以温胆汤8个药,留了4个药,去了4个药。
这4个药就竹茹,就是化痰清华痰热的主药,竹茹呀清化痰热用10g。
枳壳是理气的药,因为痰的特点特别粘,容易堵窍,痰浊造成的冠心病叫痰浊闭塞。闭塞在什么地方呢?闭塞在心窍,由于用重在化,还用枳壳来利,枳壳利气呢是利在窍后里面的痰浊容易出来,所以枳壳是重要的药,不能少,通过理气来透窍。
云苓和陈皮这中医讲的,这解决生痰之源,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的来源在脾胃,用云苓和陈皮来截断生痰之源,所以这4个药必须得用。对甘草、大枣、生姜和半夏,因为有副作用,对痰浊化热不利,所以取消了,这就组成了痰浊闭塞的4个主药。
再加3个主药叫三参饮。
哪三参饮呢?
第一个是参-人参,另外人参补气是个推动力量,一推动,堵在窍孔里面的痰浊也就出来了,枳壳理气也是推动,补气推进力呀,所以用参在冠心病补气里面必须得用,补气利于祛痰,尤其在窍孔里面的痰,当然这里面不能用多了,只能加一味,或者人参,或者党参,或者太子参、西洋参,只能加一个,你不能再加黄芪,不能再加白术,再一加了一个以后补气太大就闭塞了痰浊,就用一个叫扶正祛邪。当然我上面也讲了,假如血糖高的病人你就不要用党参,血糖不高你就可用。这个参假如不用,病人血糖又高,血糖高合并了冠心病,你呢又没有条件用西洋参用人参,那你不如给他换成生黄芪,生黄芪呀,既能补气又能降血糖,反正这个参的意思一定要加个补气的药,加一个不能多。
第二参就丹参。丹参必须用30g,所谓中医讲的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从补气来讲也是用丹参,从理气来讲也是用丹参,但丹参必须用30g。
第三个药就苦参。苦参呀,这是一个特殊的用药,因为痰热,痰浊化热必须得清热化痰,其中一个特殊的药就是苦参,既能化痰又能给他清热,而且苦参呀它的苦寒容易伤胃,苦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很明显,它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博动力,而且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的耗氧量,苦参呀对心血管里面在清热祛痰,苦参相当适合,而且比较特殊,不光是心律不齐的时候用,冠心病的时候也可以用。可惜苦参呀,苦寒伤胃,它不像蒲公英,苦寒而健胃,苦参是苦寒而伤胃,所以用苦参一定抓住量,不要超过10g,10g以内。
这样守法论治和就把这7个药列为主方,竹茹、枳壳、云苓、陈皮,这个参、丹参和苦参,以这7个药作为主方,但是对于痰浊闭塞,这7个药的方子还不够,为了增加疗效,还必须有几个配合,提高疗效的配合。
第一个配合要尊古。因为冠心病从痰论治绝对不是我发明的,张仲景早就从痰论治了,张仲景呀,他在《金匮要略》里面这个“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一共瓜蒌薤白白酒汤,搞了7个方子,当时是从痰论治的,因为后世把张仲景交给我们的法则忘了丢了。为什么?都挤在活血化瘀这个路子上去了,都是化了瘀忘了祛痰,我们今天是复古,把张仲景的宝贝我们捡起来用了,发明起来不得了了,其实还要复古。复古怎么呢?在这个药里面一定要加上全瓜蒌和薤白。全瓜蒌30g、薤白10g,尤其要加薤白,薤白就是我们吃的野蒜。有没有广州来的?广州有个小菜,吃饭时有一点野蒜,这是很合理的,对中老年人,消脂肪,防冠心病都起作用,这个药治冠心病治心脏病,既能治又能防,但是反过来讲,我们在这里叫补心气口服液补气祛痰里面就是用了薤白,我们从实验的时候,做实验的时候发现,薤白的有效成分是个生物碱,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成分,这个生物碱只能溶解在酒精里面,溶解在醇里面,溶解不了水里面,酒精呀给它提出来,水给它提不出来,所以我们反过去考虑张仲景2000多年前都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了不得,医圣呀!瓜蒌薤白白酒汤,里面搁白酒,你不搁白酒,这个薤白治疗心脏病疗效不行,它出不来。张仲景伟大,就伟大在这,2000多年前就加白酒。当然后世的白酒后面解释了,说北方地区白酒那就二锅头高粱酒,到了南方就算是黄酒,到了江西这就米酒,总是要酒,这个酒放在里面做个引子,瓜蒌薤白白酒汤它治疗胸部心痛呀,治疗冠心病起效。现在才发现,薤白的生物碱只能溶解在醇里面,溶在酒里面,它溶解不了水里面。所以你用薤白一定要让病人浸泡1个小时,你再搁半两白酒或者黄酒都可以,这样薤白治疗冠心病成分出来了。但是呢,一开锅以后酒类挥发了,酒精呀挥发了,关键就是用酒精泡,这是科学呀,所以张仲景完全是个医圣,所以你用薤白一定拿酒泡,半两。拿黄酒拿白酒拿米酒都可以泡,浸泡一个小时再煮。这个尊古,一定要回到张仲景教我们的从痰论治,关键7个方子就是两个药,一个是全瓜蒌,一个是薤白,全瓜蒌必须得用30g,30g以上,薤白10g就够了,但是必须得酒泡。
第二措施要透窍。因为痰浊闭塞,闭在孔窍里面,心脏病是堵在心窍里面,所以一定要透窍。透窍加什么呢?加菖蒲、郁金。当然这个菖蒲石菖蒲,北京的习惯写菖蒲就是给石菖蒲,外地的就不一样,可能有差异,肯定没有把握你就给它写石菖蒲,因为菖蒲有区别的,好多外地拿节菖蒲来代替石菖蒲,九节菖蒲现在有毒的,所以你还是写明白就是用石菖蒲和郁金,透窍理气,那么有利于这个痰浊从窍孔里面发出来,用透窍,第二个增加疗效的措施就用透窍,主要用石菖蒲和郁金,每个药都用10g。
第三个措施要消导。因为它生痰之源在脾胃,痰浊要截断它的生痰之源要用配合消导的办法,消导的办法里面主要2个药,一个就莱菔子,生的莱菔子15g,加上葶苈子10g。
第四个要剔络。另外中医理论呀,痰和瘀就互根的,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所以这个痰和瘀堵在窍孔里面,所以用虫类剔络,这比活血化瘀力量还要大。那么剔络用什么药呢?用水蛭和地龙。地龙用15g,水蛭的份量明天我在中风的时候讲。水蛭和地龙,再配上这几个措施,那么从痰论治的疗效就会明显的提高。
痰证的主要标记就是苔腻,在临床上中医治病呀见了苔腻,你必须得化苔,舌苔不化,疗效不行,非但心病、冠心病这么治,所有的内科病包括外科病你都要注意化痰,化痰就把苔腻要化掉。
化痰序列,四步祛痰法来化这个苔腻,我讲这个办法,内科病都适合,包括妇科病外科病都适合,重点把苔化掉,这疗效提高了,包括冠心病。
第一步叫三竹轮换。怎么三竹轮换呢,第一次用竹茹,温胆汤的竹茹,竹茹效果不好改成天竺黄,天竺黄效果不好改成竹沥水,竹沥水呀用10-20ml,有现成的,浙江出的,竹沥水是中间煮,拿竹子煮,两边的水流下来,这是三竹轮换。这第一个方子你用竹茹,吃到5付到7付,舌苔不退,你换上天竺黄,天竺黄吃上也不行,你就换上竹沥水,这第一步序贯法三竹轮换。
第二步要加茵陈和泽泻,给他化湿。茵陈必须得后下,这个茵陈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油,茵陈很轻呀,好多医生用茵陈用100g、用30g、用60g,病人熬药可就麻烦了,锅很大,很轻呀,像绒毛似的,所以不后下,就15分钟挥发油都跑掉了,不起作用,所以茵陈一定要后下,用15g就够了。茵陈熬药很方便,就是快好的药,煮了20分钟,你就把茵陈放进去,茵陈放进去一开锅就好,当然茵陈要单独用水泡,也要给它泡一个小时,应该用水泡,煎了20分钟,头煎搁一半,连水带药,二煎搁一半,茵陈放进去一开锅就好,量并不大,疗效保证了,茵陈后下15g,加上泽泻10g,就舌苔不腻,用了三个竹轮换苔还腻,那么就加茵陈后下,加泽泻,这第二步。
第三步加软坚的药。加什么呢?加海藻、昆布,每个加15g。
第四步:用了这些药舌苔还没有退,那么走第四步,第四步就加三个石头,生龙骨、生牡蛎和海蛤壳,每个药用30g。现在这3个石头不用不着先煎了,因为打碎了,打碎了不要先煎,放在药一起煎就行了。那每次讲课都问,加了这三个石头舌苔退不了,沈老师还有什么办法?有没有第五个第六个?我就不能说了,我说了第五步你肯定问我第六步,问完了第六步你肯定问第七步,那没完没了了,我交给你这个思路基本上舌苔都能退了,万一不能退,那是在临证的时候辨证论治,当然千方百计要把这个舌苔退掉,这是很关键。从痰论治呀退这个舌苔很重要,内科病见了舌苔腻,你就千方百计先退舌苔,不要忙于别的病,就拿温胆汤加上这四步把舌苔退了,然后根据什么情况再进行辨证论治,这可明显的提高疗效。
那么痰浊这个邪,邪就要给出路,邪一定要给出路,让它排出去,给出路就叫分利二便。那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分利二便,你不给他分利二便,痰浊排不出去,影响疗效,这必须得润肠和利尿。润肠的药早上都讲了,主要就草决明,30g的草决明,加上桃仁,10g的桃仁,这个就选一个用,这次用草决明,下次就用桃仁选用,另外还有一个对药,必须得一起用的,就是白菊花和当归,就润肠。还有利尿,利尿要加车前草,30g的车前草,一般大夫喜欢用车前子,其实车前子比不上车前草,因为车前草里面包括了车前子,一般用30g利尿,其实车前草是很好的利尿药,它比车前子还要全面;第二个就特殊的利尿药叫白花蛇舌草,内科大夫以为,这个药就是抗肿瘤的,很少用,其实这是一个清热利水的药;第三个就石苇,这样就把痰浊从润肠和利尿排出去了,这就会明显提高它的疗效。
这个讲了老半天从痰论治,第一你概念反过来现在治疗冠心病不要老想到活血化瘀,老想到补气活血,现在改了,法随证变,现在痰浊闭塞的占得比例大了,一定要想到从痰论治,它的主证就6个主证,尤其看到苔腻,它的主方就温胆汤加三参饮,7个药为主药,为了提高疗效,底下5个辅助治疗,绝对力量化苔腻治痰浊,分利二便,把它排出去。你这一套办法治疗冠心病,新的思路,新的组方,一般医生想不到,你这个疗效绝对能提高。
我再给大家讲什么事呢?就是外感病。外感病呀,这个外感病打官司打了2000多年,一派是伤寒派,认为外感就是风寒为主,一派就是温病派,认为外感是风热为主,风热,温病,打了2000多年,写了几千本书,都给它弄晕了,从临床出发你也要鉴别好风寒和风热,风寒、风热,要把这两个必须得区别开,风寒就伤寒,风热就温病。怎么鉴别?书上好多指标都不可靠,我教会你四个指标,你就可以把风寒、风热鉴别得清清楚楚。
第一个就问寒热。区分寒热,完全凭感觉,恶寒重的,发热轻的,就以寒为主,就是发热为主,几床被子盖在身上,就是寒重热轻,就是风寒;反过来热重寒轻,高烧40度、39.5度以上,不怕冷,仅仅怕风,中医叫恶风或者畏风,那可是风热。这个肯定能分得清楚呀,病人的感觉是有一份热,他很有感觉,一看体温,风寒的体温38度以内,风热的体温一般要到39度,这个高烧。这个区别哪个重?是寒重还是热重来鉴别风寒还是风热。
第二个咳痰。书上讲鉴别痰的寒热以颜色为鉴别,你就上当了,不在颜色在痰的质量,不在色,辨痰的寒热不在色而在质。你比如:白粘痰,白的粘的痰,你按照理论书上讲的那肯定肺寒了,你用三子养亲汤,加了白芥子,这个粘痰出不来,憋在里面喘,心烦意乱,等于咱西医讲的痰多了等于吃可待因,可待因一吃痰出不出来,病人喘了憋了,你反过来把白芥子扔掉,改成葶苈子,病人白粘痰出来了,就很痛快了,这就说明痰的寒热不在颜色在质量,甭管黄白,稀薄的痰是风寒,甭管黄白,稠粘的痰就是风热,你外感病必然会有咳喘,病人就问一下这个痰是薄的还是厚的,就把风热风寒轻易的鉴别起来了。
第三个问汗和痛。没有汗的,关节和头痛的就是风寒;有汗的咽喉痛的嗓子痛的就是风热。
第四个最关键就看舌脉。苔薄白,脉浮紧,这是风寒;苔薄黄,脉浮数的这是风热。这个四条就把外感病的两个基本类型风寒、风热鉴别清楚了。
风寒的辛温解表,风热的辛凉解表。辛温解表书上讲的麻黄汤,现在因为麻黄的副作用,你就不要用麻黄汤了,改成荆防败毒散,不用麻黄、桂枝,用荆芥、防风,荆防败毒散;风热的还用桑菊饮、银翘散。这两个辨证分清楚了,两个立法搞清楚了,两个主方找着了,就是外感病基本上脉络就辨清了。
但是它里面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扶正祛邪。尤其中老年人得了外感病他久治不愈,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扶正,他反反复复好不了,这扶正里面就要仿制古方的一个参苏饮,既能解表加参来扶助,还有一个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里面用党参。加一味扶正药,不是用参就是用黄芪,这一加注意,尤其是中老年人他的久治不愈的感冒,你光单纯治感冒不行的,里面加一个扶正的药,他感冒很快就解除了。但只能加一味,刚才我讲了,加多了就利邪了,加参也行,加黄芪也行,生黄芪,这第一个注意点。
第二个注意点一定要透窍。刚才我讲了透窍相当重要,因为外邪甭管风寒风热,它就在呼吸道里面,腠理呀,中医讲的腠理附窍里面,光解不行还要透。透窍用什么药?可以用川芎、桔梗、蝉衣。你外感病你就不要用菖蒲、郁金了,你解表性质的川芎、桔梗、蝉衣还有杏仁,根据风寒、风热不同你选用,但份量一定要轻,只能用上5g,5g才能往上走透窍,用重了往底下降了,导药下行了,就用5g。
第三个要给邪出路。这外邪要给它出路,这个出路你不要润肠,你润肠的话伤正,就利尿,淡渗利尿。治疗外感病,确定方针以后,里面必须加上淡渗利尿的药,就我刚才讲的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云苓、石苇、薏仁,这一类的利尿药。
这个附带就把外感病呀也给你讲一讲,外感病内伤病你都掌握好了,不光心脑血管病,你中医内科呀,你基本上就通了,保证基本疗效。分清风寒、风热,依据三个配合,一个要扶正,一个要透窍,一个要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