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漫谈:如何问诊

60多岁的何阿姨,坐下来就开始讲她的种种不适,跟拉家常一样,不是跟这个说,就是跟那个讲,好像怕别人听不明白似的。

提醒了几次还那样,我忍不住就敲敲桌子,谁在给你看病啊?眼睛看着我!这么一喝,好像把她喝醒了一样,一下安静下来。然后我一问,她一答,慢慢问清不适症状所在。

问诊的第一个环节,首先要让患者的心神收拢回来。平时来了患者,我通常让他们在边上小坐一会,用意也是先把心安顿下来。

然后开始询问患者的年龄、工作、不适症状表现等问题。

对一些不善表达的患者,要耐心问清其不适症状表现及所在部位。对一些喜欢讲病情病史、讲求医经历,尤其是对身体不适有种种臆测和担忧的患者,不妨让其多讲一点。

从医者来讲,这样可多了解一些与患者不适症状相关的信息,便于更好地识证用针。然而更大的意义是对于患者,这些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本身就是致病或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把平时压在心底的这些想法倒出来了,患者才会渐渐放松下来。这就像过了梅雨天,把箱子里的衣服翻出来晒晒是一个道理。作为医者,这个时候尤须心平气和,柔柔地把患者疲惫的心包容起来。

症状问清楚了,接着是察症。也就是跟患者确认一遍身体的不适之处,包括症状的不适程度、外在表现、区域范围等,理清所涉及到的三焦和经络,便于对照法则用针。

这里有个细节要留意,察症要让患者全过程参与,逐一确认患处。即使医者心中已经明了,如果有些患者看上去心不在焉,还要有意让患者再确认一遍。

医者要明,患者同样要明。身体哪里好、哪里不好,患者更应该清清楚楚。让患者确认患处的过程,其实是引导患者自我回归和反观的过程。

平时问诊,我十分看重这个环节,一般不许别人在旁边聊天,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让患者家属插话。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说来说去好像都在强调一回事啊?是的。问诊不仅仅是医者详尽了解不适之症程,更是与患者的悉心沟通和良性互动,这是导引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让患者收回心神,就是引阳入阴;让患者倾诉心声,就是放下执念;让患者细心察症,就是回归身心。实际问诊,这些步骤往往是前后融合、一气呵成。所有的外在表现形式,都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形成医患同气。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不信针入就会见效,或者是相信内针疗效,但是不信自己的老毛病能够迅速见效。这个就需要医患之间真心诚意的沟通,通过用针效果引导患者逐步相信并走到双方喜闻乐见的道上来。

曾经有两个老阿姨结伴来扎针,一个是中指腱鞘炎,一个是右腿腘窝处疼痛,都是比较简单的症状。前面一个老阿姨心思简单、笃信无疑,针入见效。另外一个老阿姨患得患失、将信将疑,用了好几针效果还是一般,后来慢慢了解了黄帝内针的特点,信任度上来了,效果也就跟了上来。

有些患者爱理不理,甚至架子老大不小,说啥好像都跟他关系不大,像这样的患者,要在沟通上多下些功夫。如果努力了还那样子,也不用勉强和纠结,一切随缘。

有些患者症状出现了反复,除了检查一下用针是否符合法理,还要和患者多交流,看看是不是工作生活环境、个人生活习惯、日常性格情绪、平时锻炼方式等有何不妥,努力让患者明白健康的责任人是自己,再好的医者也是一个帮工。

不同的患者,其表现形式、所提问题也常常是五花八门,对于医者临症应对是一种考验。医者需要做的也是抓住“主症”,以不变应万变,让患者回归身心并提升信心。

这些跟问诊有关系吗?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问诊的重要内容。患者的一些想法和误区,在黄帝内针的体系里,不也是一种症吗?随证治之,这个治,不仅仅是落在最后的针法上,更要落在心与心的交流上,这也是医患之明、内针之内的重要体现之一。

问诊结束,患者不适之症了然于胸,这个时候,心中只有法理,眼中只有法则,接下来要做的是识证和用针。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0)

相关推荐

  • 医者情怀|为医的“莫”、“要”、“休”、“该”

    所谓"医者",泛指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以医生为主要代表,其重要使命就是袪病疗伤,为大众的生命健康服务,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因此,医者的使命不可谓不 ...

  • “面口合谷收”的故事

    黄帝内针义诊之夜 今天是三和夜诊的第一天,今晚用黄帝内针义诊了18人.大家都说黄帝内针义诊是会上瘾的,虽然我蛮久没有参加义诊了,但瘾还在. 我想主要就是因为在参加义诊的时候,医患之间完全解除了经济的束 ...

  • 干咳者未必无痰也

    <医学真传>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临床上大家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但咳嗽却迁延不愈,少则一两个月,多则数月之久. 如今临床上干咳患者屡见不鲜 ...

  • 内针漫谈:如何看医案

    很多人喜欢看黄帝内针医案,尤其是看一些疑难杂症的医案. 相比于黄帝内针理法的学习,医案确实能比较直观清晰地勾勒出用针过程,在真切感受内针奇效的同时,也可极大地点燃学人信心. 但这样也容易把大家的关注点 ...

  • 内针漫谈:用针之多与少

    黄帝内针讲究守规范.用规则,在具体应用时,何时应该多用针.何时应该少用针?怎样算是用针多.怎样算是用针少? 类似这样的问题,确实很难有明确的答案和界定标准.那在实际用针过程中,如何来把握呢? 用针多. ...

  • 内针漫谈:向左走 向右走

    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大腿后侧及脚踝外缘不适来扎针. 大腿后侧不适,患处在臀部下缘,识证是太阳经区域:踝部不适,识证也比较明显,少阳经.太阳经. 简要问诊后,开始施针.这个症状处理起来并不难,所以大 ...

  • 内针漫谈:三焦划分与定位

    老友50余岁,右肩膀肩贞穴附近疼痛,手臂抬举及后展困难. 识证是上焦,经络是太阳经. 右病左治,在左手腕部太阳经阳谷穴刺入一针,随即问其有没有变化.老友说,痛点好像到里面去了.那地方接近少阴经区域,在 ...

  • 内针漫谈:一针一导引

    Y女士对黄帝内针已不陌生,坐下来就说,右大腿后外侧酸痛,右手掌心酸痛.无力.抓握不拢,右膝盖前侧肿胀.沉重,右踝不适,右手大拇指腱鞘炎有所反弹.活动不便. 对自己的不适症状明明白白,也不在病因.病史以 ...

  • 内针漫谈:如何识证

    望闻问切是中医人的基本功,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怎么办?这其实是困扰中医爱好者的一个大问题. 幸运的是黄帝内针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方法,随证治之,把各种病的表现都归集到症上.抓住症,也就找到了入门路径 ...

  • 内针漫谈:临症第一针

    众多症挤在面前时,从哪一个症开始着手?第一针在何处下针比较理想?这个问题,在学针时很容易造成困扰. 一个症出现在身体某个部位,有可能涉及一条经络,也可能涉及几条经络.涉及一条经络的比较简单,直接按照& ...

  • 内针漫谈:守住简单

    判断学用黄帝内针对不对,一个标准就是:学得越来越简单了,还是越来越复杂了? 如果面对一个患者,眼里只有症和法则,简简单单的,一切是那么自然天成,那就是对了. 黄帝内针本来就是简易之道.简易到怎样一个程 ...

  • 内针漫谈:别小看络

    先说两个关于络的小例子. 有次给一个女性患者针治膝关节及腰疼,患处在右侧,右病左治.左手施针刚结束,患者忽然说左手中指中节关节也有肿胀不适. 我第一个反应是在其左足找同气点,忽又转念,天气凉了,把光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