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起势里最易犯的2个错误和易忽视的2个重点
🔺 点击上面绿色按钮收听 🔺
2.起势
掤举两臂须松肩,
按下清气归丹田,
动静一分阴阳现,
虚实开合腹内间。
动作说明
1.两臂渐内旋,中指与手背领劲,缓缓向前上掤举至腕与肩平。到位时,两掌间距与肩同宽,指尖朝前,十指自然放松舒展。肘尖朝下,曲中有直。(如图一、图二)
2.先松肩下沉,同时坠肘,两掌微外旋弧形下落,待掌根与肘平时,两掌根微内旋下按至两胯侧前方。手腕距胯约一个平拳。到位时,坐腕,两掌虎口略高于掌沿外侧。(如图五)
3.虎口圆撑,食指与大拇指交接的骨节要松开,但是大拇指不可故意外展,十指尖还是朝前。大鱼肌与小鱼肌相应对拉且有合意。
劲力运转
1.动作一开始就体现出一个“掤”字。“掤”是由下而上、由里朝外的一种张力,亦是一种劲法和技法。手向前上出,命门后撑,腰胯松沉,形成一个前后的对拉。提顶吊裆形成一个上下的对拉。所以起势一开始便在松活之中形成一种支撑八面的气势。劲的劲力和技法将在下一动揽雀尾中详细说明。
2.当两腕与肩平时,两肩松展开,沉肘,掌根微往前下沉。由肩到肘、由肘到掌根和指尖,劲力似波浪涌动而前至两掌指梢(如图三至图四)然后下落至与肋沿齐时为向下採按之劲。掌根到位,劲贯十指,意在掌根。
3.两手向下採按时,要展腰拔背,两胯松沉,气落腰围而降于两足,归于涌泉和脚趾梢。
虚实开合
1.图一至图二是由无极状态转化为虚的过程,丹田松散而开。虚中有实体现在斜前掤的掤劲上。
2.由图二至图五的过程身体内在是由虚转实的过程,丹田之内气与两臂相呼应,沉降聚合。
要点提示
1.拳论说:“先在心,后在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从无到有、皆由心动而身行,说的很明白。太极拳是内家拳,不在心意上下功夫,就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因此做好无极式的心静体松、意守丹田极为重要。无极式乃是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此混沌状态亦非静止,亦非散乱。似平静之湖面下,正孕育着汩汩涌动正待迸发的力量。又如同黎明前夕,旭日腾空而出的前兆。看似平静无奇,内在却是缓缓蓄积着力量。“提起精神不外散”“腹内松静气腾然”即是这种状态。随即起势带来的则是阴阳而分,腹内之气如泉涌出,翻腾而变,滔滔不绝。随一开一合,两臂一起一落。身体内在完成第一次虚实转换,松散与聚合。气贯全身不停滞。接下来便如滚滚波涛绵绵不断、一气呵成。随内在虚实开合的不断变化,而层出不穷、变幻莫测。
2.起势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周身举手投足之间,意、气、劲的贯通和运转。因此,起势一起一落与神、意、气之一开一合之快慢,决定了整套拳路的开合节奏。因此不可有意太慢,亦不可太快,此速度全凭身体内气之开合而定。初学者,一起一落大约在15-20秒左右,要缓慢而匀速。
3.有些学员在做起势时,容易耸肩、抬肘,却忽视了手背和中指领劲。容易导致内气上浮,头重脚轻,从而破坏了上虚下实。因此沉肩坠肘是整个套路中始终贯穿的。耸肩,抬肘,手腕软塌,十指蜷缩,都是弊病。还要注意身体重心位于两脚中心点不变,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摇摆。在整个起势中,两腿始终保持似直非直,似屈非屈,有入地三分的气势,又有如履薄冰的轻灵。眼神聚焦于正前方稍远处,不可散乱飘渺,亦不可集中于一点,而要专注前方,凝神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