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作文《风中的答案》,天才少年的至真至诚之作

一个人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被许以自由/一个人要回头多少次才能假装看不见/一个人要仰望多少回才能看得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身后的哭泣/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的一首歌《答案在风中飘荡》中的几句歌词。

这次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题目就是这歌词,并且是命题作文“答案在风中飘荡”。本文换标题为“风中的答案”。

这篇文章获得了特等奖,曾发表在《萌芽》上。评委老师多次以“最优作文”推荐给学生。

一句话独立成段,妙极。

文笔冷静得令人心碎。

先摘录几句评委和读者的评价:

真实中见真情;

娓娓道来,体察入微;

叙事真是绝了,白描展现真情;

平凡却有力量;

用“心”诉说的文字,最能打动人心;

意识流……

一、结合文章解题

“风”,首先指自然界的风。在冬天、秋天,甚至是春天,风都会给人“冷”的感觉。文章三次写到风或者冷:第一次是听到外婆去世的消息时看湖水荡漾、枯叶挣扎,第二次是午睡醒来肩头感觉到凉意,第三次是结尾在微凉的春风中想起了外婆。

其次,指时间、岁月,或者成长。有些问题,要交给时间来解答。文中的“我”在长大的过程中终于明白自己是被爱着的,也明白了要学会去爱别人。幸好,真好,明白了。

二、关于主旨。

本文语言浅白,却有种使人愿意吟味再三的魔力,这是思想和境界所致。

文章的主旨在倒数第二段说得明明白白:懂得被爱,学会爱人。其实,本文还可以给我们别的启发:学会面对过去的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有些不自知、不如意,“是你的罪孽和福祉”(史铁生);努力寻找生活的真相,让自己活得更通达、宽容,等等。

所以,本文好像只写了亲情与爱,其实还写了成长;主要写过去,其实也写了现在与未来。

三、关于题材。

本文之所以得到很好的奖项,是因为小作者选了一个很不好驾驭、也少有人写的题材——我们会怎样、要怎样面对亲人的离去,而且作者写得很真很深。

看完文章,我就想到了祥林嫂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而文中的“我”茫然无措的样子来。

敢于尝试这种题材,作者真是勇敢。

四、写作态度至真至诚。

在运用基本的作文技巧的同时,能写真实的生活、敢表达真实的情感,就很厉害。本文这种写法在情感上似乎有点“犯忌”,亲人离世,我们不都应该痛哭流涕吗?亲人,不就是用来体贴关心的吗?其实不这样也是真相的一种,有些痛与爱确实要事后才能被唤醒,也许是多年以后。有时,过去有多残忍,现在就有多温柔。

最后想说,作者是那种天才型选手,对叙述节奏的把控、对文字的敏锐感觉,对细节的精准感受,都很天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