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闽:建立创作素材库刺激想象
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YC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走近他(她)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思考什么?正在尝试哪些艺术实践?如何打开自己的艺术市场,甚至创造自己的艺术影响力?
朱湘闽
出生于1989年的朱湘闽,本硕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从其往届经历来看,可以算得上是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两次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林风眠金奖,在各大青年美术大展中崭露头角;研究生期间便举办自己的首个个展,随后每年都曾参展美术馆、画廊展览,并成为阿拉里奥画廊代理艺术家。
近期,朱湘闽与其朋友陈镒晗在上海阿拉里奥画廊举办联展“重启”,集中呈现了两位艺术家的近期新作。对于朱湘闽来说,这次新作是对异域的幻想,“它具有一种想象的真实性,也是一种充满安慰的幻觉”,更是其进入创作新阶段的开始。
“重启”联展朱湘闽与陈镒晗联展现场
第一阶段创作
2009年,朱湘闽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选择油画的原因是,喜欢它的浓郁和厚重感。这期间,朱湘闽主要通过阅读经典来积累创作经验,并对油画材料进行探索运用。在回溯时,朱湘闽认为,这时期可以成为其创作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创作
朱湘闽真正的创作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
读硕期间,朱湘闽接触到文学,字里行间反哺给他的想象,让他反思到:自己的创作是否应该做出变化?
于是,他将文学和喜欢的摇滚乐等元素融入作品,用更加抽象的元素或涂抹方式,通过自身理解的想象,最终只保留模糊的人形。
这对朱湘闽来说,其实是吸收又释放,更侧重于绘画的过程。
格物·志:朱湘闽个展作品
就读硕士最后一年(2015年),朱湘闽在北京798圣点空间举办首个个展“格物·志”,从中可以看到,其作品画面已经采用摘除、添加、交叉、打碎、折断、几何等手段将人物原型打破,更着重形象本身和本体精神家园的探索。
节日NO.1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毕业后(2016年),朱湘闽经朋友引荐,参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生成”项目而举办个展“一个形象,一个幻象”,朱湘闽将风格初具规模的作品全数呈现。
当时朱湘闽创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吹气球的人物形象,这在展览策展人杨鉴看来,其实是通过吹气球的动作逃脱束缚在身体中的自己,与色彩、结构、材料、质感汇合。
“一个形象,一个幻象”朱湘闽个展
当时展览给朱湘闽最大的感受是,“可以从第三者或观众的角度,来看之前的绘画和创作状态,可以去思考绘画和空间之间产生的关系。”
“带电的身体”朱湘闽个展现场
最终作品与空间关系的思考,在2018年上海狮語画廊举办的“带电的身体”朱湘闽个展中得到实践尝试。
狮语画廊地处上海法租界的历史文化居所,朱湘闽考察了画廊展厅空间的特点后,选择将材料从绘画里延伸出来。
朱湘闽 扬声器 #1 #2 109x85cm, 纸本木炭, 彩铅, 色粉, 棉布, 油彩 2018
朱湘闽 那个影子, 我的肖像 (组) 布面油画, 木炭 200x460cm, 2017
他通过将擦笔布覆盖在纸本作品上,用炭笔在将绘画延伸至画框,并用斧子砍切画框,使其粗糙感与力量感,与展厅形成空间张力。同时,将艺术化处理的木段搬进展厅,一方面具有肢体隐喻性,与绘画作品呼应;另一方面,连接起展厅中的不同展品,使感知的电荷在展厅中流动共生。
对于综合材料的尝试,朱湘闽觉得,需要针对具体空间进行不同处理,“我所运用的材料基于绘画本身,从二维平面延伸而出。”
当时的展览主题“带电的身体”除了是源自惠特曼的诗集,作品中也融入了朱湘闽对声音收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他认为,声音其实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情绪表达,而文学中描绘的一些声音和光线非常形象,一直刺激其想象。
第三阶段创作
2019年,朱湘闽晋升为父亲,作为习惯将生活感悟融入作品中的人,其创作和心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
“总体来说,现在与之前最大区别是心情的放松。将绘画从现实生活和日常场景中脱离出来,呈现一种放飞自我的状态”,朱湘闽表示。
朱湘闽 ParadiseWalk 40X45cm 布面油画、色粉笔 2020
上海阿拉里奥画廊“重启”联展中,朱湘闽的作品便是其最新阶段的成果,其中骷髅、刺青、女郎、拳击手、涂鸦等元素,采用明亮的颜色和更直观的绘画方式,在创作中将自己的幻想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进行调和,体验一段非现实的人生轨迹和虚构的理想。记忆力培训加盟www.sejyw.com
对于新开始的创作阶段,朱湘闽的想法很简单:怎么开心怎么来。
朱湘闽 ParadiseWalk 2#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9
Q:这次“重启”联展中的作品,源自一个光怪陆离的午后长梦?
A:对,这些作品其实是在去年开始创作,作品和作品中的形象,都来源我的一些兴趣爱好,例如阅读、看电影等,我在对这些兴趣爱好中进行挖掘,然后转换到绘画中。
我喜欢美国“垮掉一代”文学流派,像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包括他的系列小说。其中内容是,他们去探索大陆尽头,驱车不断往返美国,到达的终点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寻找的地方。从他所描绘的场景、风景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我选取了产生共鸣的部分。
这次作品与此前最大的变化,是运用了骷髅形象。我选取它的初衷是想把绘画从现实日常生活的场景中脱离出来,它并不来自于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品中完全呈现出一种幻想的形式。
身体中的幻象,2016,纸本木炭, 彩铅,117x149cm
朱湘闽,草地(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绘画, 200x200cm
Q:你之前的作品中,为什么会选择“人”进行非抽象非具象的解构?
A:人形其实也指代我自己,通过我本身所吸取过来又转移到绘画上,它是一种自身的转换。人毕竟是这个社会的主角,也是可以向观众打开的一个媒介,成为沟通具体社会现实与幻想的桥梁,让大家更容易进入到作品当中。
Q:你说目前创作阶段很放松,现在的创作想法是什么样的?
A:目前进入创作的新阶段,对我来说,是一个刚开始的阶段,我可能还会继续对幻想或异域进行挖掘,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做。
我也可能会接触新的事物,加入一些新的感觉,把不同的感觉再去明确和不断重叠,包括形象的定制和拼贴式,让绘画方式呈现出混合的感觉。
左:朱湘闽 Born To Play 2#,2019, 布面油画、色粉笔 150 x 100
右:朱湘闽 Born To Play 4#,2019, 布面油画、色粉笔 150 x 100
Q:你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近期你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A:去年我有小孩了,在家的时间稍微多一点,心情也比较好,见到小孩子就比较放松。虽然我没有直接去考虑,但这种放松的状态,可能给创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我平时会看看国外文学作品,听一些音乐。我觉得,其实这些东西和我们现实生活反差比较大。生活中有些东西我感觉不到,但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与我产生共振,并放大被忽视的感受。它可能就是我想抓住的东西,是一个补充,一个去寻找共鸣的过程。
Q: 刚进入新的创作阶段,你接下将怎样持续推进下去?
A:现在的创作,我觉得它比较接近一种幻想的形式,跟普通形象是有区别的。
今年或者以后,我想在收集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包括对文字、 声音或者图片的收集。这个梳理就像自己的词典,把这些碎片和感觉整理出来,我也需要这些形象和碎片包裹自己。
朱湘闽,无题 2 ,2019布面油画、色粉笔,68x78cm
Q:相当于是建立自己创作中的数据库?那你如何来收集需要的信息呢?
A:对,我觉得这是我在绘画以外想做的事情。
收集过程暂定为原始素材收集,例如文字等基本上是碎片式的摘抄、图片库的平铺,用我的绘画想法把它们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从绘画反到材料,从原始素材上进行整理。
Q:你为什么根据具体场景,才会去创作综合材料作品?
A:我的绘画本身有一些连续性,包括形象和绘画方法上,一张画可能是从另一张画中衍生而来,展厅在布置上也需要考虑这些关系。
只有具体的场景,我才能通过系列作品来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空间,让作品之间存在断断续续或连续性的呼应和关系。
Q:像之前2018年个展上的综合材料尝试,以后还会有其他作品形式出现吗?
A:我没有具体的计划,但我还是跟着自己的感觉,也许在以后可能碰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空间,或者我想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空间再去做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