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的宝坻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的宝坻
天津 冯淑珍
说起天津宝坻区我是最有发言权了。因为宝坻曾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熟悉的父老乡亲,那里曾有和我一起劳动同龄的姐妹兄弟,那里曾有我熟悉的贫瘠土地,那里曾留有我青春的记忆。
天津宝坻区原来隶属于河北省天津地区管辖。那时叫宝坻县。1969年3月29日那年我刚满17岁,为响应毛主席关于上山下乡的号召我和我校的同学们来到宝坻县。我被分到牛家牌公社孙家庄插队。那时的宝坻县是个比较落后的县,到我们孙家庄就更别提了。从天津通往县城的只有一条国防公路可以在牛家牌公社停一下,而通到我们村的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土路上留有两条深深的车辙嵌在这里。听老乡说,这里曾是一片退水地,村里大多是盐碱地,雨水过后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有的地方更是寸草不生。村民们只能种那种能耐旱涝盐碱可以能生长的白高粱,黄高粱,还有可以高产人畜都能吃的杂交红高粱。离村边近一点的地好一些,种一些小麦和玉米,不怕你们笑话我们村的小麦长好了也就到我的膝盖这么高,所以一年分到的麦子很少,乡亲们都舍不得吃,只有年节,家里来亲戚或者是家人生病了,才会拿出白面包饺子或擀些面条。村里只有一条从东能望到西的土道,因为我们这里是黑黏土,不下雨还好,一下雨泥泞难行,走不好就把鞋子留在泥里。道两旁就是不太整齐的土坯房和院落,仅有的几套砖瓦房也是砖瓦和土坯混盖的。而房后边就是又脏又乱的水塘。那时我们根本没有自来水,吃的都是又苦又咸的井水,遇到干旱井里打不到水,我们就只能喝房后边水塘里的水,打到家里沉淀后再用。用电就更不用说了,点的是用玻璃罩上的煤油灯,有的家连玻璃罩也没有,把屋里熏的黑洞洞的,一到晚上到处是一片漆黑,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所以晚上很少有人出门。
这次我有幸来宝坻周良消防教育基地参加一个庆八一建军节的诗会重回故里。从车站我们打车出发,穿过繁华的老城,街道周边都是高楼林立。新建和正在开发建设的小区接幢拔地而起。人们告别了脏乱差的低矮的平房院落,搬进了宽敞明亮新楼房。出了城区我们走的是宝白公路,这条公路在我的记忆中从没有听说过,感到很新奇,司机忙给我介绍说,这条公路是双向8车道,路中间设有6米宽的绿化隔离带。道路很宽敞,车辆也很繁忙。路两边是错落的绿化林带,高高的白杨直冲天际,低矮的松柏郁郁葱葱非常惬意, 彩虹似的大桥横跨潮白河上足有一里,这条公路直通天津市区和京津新城区及天津塘沽等滨海经济开发区。我们折返映入我眼帘的是周良大道,这又是我的第一次,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怎么会相信过去人踩出的土路如今变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大道。路旁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红砖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透出庄户人家日子的火红,一条条街道干净有序。看到树荫下的村民悠闲的乘凉,从他们的脸上就能看到他们生活的甜蜜。我好像也成了老坦儿进城一样看到的什么都是新奇。听说我插队的孙家庄已经是鱼米之乡了,过去的水塘改成了多个鱼塘,林木 果园 样样齐全,村民还办起了农家院,让城里的人也享受一下大自然甜园的气息。新建的唐廊公路从村的东头通过,这又会给这个小村庄带来无限的发展生机。我曾经的故乡如今我已认不得你,你的魅力,你的富饶,让我这个曾经的故人怎能刮目相看你。在党的十九大的指导下,如今的宝坻区已迈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无论是 医疗 文化 工农业 都在飞速的发展着。宝坻,我这个天津知青,为今日家乡的腾飞巨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要用我的诗篇赞美你。
冯淑珍,喜欢朗诵和文学创作、戏剧表演、后期制作等。中学时期担任过校报编辑,69年下乡宝坻插队落户,陆续创作一些诗歌、散文。创作的诗歌曾参加天津上电视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展演;喜欢视频制作,曾获全国“聚爱--放飞心中蝶”最佳纪录短片奖。
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