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北五省会馆:关公、行规与镂空龙柱

[作者: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9-03-15 00:16:14

湖南湘潭市平政路有一座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北五省会馆,俗称“关圣殿”。

清代,湘潭云集了各路商人,来自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甘肃等北方五省的商人以来自山西的关羽为保护神,建造了北五省会馆。

作为湘潭现存最大的会馆,它不仅是湘潭古建筑的经典,更是当时会馆文化的“活化石”。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200多年后的关圣殿,走近见证着“天下第一壮县”——湘潭旧时的会馆……

红脸美髯公在湘潭成了商人的保护神

公鸡打鸣一个时辰后,第一缕阳光投在湘江水面,再折射到江边那扇深红色大门上,一声“吱呀”过后,一群群掌柜模样的人出入大门。

这时,门前的码头开始热闹了起来,穿着粗糙的挑夫们穿梭于码头和货船之间,忙活着装船、卸货的营生;江边大街的米行、布行、药材铺、棉花铺子也都取下了店铺的门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彰显着这条大街的繁华……

这里是清乾隆年间前号称“天下第一壮县”湘潭的平正大街,大门内则是当时的“北五省会馆”——关圣殿。

据记载,关圣殿建于清康熙初年,当时湘潭商业繁荣,有“金湘潭”之称,从明末清初开始,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湖南一大商埠,尤以粮食、药材为最。因此,各省商人纷至沓来,城里铺栈林立。

其中,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五省客商为了确保经商利益,于清初集资兴建北五省会馆,供奉以义气驰名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作为维系团结的精神支柱。红脸美髯公在湘潭成了商人的保护神。

△ 昔日“金湘潭”

各会所都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公平交易原则

会馆是历史上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各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在促进社会秩序及文化融合,提倡诚信互助的社会公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湘潭各会所都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公平交易原则,有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

乾隆四十六年,立在北五省会馆的《棉花规律》石碑就是五省驻潭棉花商行三十三家“共同酌议”制定的北五省会馆棉花行规,对各行砝码、价格、银子成色,银子与制钱的比价,装卸转运的脚力以及包装钱、栈房钱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都有规定。

各会所一般都建有住宿之所、贮货之仓,有的甚至还建有统一的铺屋,为商民提经营场所,无疑大大方便了各乡、各行的官商仕民。

各会所把救济抚恤本乡、本行商民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湘潭的会所大部分还有自己的义山,有的会所甚至有多处义山,用以免费安葬那些本乡本行的商民。有的会馆甚至还设有救火会,备有手摇铁制救火车,用作本行救火之用。

同时,会所每逢酬神或会议日期等重要日子还会聘请剧团前来演出,观众自由免费观看,一年中,各家会所演出此起彼落十分热闹。

△ “金湘潭”昔日盛况

        汉白玉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的珍品

关圣殿前临湘江,后倚雨湖,红墙碧瓦,气势恢宏。走进方正的院落,可以看到东、西、南三面均设有戏台,供名流商贾听戏所用。20世纪初,时局动荡,会馆内办有湖湘小学。

如果说春秋阁是关圣殿的龙宫的话,那么阁前一对汉白玉镂空龙柱就是镇宫之宝。据介绍,这件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的珍品,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此处仅有。

关圣殿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前进自成一个院落,前栋为山门和戏台,可惜后被拆毁,现在的牌楼是后来重建的。牌楼正门楷书“关圣殿”,两侧门分别楷书“河岳”“日星”二字,牌楼上浮雕有“二龙戏珠”“童子望月”和“刘海戏金蟾”等人物故事。

中进为大殿春秋阁及钟鼓楼等附属建筑,南北与前后进相接,东西为高耸的封火墙所阻。

大殿为宫殿式建筑,高16米,长24米,宽14米,盖黄绿两色琉璃瓦,全部花岗岩台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