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人——苏东坡》读书札记

《千古一人——苏东坡》读书札记

2018年8月3日下午2:00左右,在新厂新旧书店淘得柳公权《神策军碑》书法入门与碑帖,并王羲之、颜真卿书法原帖。之后,又淘得《千古一人——苏东坡》、《图书世界名人:司马迁》、《胡适作品精选》。

我读书喜欢从最感兴趣的入手,加上方志远老师曾经在十多年前给我们上过课,感觉特别亲切。1997年版的《千古一人——苏东坡》距离现在有些年头了。

两天时间看完275页,20万字。既是囫囵吞枣又是每个字都认真地过了一遍。读得过程有很多感慨,读后,掩卷而思,又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先从我所熟悉的苏东坡(1036-1101)的诗词说起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作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把西湖的之美比作西子。方志远先生在书中特别交待这种美的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杭州古称钱塘,又名余杭,从大禹南巡讲起,讲到伍子胥与文种的传闻,讲到北宋的西湖位置,以及杭州人民面临的具体的饮水问题、浚河等故事。此时的苏轼已经在杭州通判第三年了,与杭州百姓共克时艰,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滋味。此时西湖之美,又比苏轼来之前更美了。

相比较来说,苏轼第一次通判杭州是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的缘故,第二次知州杭州,则是苏轼反对司马光废除所有新法,时间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再次以太守身份到人间天堂杭州,办了更多的事,急民所急,治病救人,整治西湖。“苏堤”与当年白居易在此修筑的“白堤”一道,将整个西湖划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个部分更具有浏览价值。(《千古一人——苏东坡》P218,)西湖十景,“苏堤春晓”仍排第一,因为纯粹的美景加上了一些动人的人文故事。这种美,其实是一种爱的传承。通过实物所承载的爱的美景可以穿越千年,比如苏堤,比如都江堰等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夕阳西下,谪居黄州(现湖北黄冈)的苏轼兴起,和朋友泛舟于赤鼻之下。写下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与两位朋友重游赤鼻,写下了《后赤壁赋》,之后,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奠定了他在词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赤壁词情文并茂,明是怀古,实为伤今;虽是伤今,却并无悲泣惆怅之态,而是以乐观豪爽、豁达幽默的态度面对人生。”(《苏东坡》P150),名胜与名人关系上,方老师有新的论述:“如无王勃《滕王阁诗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人未必知滕王阁、岳阳楼;但像苏轼以一词二赋凭空弄出一大名胜,却实不多见。”(同上P151)。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

这是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后三个月。日夜操心旱灾、蝗灾,以及王安石新法等秕政引起的民心骚动。这天夜里,竟与已故十年的妻子王弗重逢。词中对爱妻的怀念和对劫后灾民的同情,交织在一起,有了这首哀怨戚楚的词。但,苏轼并没有沉浸于儿女情长,相反,王弗在生活上对他的关照,在少年夫妻路上的扶持与共同成长的岁月,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之后还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

前一首,秦观学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怨婉约,后一首,辛弃疾学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粗犷。但,苏轼在密州的第三首代表作《水调歌头》却无以望其项背。

1076年中秋节,苏轼“欢饮达旦,大醉”,想起数百里外济州城内的弟弟苏辙,是否也在欢饮,也在怀念自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有豪放,却不露痕迹,有超然,并无出世之感,有信笔直书,并无着意雕刻,使所有中秋抒情词黯然失色。(同上书,P113)

苏轼每到一处,无论是在京城,还是被贬谪,自请出京等,都能够很好的与当地的人、事、物和谐相处。这种能力,不是一般能能具备的。须心中有浪漫,胸中有温情。方能与事、物产生共情。在苏轼眼中的景、物方能有不同的呈现。哪怕到了儋州(海南),当时的蛮荒之地,多数时间只能跟当地人一起吃山竽,也能苦中作乐,并有诗文教导小儿子苏过。

苏轼虽然有情有义,但是,苏轼却并不是老好人,相反,他却经常看到问题的本质,通过常识,判断出真假,利弊。在王安石实行新法时,提出不反对意见,后来,在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提出一些新法措施不应该全盘废除。对于一些人物的批评,私毫不给人家面子。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官场不能够“混得风水起”,不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通过《千古一人——苏东坡》,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年发生的故事,苏轼的成长,事功、爱情、友情、亲情、文章等等。我们还能够通过方志远先生的叙述,了解苏轼治学的基本方法。一为真、一为诚。

读这本传记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政治斗争很无情。这种无情的政治斗争的结果是内耗。不断地内耗,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封建的中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现代的中国,正在路上。而人还是一拨又一拨地生死。这块土地的人,应该有这个智慧,找到一条出路,能够长治久安。哪怕道阻且长,我们还怀有希望。

为何要写这篇文章,一是想写,二是想与学生分享。正如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一样,只是想写而已。这让我想到苏轼,哪怕因为写文章而有牢狱之灾,仍然坚持写作,因为,写作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他只是想写而已,如果遇到迫害就不写,那他也成不了千古一人。

附: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的《苏东坡年谱》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至嘉祐八年

(一○二三—一○六三)

一○三六 苏东坡降生(十二月十九日)

一○五四 娶王弗

一○五七 中“进士”;母丧;服孝(一○五七年四月—一○五九年七月)

一○五九 举家迁往京都(一○六○年二月抵达)

一○六一 任凤翔判官(一○六一年十一月—一○六四年十二月)

英宗治平元年至四年

(一○六四—一○六七)

一○六四 任职史馆(一○六五年二月—一○六六年四月)

一○六五 妻丧(五月八日)

一○六六 父丧;服孝(一○六六年四月—一○六八年七月)

神宗熙宁元年至元丰八年

(一○六八—一○八五)

一○六八 娶王闰之(十月?)

一○六九 返京(一○六九年二月),任职史馆(一○六九年二月—一○七○年十二月) 一○七一 任奏院监官(一○七一年一月—六月);往杭州(一○七一年六月—十一月),任杭州通判(一○七一年十一月—一○七四年八月)

一○七四 往密州(一○七四年九月—十一月),任密州太守(一○七四年十一月—一○七六年十一月)

一○七六 往徐州(一○七六年十二月—一○七七年三月)

一○七七 任徐州太守(一○七七年四月—一○七九年三月)

一○七九 任湖州太守(一○七九年四月—七月);入狱(一○七九年八月—十二月) 一○八○ 谪居黄州(一○八○年二月—一○八四年四月)

一○八四 往常州(一○八四年四月—一○八五年三月)

一○八五 往登州(一○八五年六月—十月),任登州太守(一○八五年十月);往京都(一○八五年十月—十二月),任中书舍人(一○八五年十二月—一○八六年七月) 哲宗(一○八六—一一○○)元祐年间太后摄政

(一○八六年三月—一○九三年八月)

一○八六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一○八六年八月—一○八九年二月)

一○八九 往杭州(一○八九年四月—七月),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钤辖(一○八九年七月—一○九一年二月)

一○九一 任吏部尚书(一○九一年一月—八月),往京都(一○九一年三月—五月),任颍州太守(一○九一年八月—一○九二年三月)

一○九二 任扬州太守(一○九二年三月—八月),兵部尚书(一○九二年九月—十月),礼部尚书(一○九二年十一月—一○九三年八月)

一○九三 妻丧;太后逝世(一○九三年八月—九月)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一○九四 往惠州贬所(一○九四年三月—十月),谪居惠州(一○九四年十月—一○九七年四月)

一○九七 往海南(一○九七年四月—七月),谪居海南儋州(一○九七年七月—一一○○年六月)

徽宗(一一○一—一一二五)太后摄政

(一一○○年一月—六月)

一一○一 北返,往常州(一一○○年七月—一一○一年六月);逝世(一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一二六 北宋亡

(0)

相关推荐

  • 与苏轼有关的4篇高端满分作文

    佚名 [导读:苏轼,一个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般高挂于历史的天空,让人不住追寻,苏轼也成为后世文人书写的对象,分享几篇以苏轼为写作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举一反三,拓展写作思路--] 与苏轼相 ...

  • 4对惊才绝艳的父子诗人,父是文豪儿更强,大名千古留宇宙

    外国作家里,写<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马和写<茶花女>的小仲马是父子.写<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写<呼啸山庄>的艾米莉·勃朗特是姐妹.这种亲人同是作家的 ...

  • 东坡故事45:既来之,则安之,岂能辜负杭州的美丽

    苏轼的一生总处于不断地迁徙和漂泊中,既然现在来到了美丽的杭州,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岂能辜负这西湖? 公元1072年的春天,苏轼开始在杭州建造新居,一共修建了凤咮堂.溅玉斋.方庵.月岩斋等建筑,看来宋朝 ...

  • 行者丨纵浪大化:苏东坡的万里江山旅行图

    四川眉山地处天府之国,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其处在乐山和成都之间,凡欲赴省会成都的旅客都要经过眉山,因此,眉山与外界的联系还不算闭塞.苏东坡六岁入私塾开始上学识字,十一岁进入中等学校,开始准备科举考试, ...

  • 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说起&qu ...

  • 读书札记:做一名“新教师”

    近日,读"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的<新教师: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有所感悟,略记于此. 这本书收录的是"总编七日谈"里的一些小文章,大约是201 ...

  • 读书札记:像水一样做事

    读古典<跃迁>,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水之所以做事畅达,因为水有自己的心法--清晰理解困难(水从不抗拒,全方位接纳所有的障碍).不被情绪绑架(没有'一定要''必须这样'的想法)以及不 ...

  • 读书札记:自由需要力量

    我订阅有优秀语文老师王开东的微信公众号,读了很多他的文章,受益颇多.在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我认为有思想,有活力的两个人,一个是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一个就是王开东老师了.他们都是中学语文老师,书教 ...

  • 读书札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读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对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善于反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本书. 我们常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把读书看作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通过读别人 ...

  • 读书札记:活得有趣

    读电子书蔡澜的<我决定活得有趣>,因为是电子书,读得也粗糙,但大致意思还是懂得的.近来,很少读这样易读而轻松的书了.读后,还略有感悟,聊记于此,以作存念. 蔡澜,生于1941年,是个电影制 ...

  • 读书札记:生活中的经济学

    近年来,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相对多些.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也许是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有待破解的困惑.感恩相遇一些好书,让我对生活的理解更透彻一些.周末,有幸读得经济学家樊纲的一本浅显的小书<经济人 ...

  • 读书札记:藏在阴影的另一个自己

    读书札记:藏在阴影的另一个自己 --读<世界上另一个你> <世界上另一个你>是美国的一部畅销书,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像小说一样感人,像小说一样畅销.讲的是一个美国流浪汉与 ...

  • 读书札记:跨越信任的鸿沟,遇到真正的朋友

    --读<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世界的另一个自己>里面主要记述的是两个男人友谊的故事.一个是百万富翁的朗·霍尔,一个是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丹佛·摩尔,他们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互不理解 ...

  • 读书札记:起向高楼撞晓钟

    大约五年前,曾购得王阳明的<传习录>.因字密行窄,性子又急,没能通读,更无所得.前些时候,偶得一书<醒来>,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传习读本,根据作者"心-道-德-事&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