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品读景德镇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试题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品读景德镇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试题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陈国华 33400【摘要】:每年四五月份是各地市高考模拟检测集中进行的时候,大量的试题也出现了,可以说这些模拟试题绝大部分是精心命制的试题,体现出命题者对高考的研究和考试方向的把握。每年研究这些联考试题不仅能找到高考后期复习的方向,也能引导自己后期的命题思路。最近,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的周小泉老师给我发来一份由程志鹏老师和他命制的景德镇市三检历史试题,小泉是多年研究高考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命题经验和熟练的命题技巧,这份试卷体现了他们对今年高考方向的思考,可谓“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在细细品读完这份试卷后,有些想法与小泉交流,不当之处请小泉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关键词】:试题 命题 高考 原则 要求一、试题契合了高考的方向1.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对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的要求也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考查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就是高考命题的“一核四层四翼”。(1) 试题基本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本次试题在立德树人的体现,如第28题:鸦片战争后,当时士人姚莹分析中国战败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战败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要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具有世界眼光和思维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选才方面的体现,如第4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以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争论为话题切入,提供了传统史学家,要求学生围绕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评述,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素养,通过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所支持的观点,还要深入的分析史实和观点的内在合理逻辑关系,考查学生较强的归纳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很好的落实了服务选才的功能;在引导教学方面,如第25题,考查汉武帝时桑弘羊主持财政改革实行平准政策的作用,这需要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有清晰的把握,根据《辞海》的解释:“平准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 。”由此可见,平准政策可以平抑物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解决边患创造经济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学生把平准法和盐铁专卖制度混为一谈而错选答案,因此本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教学的作用,即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清相似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 试题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本次试题着重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如第24题,以吕思勉先生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的论述来考查学生对西周基本政治制度的了解情况,掌握奴隶社会的国家形态是家国同构结构体制这一必备知识,再如31题从1949年—1965年《人民日报》报道苏联体育的统计数据来考查中苏关系的变化这一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方面,如41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原因?这首先考查的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欧美国家公共卫生的特点,其次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18-19世纪的历史宏观背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归纳出欧美国家在这一时期公共卫生呈现上述特点的历史背景,这都是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考查;学科素养的考查方面,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方面,在本次试题中也得到很好的落实,如33题,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价值观的变化逐步影响了历史评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如第27题,以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结合地图了解晋商初步形成传统市场体系网络,体现了时空观念的素养考查,其他素养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赘述;核心价值的考查,如第29题,孙中山指出列强不能瓜分中国,不能一味的强硬手段,显示中国人民伟大的力量,不屈不挠的斗争,鼓舞革命者为实现国家民族独立而接续奋斗,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3)试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26题关于唐宋科举制的发展,34题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演进,35题科技革命的影响等都属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体现;综合性是指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如42题开放性试题的考查,需要学生调用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阐明自己的观点,把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综合起来进行考查,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要求;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如第45题,考查对唐顺宗时期的 “永贞革新”评析,这是学生在教材中没有接触的知识,需要学生把未知内容放到已知知识中去思考和分析,解决学科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知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如第47题,考查学生对刘基的功过评述,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发散思维,得出新的历史认知。2.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社会热点。现在的高考命题往往会反应社会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频频出现,如2018年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党的对外政策、乡村治理的变迁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20周年等,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着重考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经济建设,老一辈科学为国家建设的贡献。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命题中也要体现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本次试题就紧扣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社会热点,如第41题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回应了当前最大的时代热点新冠病毒疫情,引导学生从历史看现实,从现实看未来;再如第46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战争观念的变化切入来回应一战100周年的时代热点思考,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3.富含生活气息接地气。高考试题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的空中楼阁,恰恰相反,这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有生活气息,很接地气了。如2019年全国1卷第26题以学生喜闻乐见,从小到大经常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拔河为切入点,拔河运动在唐代广为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拔河比的不就是力量吗?高考试题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常识吗?再如2019年全国2卷第41题,以《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学生从小读到大的世界名著为素材,考查学生对不同时代的翻译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次试题第32题,以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来说明幸福是从知识中来。我们不是一直在寻找幸福是什么吗?苏格拉底给出很好的解释,对于尚在求学中的学生来讲,幸福是从知识中获得的,是不是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这就是试题浓浓的生活气息。4. 运用新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高考试题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这样更能考查出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能力。如2019年全国1卷第25题:“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运用了汉代“皮币”这一新的材料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问这样做会怎么样?落脚点还是主干知识即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本次试题中如第27题以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这个新材料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来考查清朝晋商的发展情况;再如第34题以1973年以来美国总统共发动204次战争,只有5次是经过国会宣战的,剩下199次都是总统先开打再逼国会承认既成事实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说明美国分权制衡天平有所失衡的现实。二、试题需要商榷的地方总体感觉这个试题命制是符合高考的要求的,但是就细节而言,还是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的。1.必修部分的考查在知识点分布上略失平衡。高考试题在必修部分(85分)考查知识点的分布上基本是比较稳定和平衡的,笔者以近两年全国卷必修部分为例和本次考试的必修部分知识点分布进行对比说明。分布区域2018年1卷2019年1卷2019年2卷2019年3卷本次考试中国古代史28分28分26分33分16分中国近现代史29分29分31分28分41分世界史28分28分28分24分28分由上表统计可见,在本次考试中命题者忽视了必修部分总共85分的知识点分布的相对合理性,只在选择题这中有中国古代史的考查,在必修部分材料题中几乎未涉及中国古代史知识的考查,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比重较大,所以整个的知识点的分布有失平衡。观察近若干年的高考试题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大区块的分布基本是平衡的,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这是命题的宏观考量,因为考试是用来引导教学和复习的。2.第41题材料题的问题设计可以更贴近高考。高考试题第41题的命题原则基本是遵循“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的原则,考查的是学生的材料概括,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基本能力。本次考试41题的设问是这样的(材料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13分)材料虽然有东方和西方的材料,但是设问是孤立的设问,第(1)问对应材料一,第(2)问对应材料二,没有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设问是这道题的小瑕疵,这样就缺少对学生比较归纳能力的考查,这道题可以把(2)问设计成清末民初公共卫生制度与欧美公共卫生制度比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或意义,或者增加一个第(3)问: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公共卫生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启示?这样就能更好的迎合高考对于主观题的能力考查要求,起到对学生很好的学科能力训练的作用。三、品读试题的感悟一套好的试题是能给人很多感触和启发的,从这套试题中我有这样两个方面的感悟:第一方面,关于试题指导教学复习。通过这套试卷确实考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盲区以及教学复习的薄弱环节。一是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基本历史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平时大家感觉都很熟悉但是考试时却出问题的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强调和讲解;二是复习中要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应对综合历史信息的把握能力,像地图,表格,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要加强;三是复习中关注时代热点与课本历史知识的衔接,需要做这方面的专门的研究,梳理出今年的时代热点问题给学生做专门的讲解,同时要训练学生应对时代热点问题的一般能力。四是平时的选题一定要以高考试题为参照,尽量让学生平时做的题有高考试题的气息,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第二方面,关于历史试题命制,一份试题能不能算好的试题?我想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符不符合高考试题的要求原则和风格。所以我们命题首先要深刻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要求和原则,这些要求和原则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关于命题原则及试题评价中都说的很明确的;其次要认真仔细的研究近若干年的高考真题,从中找出高考的命题风格和命题技巧。我们命题只有把高考命题的要求原则和风格技巧真正熟练的理解和把握住才能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来,那样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当然,命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过程,真的感谢那些坚持在命题一线的同仁,不断为我们提供触碰心灵的试题,促使我们不断的思考提高。【参考文献】: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3.刘芃:《刘芃考试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4.杨宁一:《新课标下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讲座(西南大学附中)5.徐奉先:《高考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研究》 (《中国考试》2019年第5期)6.徐奉先:《恢复高考40年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10期)7.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6月8.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1,2,3卷》、《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1,2,3卷》
(左一:陈国华老师,中:周小泉老师,右:郭新德老师,摄于2018年10月,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期间,北京大学西门)【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