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笔大墨,淋漓酣畅,形神皆备,画家郝凤先写意人物作品赏析

搜狐:热点书画 2019-03-07 17:13

郝凤先

1945年生于辽宁新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北方画院院长、文化部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一级美术师。先后在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2001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人民政协报》、《黑龙江日报》、《世界日报 》、《国土资源报》、《经济日报 》及《国画家》、《世界报刊》等多家报刊上有专题报道。

▲总理在汶川 136cm×68cm

其中国画《八女投江——花祭》获2005“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乡情》、《春天来了》、《苏武牧羊》、《太湖之春》、《话说长江》等作品获全国美协举办的提名展及“菜乡情”、“长江颂”、“太湖情”等展览优秀奖,《期盼》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建党85周年提名展,《龙江情思》获1999年“全国建设书画大展”银奖。书法作品入选2005年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正书大展”和“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收藏,国画长卷《昭君出塞》、《金陵十二钗》分别被菲律宾、泰国总统收藏。其艺术成就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家辞典》。出版有《郝凤先画集》、《郝凤书画作品集》、《郝凤先写意人物画集》等。

▲金陵十二钗 180cm×96cm

真情大墨 粗笔雄音

——郝凤先写意人物画评述

文/贾德江

从梁楷在七百年前为中国写意人物画发展跨出创造性的一步之后,写意画逐步成为与工笔画并行发展的画种。从元代到清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从兴旺走向衰落,比较山水画、花鸟画少有生气。但到了清末,任伯年异军突起,他继承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精华,又吸收西洋绘画的某些因素,将写意人物画推向历史的高峰。

进入20世纪以来,受社会变革的推动和引进西画造型手法的影口向,写实性人物画骤然崛起,并引领着中国画的潮流。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大师们,高举“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大旗,提倡写生,反对摹古,在引进西画素描造型的同时,把写实造型融进到中国写意绘画的体系之中,给写意人物画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写意人物画的发展。

▲烽火太行 144cm×200cm

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先受外来文化冲击,继而又受到复归传统思潮的影口向,在人物画领域出现了复杂的态势。就写意人物画而言,有人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口向,进行试验水墨的现代性;有人采用文人画的语言来矫正写实主义造型,追求笔墨情趣:有人从汉唐壁画中汲取营养,强化写实造型中的写意性。当然,坚持“以西润中”的“中西融合”理念和画法的,也大有人在。中国写意人物画这条河道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形成多元、多向的格局。

▲昭君出塞 136cm×68cm

郝凤先便是这激流中搏击的一员,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一直致力于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探索和实践。他是一位睿智的思辨者,面对各种流派和思潮涌动的纷纭复杂的现象,他没有盲目地跟风趋潮,而是认真地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作为水墨写意的人物画家,郝凤先首先看到当代中国人物画走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趋势,那就是写实造型模式过分依托素描作为造型手段,强调写实而忽视写意或对写意性和以形写神重视不够的倾向。其实质就是对造型写实的苛求而忽略了笔墨语言这个中国画特有的状物、传情的艺术技巧。水墨写意画也就失去了它之所以成其为水墨写意画的本质的东西。

▲竹林雅集图 145cm×363cm

郝凤先的写意人物画的探索正是基于改变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出发点,力图运用传统水墨写意手法,在不背离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的书写性,在兼具时代活力与民族特色的语境中,形成自由书写和自由抒发感情的写意人物画的新体格。他的特点以水墨表现为主,粗笔大墨,淋漓酣畅,放笔直取,形神皆备,用笔狠辣强悍、运转灵活,借助于积墨、破墨等墨法,于浓重中见出层次、见出精神、见出韵味,画风粗犷雄劲,大有“要将狂扫换工描”的意味,有激情、有气势,给人以凝重沉厚之感。他的写意人物画奏出了笔墨的雄音,在苍莽的阳刚节奏中,有几分铿锵的正气,有几分婉约的和声。

▲岁月如歌-画家李苦禅 122cm×240cm

他的写意人物以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为倚重,准确地说是以梁楷泼墨大写意人物画的审美趣味和明清以来文人画的笔墨形态为支撑,又将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高度概括凝炼于其中。他的艺术创造所携带的信息,比如,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笔墨与生活、共性与个性等,都具有这个世纪的特征。正是由于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胸怀和学养,清醒地认识和处理好这些辨证的关系,他的作品才摆脱了传统的程式、僵化与套路,才彰显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给人以感性生动的形式魅力与视觉效果的愉悦。

▲雅鲁藏布江 180cm×96cm

郝凤先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了50多个春秋。北大荒广阔而饱经苦难的黑土地孕育了他,给了他坚韧、倔强、拼搏、豪放的品格;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淳朴、善良、勤劳的民风民情,给了他智慧、力量和创作的灵魂。他—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着、追求着。

▲雪域雄鹰 136cm×68cm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郝凤先在关东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在挫折和困难中,以拓荒者的坚韧和勇毅,寻觅表达北大荒人的精神内涵和他对黑土地种种感悟的艺术方式。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关东画派”强烈的地域色彩,浓郁的边塞诗情,意味深长的东方情韵,形成了郝凤先以北方风土人情为题材的作品的艺术特质和特有的风貌。

▲紫气东来 136cm×68cm

如果说,北大荒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艺术家成长的沃土,那么鲁迅美术学院这所“关东画派”的摇篮则是直接影响郝凤先画风形成的宝贵课堂。郝凤先早年就读于这所专业美术院校受过严格的基础训练。无疑,他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关东画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盛烈教授的影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和《海风》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展示了当时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物画家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深刻理解,而且表现在他更加自然地用笔墨去转换体面造型的语言探索。无论是《八女投江》还是《海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深入准确的结构中,一方面体现出体量和质感上的素描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素描关系又都是书法化用笔的结果。

▲天山瑞雪 136cm×68cm

显而易见,郝凤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物画创作,所呈现的对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表达,以及那种大笔挥扫、激情飞溢的草书式的用笔方法正是接受王盛烈所提供的艺术经验实现着个人的风格化。那时,他凭借的是造型能力的扎实和自幼打下的书法功底,艺术取向像他的老师一样,体现出更浓郁的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写实表现主义特征,尽显“关东画派”的雄浑豪放之气和淳朴、粗犷、厚重的地域特色。

▲苏武牧羊 180cm×96cm

他热爱生他养他的那片黑土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一扫古代文人墨客那种冷寂、悲切、荒寒的情调,而以满腔的热情去赞颂生活在这块贫瘠、慷慨又充满雄风的土地上的人们。北大荒人当今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深深地打动了画家,成为他不断挖掘的创作主题。从抗联壮士到开发北大荒的十万官兵、百万支青,从豪迈的石油工人、煤矿工人到林业采伐者,从憨稚的农家娃到美丽的朝鲜族少女,从冰天雪地捕鱼的鄂伦春夫妇到丰收后喜上眉梢的老农,画家全部作品的表现主体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以其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入把握、艺术表现富有深度和力度而名重画坛。

▲山里红 136cm×68cm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冰雪魂》、《龙江情思》、《佳节》、《小河流水》等。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可以见出画家坚实的造型能力与笔墨语言的个性化塑造,更显示出画家对平凡人物价值的本质理解和深层思考,散发出关注普通人生的人文情愫。郝凤先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有乡土情怀,有深厚生活底蕴和不断创新、技术全面的中国人物画家。

▲光风霁月 136cm×68cm

多年来,郝凤先从未对自己的艺术选择产生过摇摆。他循此途径,一路走来,步履坚实。他已经把自己的艺术取向定位在“物我”之间,追求意象造型和诗的意境的营构。他的创作依然是以写实手法为特征,却打破了以往拘泥于物象自然表征的藩篱,在物我合一与情景交融中强调“更无真相有真魂”,并在此中撷取诗意,转换为图式、笔墨与美感魅力。这批作品标志着画家艺术的成熟与步入新的审美境界,画家在作品中关注的不再是生活的记录,而是在对人性的赞颂和精神的指归中充分发挥写意笔墨语言的表现力。

▲清闲 68cm×68cm

2001年3月,郝凤先把他在北国边陲潜心探索、辛勤耕耘近20年的100幅作品亮相京城,以“黑土风情”为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水墨人物画展。他的雄强豪放的画风和对黑土地的一片深情,使他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画坛的轻歌曼舞中进出异彩,受到社会各界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王维诗意 136cm×68cm

众口一词肯定了他以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了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对于真实而质朴形象的追求而形成的独特风貌,为中国写意人物画史写进了他对生命和野性的颂歌。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盛赞他的“画很有生活,没有生活是画不出来的”。为之剪彩的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馆长动情地说:“我已是83岁高龄了,一般的画展我从不参加,但今天看到郝凤先的画使我感动。他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苦涩的创作之路,正像悲鸿当年那样,我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展览会的成功坚定了郝凤先的创作方向,促成他定居北京,开始他艺术人生的又一次搏击。

▲清风徐来 68cm×68cm

七八年后,当现实的镜头再次切换,重新对准郝凤先的时候,他的名字已蜚声海内外。引人注目的不只是他先后赴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画展而获得赞誉,也不只是他的《八女投江——花祭》《乡情》、《苏武牧羊》、《太湖之春》、《话说长江》、《伫马太行》、《龙江情思》等一系列作品连续在全国各类大展中获奖不断,人们更关注他的画风嬗变。

▲木叶情歌 180cm×96cm

尤应指出的是,郝凤先的近作较之以往作品更为奔放、豪,“写”的意味更加强烈、率意,画风更趋简洁、概括,更加强调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的表达,明显地体现出对水墨写意本体追求的热情。他没有改变“关东画派”的艺术精神,但却引进了梁楷的“泼墨”和“大写意”的表现机制,以倾泻性、书写性为主,笔法雄健沉厚、苍辣生涩,或连或断,或虚或实,着重物象的意态情韵,再辅以一种“大象无形”的大墨泼洒,直接以墨象的运动情态作用于人的视觉而被感知。在洋洋洒洒、皴皴擦擦、错错落落、亦整亦碎、亦块亦面、亦点亦线之间,呈现出气韵生动、骤雨旋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跌荡激越之感,与狂草艺术如出一辙,抒发着他歌吟生命的激情。

▲卖炭翁 136cm×68cm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郝凤先近作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的宽泛。在表现普通劳动者的同时,开始描绘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在吟诵“黑土风情”的同时,又倾心于“青藏风情”的解读;在致力于现实题材的探究同时,又钟情于古典题材的描绘;在画写意人物的同时,又涉猎山水、花鸟领域。

▲妈妈的车 136cm×68cm

他画朱老总、彭大将军《烽火太行》的戎马生涯,唤起人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缅怀;他画毛泽东主席《心潮逐浪高》的独领风骚,歌颂人民领袖的伟大胸襟和诗人情怀;他画”5.12”大地震中的《总理在汶川》,颂扬人民总理情系灾区的脉脉深意;他画《雅鲁藏布江畔》藏女的圣洁与善良,他画《藏北雄鹰》康巴汉子的坚忍与强悍;他画《天山晴雪》驼铃声声中的新疆少女的妩媚,他画《木叶情歌》野卉飘香中的侗家姑娘的浪漫;他画《龙江腊月》北大荒人民的欢欣鼓舞,他画《收获》季节黑土地带来的希望;他画《在水一方》妙龄女郎隔水相望的思恋,他画《雪乡》纯真少女等待亲人风雪归来的焦灼。郝凤先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撷取令人感动的瞬间,一面选取重大题材,精心创作。

▲金色年华 136cm×68cm

从《满目青山》中大山老农的沧桑人生,到《岁月如歌》中大画家的丹青春秋;从《夜归》的抗联战士的艰苦卓绝,到《辛亥风云》中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当他在现实题材中努力挖掘那些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时,他又走进古老的传统文化,走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他读史、读经、读诗、读画,中国历代文人的卓越才华,强烈的报国志向和爱国真情,以及几乎无一例外的悲惨命运,不止一次地使他潸然泪下。在他逐一地进入每一个人物内心世界之后,他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在与他们之间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他体察到他们的性格,读懂了他们的苦痛,甚至一一看清了他。

▲稼轩词意 68cm×68cm

▲花季 136cm×68cm

▲荷香 136cm×68cm

▲海风 136cm×68cm

▲高原情 68cm×68cm

▲高原牧歌 136cm×68cm

▲高原风情 136cm×68cm

▲佛在心中 136cm×68cm

▲放翁赏梅图 136cm×68cm

▲大江东去 136cm×68cm

▲春趣 136cm×68cm

▲藏北秋原 68cm×68cm

▲藏北高秋 136cm×68cm

▲采菊东篱下 136cm×68c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