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抑郁的根源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妄想症,你有多完美就有多焦虑
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妄想症,慢慢他们就会不知不觉的发展中不切实际的标准,夸大别人对他的期望。很多家长会说,我对孩子要求也不高,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完美?为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实际上完美的种子通常很早就种在孩子的心里。
一方面自己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那个完美的标准,但是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自己,她会一直伪装坚强,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局限,自己一定要越来越优秀。最终那些来自于外在和内在的压力,就会让自己心理紊乱或失调,出现心理疾病。
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而且还出现了心理问题,建议从以下几点改变
一、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坚强,也要看到自己的脆弱。
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女老师,有一天咨询完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不严厉,不敢说学生,即使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批判。尽管别的方面自己做的非常优秀,可是班级成绩提不上来。当她发现自己这个问题之后,她就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把当老师的派头也拿出来了。这一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同学们也特别高兴。
一个人因为妈妈太严厉,自己在当妈妈的时候就变得太软弱。因为自己不想像妈妈那样,伤害到孩子。但是太软弱也会伤害到孩子,孩子没有掌舵人,太给孩子选择权,因为孩子小,根本无从选择。所以作为家长来说,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幽默的时候幽默,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也需要这样。
过去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我只能坚强,不能脆弱。然后当自己生病了,又会发现自己只能脆弱,不能坚强。这都是一种偏执的想法,实际上自己既能坚强又能脆弱,我们是有选择权的。当我们选择权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力量。否则,我们总会极左极右,甚至觉得怎么做都不对。
二、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让自己从虚幻的完美的自己中解脱出来
多数抑郁症患者会给别人一种高冷的形象,做事总是谨慎,从来不犯错,把自己打造成钢铁战士。总是在乎别人的想法,在乎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而失去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了讨好而去讨好,一旦自己失去讨好的价值,或者说自己不能帮助到别人,或者说自己的成绩不能让父母满意,自己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内疚和无价值。
所以越是要求完美的人,越是会背负着太多的负罪感,因而让自己生活在紧张,焦虑,沮丧和抑郁之中,我必须出人头地,我必须当人上人。我必须拯救我的家庭,我必须让我爸我妈过上好日子。甚至有的人背负着整个家族的重担,所有人都希望我考上某某大学,我一定不负众望。长时间的焦虑,紧张,必定会让自己崩溃。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最高的价值不是舍己,也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否定个人,而是肯定真正的自我。爱自己就是对自己不苛刻,不再批评自己。去给自己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去理解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允许自己的软弱。允许自己可以不上进,允许自己平凡。允许自己像别人一样去吃喝玩乐,允许自己过自己的人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唯一能让你自己快乐的只有你自己,唯一能懂你内心世界的只有你自己。
三、放弃理想化的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也就是放下了身上的重担
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有无能为力的地方。如果你认为努力,你就可以达到,这恰恰是一个妄想。有些事情我们努力可以达到,有些事情我们努力也不能达到。能够看到这些,我们就不会活在自恋里面。我们就不会认为我们无所不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承认局限,承认无能为力,很多时候我们才会顺势而为。否则我们总会认为我再努力一下,我们就会达到。
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强迫思维,她总会觉得我一直思考,一定会想明白。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就会让一个人头疼,有的甚至发脾气。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头脑能思考的只是意识的一个小部分。当我们不给自己打造成无所不能,我们的重担就卸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当一个普通人,但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想接受的。
因为当他发现自己普通的时候,他会非常痛苦。因为过去在他的内心中,他自己一直是无所不能的。我什么都会做,所有人都喜欢我,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会做,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自己。自己就会非常苦恼,这个过程持续一阶段,一个人就会慢慢接受自己的另一面的自己。一个人从此才会蜕变,这个人从此不再走独木桥了。因为他看到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而不是只有一条路。
有人问弗洛伊德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什么?他说使潜意识成为意识。这样他才能更看清自己,否则自己是混乱的。一方面自己想考上好的大学,一方面自己又不想努力学习。一方面自己想交朋友,另一方面又怕交朋友,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才会纠结,因为他们不知道选择什么。所以当咨询中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最终做出选择。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