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老故事】再访法库县主陵村——听老支书讲述清王陵出土见闻
法库县公主陵村僧王陵园
2015年10月29日中午,沈阳法库县公主陵村。气温,零下4度,小北风那个吹呀……
在守陵人白庆荣老哥的陪同下,时隔4年,笔者再次见到了已78岁的马景材。他是当年的见证人之一。
小资料:清.乾隆19年,远嫁塞外草原的和亲公主——雍正帝养女、40岁的和硕端柔公主去世。公主嫁的王爷名叫齐默特多尔济,是袭封的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七任扎萨克,“多罗郡王”,世袭罔替。
马景材:公主陵是1948年的4月,被时属辽西土改政权领导的工作队,组织当地农民挖掘破土的。先挖的公主陵,后挖的僧格林沁陵。公主出土时,尸身未腐,面部盖一银质凤饰,陪葬的珠子挺多的,其中有大珠子,有红的,有绿的,晚上像灯泡似的,发光。穿浅蓝色绸装,陪葬的多是蓝、绿色绸缎服装。头枕约1米长的四方包。有困难人家,不嫌弃的,还准备拿回家做被子呢。公主个子挺高的,肉皮有弹性。由一位姓曹?的人,给夹出来的,放在坑口(指宝顶)西,有一个松树杆子下放置,是立着,一见风就干了,像木乃伊了。公主陵规模是当地最大的。南北长约6米,东西宽约5米,是起拱的。分里外屋,南屋啥也没有,东屋是公主棺木所在。额附的已经“稀拉哗啦的了”(指棺木)。公主棺内塞满好白棉花,开棺后,刮得满山坡子,刮两年才刮净了。大棺木像是用香柏木做的,没有缝隙,人站在上面,用斧子硬辟开的,砍了多半宿,棺材是“满州材”,是船形的,是水胶、鱼膘渗沙子(灌封)。棺木拿出来后,搁置好几个月。
后来,工作队给扒坟人一人分了几斤小米,作为报酬。
小资料:僧格林沁,道光至同治朝时,任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博多勒革台亲王,世袭罔替。
马景材:传说呀,僧格林沁死时是没脑袋的,后来给装个银脑袋,扒开一看,不是那么回事,是完整的尸身,肩窝处有剑伤,穿的是单衣,两层的,粗布的,穿的是靴子,尸身边有一柄护身短剑,柄烂了,棺木一般,赶不上大地主的,挺简陋的,棺材没腐烂,上面三层铅皮包裹着,用刀剁开的,有去捡铅的。埋葬品还不如公主的奶妈子呢,奶妈子埋在公主的东侧,里面有银元宝,挺大的,僧格林沁的没有。出土时,中等个,样子看到了,尸身在外面搁挺长时间呢,后来农民会派人在边上给埋了。(注:此可证明僧格林沁尸骨遗存尚在此处)。
接着扒的是喇嘛观。喇嘛是坐身,是一座六角琉璃塔,石制的。喇嘛挺胖的,肚皮上有皱者,身上披个黄绸子,挖出脑袋了,后来被白庆荣给重新埋了。
公主陵村僧格林沁墓碑
注1:喇嘛观,既埋葬的僧格林沁的伯父——举荐其入嗣后旗王爷的雍和宫喇嘛。
注2:白庆荣:现为公主陵、僧格林沁王陵第十代守陵人。
本文原题目《再访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听老支书马景材讲述大清“和硕端柔公主”、“僧格林沁”亲王出土时的见闻》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