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地产2017年营收下滑,“一超多强”布局受质疑

1月30日午间,恒隆地产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2017年恒隆地产实现收入111.99亿港元,同比下滑14%。

对于这一表现,公告解释为由于本年度出售较少住宅单位而导致物业销售额下降所致。本年度物业租赁的租金收入增加1%至77.79亿元,销售收入则大幅下滑36%至34.20亿元,总营业利润下滑11%至79.10亿元。

公告出来后,恒隆地产港股直线下跌,收盘报20.1港元,跌幅5.42%。

“上海依赖症”

业内人士看来,恒隆今日股价表现或不足为奇。毕竟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创造了新的成交记录,“万亿时代”已经走过了一半的征程,但恒隆的表现却有些“扎眼”。

近日有媒体统计,截至1月29日,沪深53家发布业绩预告的房企中,预计净利实现增长的公司占比多达75.5%,一片飚红的指标中不乏数倍增长者。

然而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恒隆地产又一次在行业蓬勃中走向自己的“小年”。

公告显示,恒隆地产的业务中物业租赁服务是关键,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全年营收。其物业租赁主要分布在内陆和香港,香港去年收入38.21亿元,不论是营收还是出租率都较为稳定。

因此本年度恒隆地产业绩不佳的原因主要来自内陆。

1999年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这是恒隆由香港进入内陆的桥头堡,凭借着沪上地标建筑—恒隆广场,恒隆一举打响其在内陆的知名度,随着恒隆广场的成功运营更让其高端地产的形象深入人心。

随后,恒隆地产围绕着“一超多强”的概念,在既有市场上海表现突出的情况下,相继开拓了济南、沈阳、无锡、天津、大连等二三线城市。

这其中,上海、沈阳各落子两处,其余各一座恒隆广场。

数据显示,8座恒隆广场中有一半营收相较2016年出现下滑,大连恒隆广场开业两年仅7成租出率。

更为突出的是,恒隆的“上海依赖症”愈发严重。

2017年,上海两座恒隆广场租金收入高达22.92亿元,沈阳、济南、无锡、天津均为1、2亿元,大连恒隆广场年租金更是不足1亿元。这也意味着,恒隆商场66%的租金收入都由上海项目贡献,相较2016年上涨了3个百分点。

而本年度上海港汇恒隆进行了整修工程,对其出租率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租金减少9%,但是体量大也直接影响了恒隆广场的全年营收表现。

布局受质疑

对于恒隆广场布局是否合理的争议始终存在。

受制于消费理念、购买力等多种因素,业内人士对其将二线城市作为主战场依然心存疑虑。彼时沈阳、济南等地已经出现严重的商铺空置现象,天津落地后恒隆地产方觉不适,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不得不降低定位,取悦大众人群。

2015年,恒隆地产业绩大幅下滑46%,更是将这一争议推至高潮。

全球办公楼租金最昂贵的区域排名中,北京、上海、深圳均强势挤入前十,而这些一线城市中恒隆只布局了上海。

纵观与其相近的太古地产,布局路线和恒隆则大相径庭,在太古地产的进军版图中,除了“西南第一城市”成都外,其余皆为超一线城市。

这一布局差异导致两家企业在2014年经历了短暂的交叉后,便各自驶向更远的地方。2014年时,恒隆地产尚比太古地产全年多出17亿港元,2015年便被反超了75亿港元左右,差距逐渐拉大。

选址出现偏差后,恒隆地产要经历多久的阵痛期?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