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书画与中医药碰撞出夺目光亮

【代表委员履职记】

福州中庚董希源美术馆,明媚的画廊里,墙上的42幅精妙入微的国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粉红妖娆的杏、浅黄伞状的柴胡、金菊般盛开的款冬花……徜徉在画作中的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美协副主席董希源黑帽灰衣,如一位收获甚丰的采药人,兴致勃勃地向观众介绍着画中的每一味中药材。

春节前后,“绘本草精华扬中医国粹——《清肺排毒汤组画》董希源创作展”在这里举行,让人们在欣赏国画的同时,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立下大功的国医国药精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药、中国画,自古相融相通,在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中交相辉映。作为一名国画艺术家,有责任以艺术的形式,助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传承。”董希源表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将继续提交关于以艺术助推中医药发展的提案,呼吁更多的文化艺术界人士肩负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任。

董希源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医药爱好者。去年2月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董希源就向全国政协提出建议,希望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尽快出台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尽早组织熬制药汤,作为返岗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和流动人员的预防药品。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发出通知,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在此后的抗疫战中,该药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事实打动了艺术家的心灵,董希源由此产生灵感:把这一药方中的重要药材,用手中的画笔艺术地呈现出来,实现中医和国画两种国粹的融合,用艺术的方式弘扬中医药文化。

于是,董希源毅然拿起手中的笔,以“清肺排毒汤”为题材,历时半年,精心创作出42件国画作品,分别描绘了该剂药方中21味中药材的原生状态与成药状态。这也是中国首次由知名画家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搬上画卷,以国画艺术的形式为传统中医药画像立传。去年国庆前夕,《清肺排毒汤组画》展览首次亮相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艺术家的创作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有相通之处,两者都必须融入时代当中、深入生活当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鼓与呼。”作为一名新时代新文艺群体的自由职业画家代表,董希源对此有着认真思考。40余年的创作生涯,他的书画艺术始终深深立足于时代、扎根于生活,用手中的笔墨尽情抒发家国情怀、弘扬时代主旋律,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迈向一个个艺术高峰。无论为献礼澳门回归15周年创作的《澳门盛世更和谐》,还是历时3年、行程5万多公里创作的《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红色之旅写生作品展》,无不深刻体现着董希源的执着追求和拳拳赤子之心。

这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在董希源委员的履职生涯中。比如近期,他关注到汉字在多媒体使用中多有不良现象,为此向有关部门呼吁净化使用环境,规范使用汉字。他一直特别关心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一课题。董希源说,在防疫工作常态化的背景下,振兴发展中医药,既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需求,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作为一名中国传统书画工作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的天职。”经过认真调研思考,在今年的提案中,董希源再次提出让中国画联手中医药,呼吁书画家多创作以中医药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将观感生硬的药材,变为生动的书画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去欣赏、去研读,从而推动全社会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同时,他还建议遴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中医药题材传统美术作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展览,以独特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十四五”期间中医药沿“一带一路”宣传推广,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董希源说:“中医药文化数千年来惠及苍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再次立下功勋。我希望文化艺术界人士肩负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任,多创作这一题材作品,并广泛传播,擦亮中华文明之光。”

(本报记者 高建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