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入理想大厂,我薪资2W降到8K。”
最近看到一位网友的发帖,大概意思是:现阶段的工作是薪水非常可观,但是最近有一个理想大厂的机会,非常想尝试,但代价是薪水比现在少了10%,职位也没有现在高,我要不要把握这个机会?
在评论区,有人坚守“绝不降薪跳槽”的原则,发出疑问:降薪跳槽?脑子没问题吧?
而有人觉得,为了梦想降薪只是一种暂时的“牺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行业和公司,但因为现实种种原因,预期总是和现实有一些差距,比如长期找不到自己预期的工作,就会暂时降低自己的身价,作为暂时性过度。
比如一位大厂的员工,月薪2W,但跳槽出来找不到工作,自愿降薪,甚至都投递到5K的专员了,但仍旧没有人要,被嫌弃年纪大。
“要不要跳槽到大公司”,这个问题没什么讨论价值,有机会当然要试试;但如果把跳槽加个限定条件“降薪”、“平薪”、“降职”,这个问题就值得讨论了。
但是在跳槽时自降身价,影响的不仅仅是暂时的现状,甚至会影响你的职场未来。
薪酬水平,是员工的价值体现
如果将人力看成商品,商品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在人才市场上也是如此,一个人,他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越高,那么他所在金字塔越顶端的位置就越高。
比如,深圳某中学30万年薪聘中小学老师,引发大量热议,被录取者中包含了76名清华北大学子,近九成研究生。
前一阵,OPPO给应届毕业生开出40万年薪的新闻也是引发大量关注。
为什么会给他们开这么高的工资呢?因为人才的稀缺性,企业才会用高薪来吸引人才。
薪资水平背后体现的是岗位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是对企业很有用的人,他在一个很好的岗位上表现很好,就能拿高薪;相反,如果一个岗位的薪酬水平比较低,也说明了这个岗位在企业内部的价值感低。
虽然,薪资受行业水平、工作种类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代表一切,却也是在企业内部和市场环境中展示价值最直观的因素
对于职场人而言,高薪不仅仅是物质满足,高薪本身就是最好的价值背书。
自降身价,就是在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交易。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说法,你的学历、工作时间属于“公有信息”,你的专业能力、个人品质,属于“私有信息”。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只相信“公有信息”,而对“私有信息”打折。
尤其是在这个到处都是应聘技巧的年代,想要靠几十分钟的对话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难了。
一位HR说:“我记得我头一年招人的时候,研究了大量招聘话术,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但到了第二年,我就只看学历、工作背景、薪水这些硬指标了。”
在招聘中,薪水就是属于“公有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每一次面试,面试官都会询问求职者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有的公司甚至会要求你提供银行流水证明。
薪资可以帮助面试官判断,你在上一家公司属于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价值。
如果你的上一份工作薪资只有8K,你怎么证明你能在下一份工作中做出2W的价值?
降薪跳槽,为你的下一次跳槽,增加了解释与证明成本。
自降身价,实际上是在降低自己的竞争力价码。
降薪跳槽,要考虑好成本和代价
但说到底这无非是一种选择,降薪跳槽无非这几种情况:
1、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为了更长远的自我升值不得不牺牲短期利益;
2、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虽然钱少了,但是消费水平也降低了,所以总体差别不大;
3、转行,工作几年后终于知道自己的热情所在,或是看到行业的利益前景,进入自己没有任何经验的行业重新开始;
4、目前的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待下去,人际交通氛围工作量等等;
知友@朔格是第三种情况,为了自己的兴趣牺牲了一点点薪资,但是每天还是工作的挺有热情的,也快进入正轨熬出头了。
他认为降薪跳槽也并非不可,首先降薪幅度饿不死自己;其次,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前景一定要能够平衡你降薪的失落,否则一旦心理失衡是很影响工作状态的;最后,年轻时候不要贪图清闲和小恩小惠,懂得取舍才能走的更远。
如果是你,你会降薪跳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