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注 | 罗滨:对新时期教研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约3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教研员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只独特的专业支持力量,是教师中的关键少数。教研机构职能的转变要求教研转型,教研员负有更大的使命。新时期教研从六个方面实现转型: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从“双基获得”转向“素养发展”、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证 据”、从“专家讲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研修”转向“个性服务”。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研员就是以成就教师为己任的人。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730多万人,教研员10万余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位教研员要引领、带动170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要以教师和学校的需求为准,服务行政、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教研工作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满足需求,一线教师有需求,改革有需求,教研员就要靠学术能力去满足这些需求;第二个层次是引领需求,需要教研员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宽一点,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工作和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目标,以及应该做出哪些努力;第三个层次是创造需求,教研员还应该通过一些关键性的项目、任务,帮助教师开阔视野、增进理解,进一步创造需求。

可以说,教研员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一支独特的专业支持力量,是教师中的“关键少数”。选择了教研,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有机会做更大的贡献,这是一种付出和贡献的生活,也是一种专业而幸福的生活。

01 

教研员的使命和工作内容要求

教研机构的职能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海淀进校”)为例,20世纪70—80年代,海淀进校主要是为教师提供补偿型继续教育,以学科知识输入为主要形态,补充学科知识、提高学历,教研形式包括集中教研和培训讲座、课堂指导,教研产品有高考模拟试题和教辅资料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淀进校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示范型继续教育,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主要形式包括学科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课、专家报告、模拟题等。2011 年(“十二五”开局)以后,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并有大量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列。顺应国家课改的要求、学生成长的需求,海淀进校开始为教师提供研究型继续教育,解决育人难题,聚焦学生学习、学生素养提升、基于证据的教与学的改进、教师个性化需求等关键问题,将更多的教师吸引进项目组,形成共同体,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教研机构职能的转变要求教研转型,也要求教研员负有更大的使命。教研员的使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教研员要为国家教育质量提升做更大贡献;二是教研员要用专业和敬业来帮助本地区教师提升课程育人能力;三是教研员要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2009年和2012年,上海市先后两次参加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了国际关注,吸引了很多国外的校长、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主管、新闻媒体来访。其中有一位外国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说道:“在中国的教室里,坐在学生身旁或身后听课的人,十有八九是教研员,他们可以把普通的教师变成高效率的教师。可以说,特色教研制度支撑了中国基础教育。”

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教研员的工作。第一,教研员是为教师“作嫁衣”的人,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导教学,并在各级教学基本功展示中帮助教师取得优异成绩。第二,教研员是区域学科首席教师,要对本区域的学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的整体发展负责,进行顶层规划、具体实施。第三,教研员是让理论扎根实践的人,帮助教师在实践中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把一线教师听不懂或者能听懂但不会用的理论、把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转化成为教师能理解并能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东西。

02 

新时期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教研从六个方面实现转型。①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②从“双基获得”转向“素养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关注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③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原来的教研内容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现在是关注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研究“教”。④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证据”,从单纯地通过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转向兼顾通过学生学业评价的数据,反思、改进教的方法和学的指导。⑤从“专家讲授”转向“教师众筹”,从教师单纯地听专家讲授,转向聚焦主题的大家共同讨论,把教师个体的优秀经验转化成群体的优秀经验。⑥从“统一研修”转向“个性服务”,关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实际需求,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分学科、分层、分类的教研和培训。

1.整体调整职能定位和内设机构

首先是教研机构的职能再定位。海淀进校于2012 年调整了职能定位和内设机构,成立了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和教师发展五个中心,设置了课程室、评价室、资源室、德育室、学院路研修中心、北部研修中心,并于2019年5月承接了“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的任务,开启了教研机构引领、指导普通学校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海淀进校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教研员队伍建设。原来是关注学科、年龄结构,现在侧重从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术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调整。目前,海淀进校的教研员有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法、教育评价等多种专业背景。对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要求是多岗位胜任,对干部的发展要求是双专业发展,即管理专业、学术能力两个维度同时发展。教研室的设置在学段上是打通的,实现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大教研”。

海淀进校的愿景是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这也是海淀区委区政府、海淀教育对教研的要求。因此,除了引进新人,对教研员的职后培养也非常重要。从2011年起,海淀进校连续十年每年开展一次全员封闭研修,每次研修都有不同的主题,具有超前思考、主动作为的特质。比如,2013年开始关注学科本质与创新实践能力,2015年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与研训创新,2020年关注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研修整体设计要有前瞻性、实用性和一致性,对于老问题要做延续与深化,对于新问题要做引领与落实,每个部门的主题研修更要解决本部门的专业问题。

2.系统构建教师职后培训课程

海淀区构建了一套“三维四级”教师研修课程体系。“三维”是指学员特点、工作特点和课程特点三个维度;“四级”是指国家、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分工相互衔接。学员的专业构成如何?是新任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在课程特点方面,要根据多视角分析来确定参训者的需求,分类、分层设计课程,为教师提供多维度、可选择的课程内容——既要有通识性课程,也要有专业性课程和专题课程。在工作特点方面,要兼顾教师的现实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与其任教年级同步。每一年的培训不可能覆盖所有需求,但是应该对“三维”进行整体思考,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例如,每周例行的学科教研,从“教研活动”升级为“教研课程”,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有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有不同需求的教师的专业必选课程,还有针对性更强的联片专项选修课程,逐步做到“一人一课标,一科一系列、一段一方案”。

3.以项目为载体破解育人难题

在教研中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课题做完了,论文发表了,也就止步于此了。如何打通从区域教研到学校课堂的“最后一公里”?海淀进校探索出“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从区域统一指导到联片教研,再到校本教研,实现学科落地。还加强以校为本的学科建设,探索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与认定机制。2015年至今,海淀进校建立了106个中学学科教研基地、28 个小学学科教研基地,由首席教师带动“微团队”“微项目”,把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卷”进 来,“双微驱动”发动大家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也就是在学校的场域做实践型的有效研究。

03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教研创新

教研内容因为需求而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研要通过创新来服务教师、破解课改难题。教研员要有极强的应变与研判能力,跑在教师的前面。比如,2020 年因为疫情延期开学,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教研员要在疫情发展形势不确定、与一线教师不能见面的情况下,研制“海淀·空中课堂”资源。这是一项从来没有系统做过的事情,但时间不等人,需要不断地研判、决策,调集优秀力量,迅速启动项目。海淀进校聚焦高质量教学的关键行为,聚焦如何引导学生做专题式的自主学习、如何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如何指导居家学习期间的教学管理等,进行专业的研发和指导。在那段时间,100余名教研员保持全天在线,带动1000余名骨干教师,白天指导教师授课、晚上开会磨课、后半夜审课指导成为阶段性常态。

教研形式因为需求而创新。“停课不停学”期间,教研员没有经历过线上教学,如何指导呢?海淀进校迅速立项“海淀区中小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紧急攻关项目,在空中课堂中研究空中课堂、在线上教研中研究线上教研。白天工作、晚上研讨,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被戏称为“夜总会”——夜里总开会。就这样,2020年上半年,海淀进校做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个年级、覆盖所有学科的“海淀·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包,包 含5648个微视频,还为一线教师如何用好这些微视频、把握好教学节奏提供了指导。2020年7月12日,放暑假的第一天,教研员们又开启了秋季课程资源的工作,这是为秋季学期做两手准备——一旦疫情再来,“库里”要有“粮食”。随后,又承担了教育部“国家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的研发任务,这是一个全区规模的、以课为载体的实实在在的“大教研”。

大胆思考、小心求证、有序推进,是新时期对教研员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就是用专业和敬业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即用学科教学的专业、学生和教师成长的专业,专注而有力地回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文章来源丨《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原题目为《教研:用专业和敬业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对新时期教研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作 者 系  |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 其尘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0)

相关推荐

  • 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掌门优课打造个性化双师直播课程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聚焦在教育领域,技术与在线教育擦出的火花,能否实现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体验,又能否推动在线教育升级发展,成为众多在线教育企业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作为 ...

  • 说说新时代的教研员

    微论坛4 ● 时代命题 ● 1.教研,我们这么看 教研制度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 思路借鉴丨“互联网 ”理念下区域教研工作的方式转型与路径创新!

    摘要:"互联网+"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有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推进区域教研品质的改进是教研转型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区域教研转型落脚点出发,基于项目设 ...

  • 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把握“双新”机遇,聚焦师生成长 | 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学校风采展示②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带动的是学校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发展.2020年12月,海淀区"双新"示范区推进会在学校召开:2021年9 ...

  • 陆云泉: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路径

    2017版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有关于学科阅读的要求.从2019年开始,海淀教科院与北京一零一中学合作开展全学科阅读研究,一零一中学将学科阅读作为校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团队共研机制,借助于海淀教 ...

  • 新时期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传统企业IT架构和组织重塑

    在前几天,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分析比较宏观.今天主要还是想聚焦回IT和信息化部门,探讨下数字化转型下的IT架构和能力重构. 在谈这个这个话题前,首先还是对去年我在华南C ...

  • 新时代教研工作转型要关注10个走向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通讯员 曹煜 余坦)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20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回看与瞭望?新时期,当各种新理念.新经验.新成果交织出现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回到教育基本问题上来辨识与判断?5 ...

  • 罗滨:优秀教研员需具备这十大素养

    当前,教研员队伍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对于教研员来说,如何才能胜任新课改及教研升级的要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提出了新时期教研员的十大素养. ▲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罗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

  • 新时期陆海统筹的技术难点、 理论框架体系与实践探索

    导语 作者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中心副主任.总体中心一所所长尚嫣然,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一所主任工程师冯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一所项目经理崔音在& ...

  • “中医农业”--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考

    章力建 孙建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总结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经验,乡村 ...

  • ​新时期劝世文《孝歌》

    ​一劝世人孝为本, 黄金难买父母恩. 孝顺还生孝顺子, 忤逆生的忤逆儿. 不信但看屋前水, 点点滴在旧窝坑. 历代多少忠和孝, 万古千秋留美名. 父母亲前要行孝, 必然定有好儿孙. 国家法律有规定, ...

  • 2018年年报审计需关注的会计准则新规

    版权声明 引 言 财政部2017年-2018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大幅新修订或新发布,包括新发布或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通知及解读.而这些新规将分类分批实施,不同的企业的201 ...

  •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专题探究

    传统文化的缺失 信息来源的广泛性(网络文学.游戏.剧集) 网络文化导向的落后性 学校学业压力 班主任老师要充分提升自我修养,学习国学等传统文化,弘扬传统道德 积极主动抵制低俗文化倾向.

  • 赵建忠:新时期红学的重要推动者——深情缅怀胡文彬老师

    编者按: 惊悉胡文彬先生仙逝,深感哀痛.本号特刊发赵建忠.吴敢两位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哀思. 公元2021年五一劳动节,我得知了胡文彬老师于当日下午14:22分去世的噩耗.勤勤恳恳为红学事业劳动一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