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札记:手足三阴经之太阴、少阴、厥阴同气
手足太阴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对应是腕对应踝,手太阴经在腕是太渊穴,足太阴经在踝是商丘穴;第二个对应是肘对应膝,手太阴经在肘是尺泽穴,足太阴经在膝是内膝眼;第三个对应是肩对胯,手太阴经在肩是肩髃穴前二横指,足太阴经在胯是冲门穴。
《黄帝内针》书上有个说明,下焦肩关节对应的点不是正经正穴,是手太阴经线上与冲门同气的一个对应点。同样,足太阴经中焦在膝关节的内膝眼也非正经正穴,是经外奇穴。
手足少阴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对应是腕对应踝,手少阴经在腕是神门穴,足少阴经在踝是太溪穴;第二个对应是肘对膝,手少阴经在肘是少海穴,足少阴经在膝是阴谷穴;第三个对应是肩对应胯,手少阴经在肩是极泉穴,足少阴经在胯是长强穴旁开0.5寸。
这里同样有个说明,手足少阴经络第三个对应点取长强穴旁开0.5寸,是因为足少阴经在相应的循行部位没有对应点,而此处正是能于体表找到的与极泉同气的最佳点。
手足厥阴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对应是腕对应踝,手厥阴经在腕是大陵穴,足厥阴经在踝是中封穴;第二个对应是肘对应膝,手厥阴经在肘是曲泽穴,足厥阴经在膝是曲泉穴;第三个对应是肩对胯,手厥阴经在肩是腋前大筋,足厥阴经在胯是阴廉穴。
手足厥阴经络的第三个对应点,与上述少阴类似,手厥阴于肩的下焦与阴廉相对应处,没有正穴,腋前大筋的选取也是依据于同气。
手足三阳经络同气、手足三阴经络同气,加起来共36个穴位,18个对应关系,以及同经穴与穴之间的连线,这些是最基本的基本。如果病症在身体的中线,很难区分左右,可按男左女右选穴。
黄帝内针强调随证治之,如果症在四肢,按照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及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法则,即可在四肢相互求同气。
如果症在躯干或头颈肩等部位,貌似纷繁复杂,但黄帝内针化繁为简,同样可在四肢的三阴三阳上求同气。
以躯干为例,前面胸腹居中是任脉,往两侧旁开依次是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再往两侧为厥阴经、少阳经;后侧背部居中为督脉,两侧为为太阳经。
辨得症在躯干的何经何络,就可按照法则在四肢的三阴三阳上求同气。若涉及任督二脉,分别可在手部、足部的交会穴上求同气。
人体躯干可分为上中下三焦,四肢也同样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两者在三焦同气上又得到统一。
黄帝内针抓住同气这个根本,通过经络同气、三焦同气互参互求,使得人体很多病症,可在四肢求得解决之法。同时,把对治方法简化到四肢肘膝以下,大大提高了黄帝内针的简易实用程度。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