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湿最宜艾灸的十大穴位
祛寒湿最宜艾灸的十大穴位
“大”,巨大;“椎”,椎骨。此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功效 大椎穴解表清热,截疟止痫。刺激本穴可有效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有效缓解全身热病及外感之邪的目的。如头痛、呕吐、流鼻血、咳嗽、气喘、感冒、贫血及肩背疼痛等,尤其当肩部有严重的僵硬感时,按摩此穴可以明显缓解。另外,此穴对治疗湿疹、脱发,改善体质等也有不错的疗效。长期按摩可以改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定位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快速取穴 正坐低头,该穴位于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棘突突起不太明显,可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1胸椎,其上1个椎骨即为第7颈椎。
灸法 艾炷直接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定喘、孔最、列缺,适用于哮喘。
②配曲池、合谷、风池,适用于热病。
“命”,生命;“门”,门户。肾为生命之源,此穴在两肾俞之间,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
功效 命门穴温肾助阳,镇静止痉。本穴有增强体力、恢复元气的作用,当体质虚弱或精力衰退时,可刺激本穴。尤其与肾俞、三焦俞、关元合用时,可以迅速恢复虚弱的体力。此外,本穴还可以用于改善下肢酸麻疼痛、头痛、阳痿、早泄、白带异常、小儿遗尿、神经衰弱、小便失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扭伤等。
定位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快速取穴 取坐位,在腰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再向上数2个椎体,在其棘突下缘之凹陷处即命门穴,与肚脐相对。
灸法 艾炷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关元、肾俞、神阙,可用于缓解五更泻。
②配肾俞、太溪,适用于遗精、阳痿。
气海穴 温阳益气,培元补虚,治痛经
“气”,元气;“海”,海洋。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可主一切气疾。
功效 气海穴补气益肾,涩精固本。主要用于调理和改善妇科及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如月经失调、经痛、不孕症、腹闷、腹胀、尿频、阳痿、早泄等。气海俗称丹田,也是男性精力的泉源,指压气海,能使男性精力旺盛,活力充沛。此外,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精神紧张、躁郁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孕妇慎用此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上。快速取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约2指宽(食指、中指并拢)处。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5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三阴交,适用于白浊、遗精。
②配关元,适用于产后恶露不止。
③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适用于胃腹胀痛、呃逆、呕吐、大便不通、腹泻不止。
“神”,神气;“阙”,宫门,是古代天子居住地的统称。指神气通行之门户。古人认为胎儿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得到发育。心脏主血且藏元神,而该穴为元神之阙门,故名。
功效 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的功效。因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能健脾胃、理肠止泻。经常刺激要穴可以起到缓解腹部疼痛的作用。当腹痛、腹泻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神阙穴,或者先以热毛巾覆盖,再予以按摩。
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快速取穴 肚脐中央即是。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5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可有效改善腹泻、便秘、绕脐腹痛。
②配长强、气海、关元,可有效调理和改善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
特别说明:此穴为强身保健穴,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每日1次。
“关”,关藏;“元”,元气。该穴在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故名。
功效 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多用于调理和改善生殖及泌尿系统疾病。对于改善阳痿早泄、尿频、月经失调、痛经、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失眠等症状疗效显著。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快速取穴 仰卧位,从肚脐向下量4横指宽(3寸)处,即为关元穴。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气海、肾俞、神阙,适用于脑卒中脱症。
②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适用于腹痛、虚劳、里急等症。
特别说明:孕妇禁灸。
“丰”,丰满;“隆”,隆盛。该穴在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此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
功效 丰隆穴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经常按揉本穴,可以有效改善痰多、咽痛、气喘、咳嗽、胸闷、头晕、头痛、心烦、下肢疼痛、便秘等症状,对缓解胃部不适效果也不错。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犊鼻与解溪连线的中点,条口外侧1横指处)。
快速取穴 正坐屈膝,下肢用力蹬直时,膝盖下面内外边均可见一凹陷,外侧的凹陷处为犊鼻穴。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即丰隆穴。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或艾条灸5~l0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风池,适用于眩晕。
②配膻中、肺俞,适用于咳嗽痰多。
“百”指数量众多,“会”指汇聚的意思。由于身体中许多经脉都汇集于此,因此称为“百会”穴。
功效 百会穴升阳固脱,醒脑开窍。百会穴的应用范围很大,能缓解和改善多种症状,对于精神所引起的身体不适也能加以缓解。另外,还可以使头脑清醒,具有提神作用,对眼睛疲劳、鼻塞、头痛、耳鸣、肩膀酸痛等有不错的疗效。
定位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或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快速取穴 取正坐或仰卧位,在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与眉间的中心线交汇处的凹陷处,用指尖按压此穴位有疼痛感。
灸法 艾炷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治疗 配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可用于改善失眠。
“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该穴在下肢,位于膝下3寸,故名。
功效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医认为,本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聚集胃腑精气,可祛除下肢郁结之气,可缓解上、中、下三部的疾病。“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对各种慢性疾病都有效,被誉为“无病长寿的健康穴”。
足三里穴对消化道疾病、足膝腰部疾病都有效,可改善小腿酸痛、胃病、呕吐、缺乏食欲、腹胀腹泻、失眠、高血压、胸闷及胃病、糖尿病引起的体质虚弱,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此外,足三里对调理和缓解抑郁症、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坐位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圈住髌骨外上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
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5~l0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阳陵泉、悬钟,适用于下肢痿痹。
②配内关,适用于呕吐。特别说明:可采用化脓灸或药物灸。
“涌”,涌出;“泉”,水泉。本穴位于足底,是人体最底处,可视为“地”,肾经的脉气经由“地”里发出,犹如地底冒出涌泉,故名。
功效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具有增强体力、改善体质的作用,还有益肾、清热开郁的功效,可改善身体疲倦、腰部酸胀、月经失调等病症,还可缓解反胃、呕吐、头痛、烦躁、心悸、失眠等症。
艾灸涌泉穴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下肢发冷等问题。经常艾灸涌泉穴可增强人体正气,延缓衰老,改善虚寒证及妇科疾病症状,还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定位 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快速取穴 卷足,在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凹陷处的前方,约略可见脚底肌肉组成的“人”字纹路,涌泉穴就位于“人”字纹交叉部分。身体不适时,按压此穴会有疼痛感。
灸法 艾条灸15分钟或艾炷隔药灸3~5壮,每日1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配穴治疗
①配膻中、乳根,用于乳汁不畅。
②配水沟、照海,用于癫痫。
“阴”,阴阳之阴;“陵”,山陵;“泉”,水泉。该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如山陵之水泉,故名。
功效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由此往里深入,故有健脾除湿、理气、通经活络的功效。阴陵泉可改善足部、腰部、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缓解小便困难、腹胀膝痛等症。此外,阴陵泉还可改善白带、月经失调等女性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阳痿、尿路感染、食欲缺乏、手脚冰冷等症。
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 侧坐屈膝,在膝部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齐平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或者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到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阴陵泉穴。
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治疗
①配肝俞、至阳,适用于黄疸。
②配阳陵泉、膝关、鹤顶,适用于膝关节炎。
▶ 注:本文摘自《艾灸祛寒湿》,作者:吴中朝,培医教育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