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以来月胜率超80%,百亿量化诚奇资产:这类量化策略不可小觑
诚奇资产,国内十三家百亿量化私募其中之一。据诚奇资产介绍,其目前的资产管理总规模约200亿。成立于2013年,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熔断,2017年的一九行情,2018年的熊市,2019年的流动性危机,诚奇资产不断进行策略优化,不仅加宽了策略的方向,同时也把策略的深度加深了。
多年来,诚奇资产一直保持着低调踏实的风格,终于在2020年取得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规模也一举跨过百亿门槛。2019年以来,其产品业绩和回撤控制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其量化指增产品自成立以来,月胜率达81.81%。
合伙人双子星,国外顶级量化公司积累
何文奇,诚奇资产创始人、CEO 清华大学学士,东京工业大学硕士。2008年起,何文奇历任千禧基金(Millennium Partners)高级研究员,北京尊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深圳雨润国鼎投资有限管理公司基金经理。
2013年9月,其创立深圳诚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在国内的量化投资领域拥有10年以上长期实战经验,为投资者实现了稳定超越指数的回报。
2020年,诚奇资产引进了核心合伙人张万成。在海归回国做量化的人中,张万成可以说在海外机构积累的时间较长、职位最高的人之一。他是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博士。
2009年起历任世坤投资(WorldQuant)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中国区总经理、全球研究总监、首席研究官及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带领全球超过300人研发团队并主导若干重大先进研究方向。在海外知名量化机构长期担任投研方向高管,具备国际前沿的量化研究与大规模管理实践经验。
在张万成加入公司后,基于他对量化前沿领域的深刻认识,诚奇资产构建了更加完善的策略框架体系,叠加诚奇长期积累的国内市场策略经验,整个组织的“裂变”能力更加强大。
重视投研,稳扎稳打
近年来,实际上,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高,量化策略捕捉超额收益的难度在加大,从前一个人单打独斗,一年写十几个策略就能获得可观超额,到如今需要团队作战,保持对策略的有效迭代。如今,专业的投资者在筛选管理人时还是会回到管理人策略的迭代能力这一关键点上。产品的脱颖而出,实际上是整个公司重视团队建设、重视投研共同作用的结果。
诚奇资产创始人何文奇曾表示,他们的投资理念其实并没有那么吸引人。他们始终坚持,量化投资本质上还是做研究,他们很大的精力都是花在投研上,一直在做科研层面的积累。
经历了2018年的挑战后,诚奇资产对策略框架进行大幅升级,加强不同层次的研发能力,框架对各类策略的容纳能力极大提升。
另外,策略层面也有提升,从中频为主转为多频融合,多频段、多策略,高度分散;新策略均需通过各类极端历史行情考验;不仅对全市场股票有效,对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也要求超额显著,有效应对分化行情。
策略组合算法从机器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算法适应性更强,对市场环境变化更加敏感,能够更有效的构建投资组合,提升收益、降低波动。
这类量化策略不可小觑
自成立以来,诚奇资产目前所发行的中性策略和指数增强产品收益稳健。其量化对冲中性产品“诚奇对冲精选”夏普比率和索提诺比率在同类型策略中排名前1/4分位。
2019年以来,诚奇资产丰富了因子库,提高了整体因子多空组合的夏普比率,2019年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再次下降时,诚奇资产的中性产品仍可获得较稳定收益。
量化指增产品方面,其量化指增产品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81.81%的月份收益都为正。当股市行情来临时,诚奇资产的指增产品能把握住时机,创造超额收益。当市场调整时,他们的指增产品也能将组合波动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对于如何布局量化产品,诚奇资产认为,量化指增产品不可小觑。对冲产品通过买入一篮子股票并进行对冲,降低市场波动导致的回撤风险产品收益取决于Alpha水平、对冲成本、T0及新股增强收益等因素,长期看在各类市场环境中均可取得稳健复利回报,衍生对冲工具成本较高,对产品收益的侵蚀较为严重长期看指数仍将震荡上行,对冲产品无法享受市场Beta红利。
诚奇资产认为,相比对冲产品,指数增强产品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且无需支付高昂对冲成本在市场Beta基础上叠加稳健可观的超额收益,有效改善持有权益类资产的心理压力,长期持有可获取更高的利润安全垫,潜在回报更高。但其短期业绩受市场涨跌影响较大,在不利市场环境下,亏损概率及幅度高于对冲产品。
诚奇资产获取的是稳定而显著的超额Alpha,可以显著降低持有指增产品亏损的风险。持有期越长,亏损的可能性越低。此外,即使遇到市场极端下跌情形,增强部分收益仍可显著降低损失。由于无需支付高昂的对冲成本,只要超额收益水平稳定,指增产品在大部分年度均可获取显著绝对回报。
风险提示:
本文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或对投资经理的访谈,仅代表个人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推荐。投资者应综合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等方面因素独立进行判断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