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刘 君/四川/电视的记忆

蜀道杯文学大赛
——微刊总第1458期——

    

  【作家简介

  刘 君,四川省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资中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刊于《西南文学》《内江日报》《当代诗词》《陕西诗词》等刊物。
 电 视 的 记 忆 

  

  周末去看爸妈。吃完饭,老爸沙发上一躺,电视的屏幕就如翻书一样,随他手上的遥控不停翻动。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没有忍住:爸,您究竟想看啥呢?老爸没理我,在厨房洗碗的老妈一声怒喊:你天天看多了电视看花了眼,不晓得看哪个台了嗦?
  和这声音几乎同步,电视屏幕停止了翻动。老妈洗完碗出来,数落老爸:以前没有电视,你有空就看报纸,现在你有空就看电视,电视节目多了,你还不晓得看啥子了!
  听到这里,老爸呵呵地笑着表示了同意。这个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民,脾气好,在母亲面前更没脾气。长年的岁月打磨,他们早就形成了一种默契。哪怕是争吵,哪怕是在生活极其困难的年代。
  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父亲在家里看报纸的情形。那时候除了偶尔乡村电影放映,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父亲干完农活的空闲,基本都是在那个昏暗的房间里看杂书、报纸。如果偶尔入迷忘了啥事,母亲生气了大喊一声,父亲即会撂下报纸快步过去接受指令。
  偶尔会有乡村电影放映,父亲或者母亲就会带上特别喜欢撵脚的我赶去看,十里、八里都嫌不远。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偷猖獗,需要留下一人守家。当然,这个任务常常留给了父亲。
  后来开始出现了电视,《霍元甲》是我看到的第一部电视剧。方圆几个村,电视机仅有一台。它的出现,绝对超过某晚要放一部乡村电影的轰动效应。那个类似放电影的大坝子,堆满了类似看电影一样多的人。我稀里糊涂跟着母亲,像以前看电影一样站在一条高木条凳上,趴着母亲的背,看着前面黑压压的后脑勺。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霍元甲》是个啥东东,不知道,只知道里面打得好闹热,人群喊闹声一浪高过一浪。与其说我是在看,不如说我是在听。就这样我听一阵睡一阵,直到结束时人群散开,我才终于看到了一眼那个方形的屏幕,里面正唱着一首粤语歌。当然,关于粤语歌和霍元甲的含义,我稀里糊涂的小脑瓜都是后来才明白过来的。
  《霍元甲》也只看了那一次,因为太远,得走几个队,这是连续剧呢,母亲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天天拖一个小屁孩去看。
  因为稀少,所以珍贵。这句话是真理。那时的娱乐模式那么少,所以《霍元甲》就成了人们闲谈和回味的话题中心,那首主题歌曲家喻户晓,唱遍了大江南北。虽然很少有电视放映,歌曲却依然风靡全国,影响深远。“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这是睡狮如睡梦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民族英雄霍元甲所播下的爱国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迅速蔓延成青山碧林。那时,我小小的心中,开始有了一个风雨飘摇的中国之形象。列强入侵,山河破碎,霍元甲打败了俄国大力士和日本武士,重新燃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起了民族自信心。
  等到终于有了机会再看电视时,已经是电视剧《陈真》了。电视机的主人住公路边,所以,公路就是人们观看的场所。每天晚上,一条并不宽敞的公路上挤满了人群,前面的人坐,后面的人站,再后面的,必须搭高凳子看。偶尔有车开过,拼命按喇叭,人群都舍不得挪开一步,直到汽车师傅生气地下车来。等车一过,人群便像刚刚拨开的水即刻复原。偶尔看着看着,突然屏幕上一片雪花,信号中断。此时马上有人爬上屋顶,把那个用铝合金条做成的支架“天线”四面旋转颠来倒去,直到屏幕画面重新清晰。虽然条件十分有限,但那是我们这个村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我们现在只需爬过一个坡,翻过一道坎就可以到达。那时的我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看懂,但因为每天都有了一个盼头而过得特别有意义起来。
  《陈真》继承了《霍元甲》中的家仇国恨,在主题曲《大号是中华》中体现得尤为充分。我听不懂粤语,但每天都能听见我周围的人依样画葫芦地唱。那种慷慨激昂,催人奋起保家卫国的情绪,总是能感受到。
  再后来,我们队上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印象中《海灯法师》是那个时候的。海灯法师有着高超的武功——一指禅,他是反帝反封建、除暴安良、抗击倭寇和美帝国主义的英雄代表。那时每天晚上大家都可以坐在宽敞的院坝里,摆着龙门阵等着电视剧的到来。孩子们嬉戏打闹,大人们闲聊。此时,我们已不需要早早地吃完饭翻山越岭穿越几个村子去看电视了,看电视更像人们聚会闲谈的一种方式,劳动之余,休闲放松,联络感情。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邻居家有了一台电视机,这次离家更近了。可以等到《乌龙山剿匪记》《西游记》《聊斋》等开始时,才跑到邻居家去。不用再人挤人,不用再站高凳子,不用再早早地吃完饭去等。节目开始才去看,结束才离开。不过父母已经很少去看了,大概是后来看电视因为路不再远、人不再多,不再需他们带着我去看。
  通过电视,我还看了不少老电影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的时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五位抗日英雄在狼牙山纵身一跃化作了永恒。还有《上甘岭》《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这些影片,让我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难、胜利的不易。
  直到有一天,我们家终于有了一台电视机。虽然那个屏幕经常要因为人造“天线”的信号问题而雪花片片,但是能够坐在自己家里,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是非常惬意的。此时电视机基本已经走入了寻常人家,人们跑几里路十几里路去看坝坝电影的时代已彻底结束。电视节目除了战争题材的片子外,已经增加了许多娱乐、武术、教育等方面的节目。有了自己的电视,我仿佛要把电视看过瘾,有事没事看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记得看《济公》后,有一天我便拿了一把烂蒲扇,学着济公的样在院子里又唱又跳了一下午 ,父母干活回来看到,笑得不行。还有一回我看了一部武打片后,惊异又神往其中的武林高手飞檐走壁的轻功,便常常在地上立放一圈砖头,轻踩砖头学练轻功, 希望以后自己也有此般本事。我姐感觉我像个疯丫头,在一边使劲地嘲笑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我们看的电视节目不计其数,内容已不再局限打江山 ,驱敌寇。新闻,歌舞,音乐,武术,言情,改革,创业……各种题材不断地通过电视进入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从这些节目中,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申办奥运 ,举国关注。女排夺冠,挑灯欢庆。国庆阅兵,慷慨激昂。火箭升天,无比自豪……那是火热的年代,是一个民族经过努力奋进而得到解放,又在发展壮大中逐渐变得自信的年代。我随祖国一同成长,也从电视见证了她从贫穷落后,逐渐走向了强大的历程。
  后来,电视小屏幕换成了大屏幕,黑白换成了彩色,“天线”换成了闭路,再换成了光纤、宽带,电视节目由几个台换成了十几个台,到几十个台甚至更多。我们也离开了乡村到了城市,可以看到的电视节目更是层出不穷。现在还有了智能手机、电脑,可以随时关注到各种资讯,新闻和节目等。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电视等新闻媒体随时可以关注。我也曾被光怪陆离、多如牛毛的信息所迷扰,但是,那旧时的时光已在心中扎下了坚实的根,它时时会带给我心中一份踏实、清醒与自信。
  老爸手上的遥控板,还是不太听使唤,此时电视屏幕又在不停地翻。
  老妈数落了老爸一顿,不禁又感叹万千,说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好得太多了。除了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出行方便,就连看个电视选个节目,都眼花缭乱。说着说着,爱叨念的老妈突然难过起来,她又想起了我那早年去世的外公。母亲总是说,外公没有享到一天的福啊,年轻的时候,太累,每天早出晚归犁田耙地省吃俭用,养活四个孩子,等到孩子们终于长大,外公由于长年劳累,又因为经常下田,腿脚入水,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全身浮肿,四十多岁就病逝了。我记得上次清明节,母亲在祭拜外公时,一直念叨说外公命苦,没能享到现在的福,这个社会真的发展太快太好了, 现在的老百姓有吃又有穿,不用像外公以前那么累了,可以每天吃肉,房子也不会漏雨了。母亲还说,外公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用过手机。多想让外公看看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看看儿女们日子过得多好。我们活在了好时代!
  就听我那个沙发上的老党员的父亲同志连忙对母亲说:下次祭拜的时候,我们再给他烧一个安了宽带的彩电嘛!
  父亲知道,母亲总想把任何好的东西都给外公说,都想让外公也能享受到。
  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总还是和子孙们息息相连。我们的每一个生活的变化,都会通过某种庄严的仪式,告知他们,都想和他们分享,不想他们错过我们的快乐幸福的时光。
  所以我们相信,外公现在可以住着不漏雨的新房子,每天可以吃肉,搓着麻将,看上大彩电了!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梁 爽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贤碧、齐眉儿、吴雪莉
执行主编:
  胥树东、梁冬梅、张联芹、李朝艳
编 委:
王晓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
李 博、褚福海、董庆月、陈慧琼
周小平、吴 玲、张诗彬、杨岁燕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0)

相关推荐

  • 白羊文艺:电 视 之 殇

    :经常睡不好觉 御恒堂二十七味舒眠贴解你烦恼  电 视 之 殇  郭 宏 旺 村里的人们,管大队部叫大队房.大队房里,蓝砖铺地,摆了三排木头长椅,就像公园里的长木椅,但比公园里的更长,长两倍恐怕也不止 ...

  • 电视机的变迁

    ​不像现在,是大数据网络时代,上世纪80年代,老百姓了解外界,主要靠电影和报纸,报纸主要是机关单位有,老百姓很少有. 由于是住在镇上,所以我的家乡很早就有电影院.记得当时我正在读小学,天天晚上守在电影 ...

  • ⏩文叔叔讲作文 | 第475期 | 姜还是老的辣

    ♪ 点击上方绿标听文叔叔讲作文 暑假里,我总趁着老爸老妈上班的时间,一个人在家偷看电视. 为了让我好好写作业,少看电视,老爸有时会设下"陷阱",如偷偷在电视机开关处贴上双面胶,故意 ...

  • 【江苏】乔新铭《吹牛老爸》指导老师:周老师

    吹牛老爸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五年级 乔新铭 我和老爸都特别爱看电视,电视像一种毒,让我越来越想看.可是,电视机突然坏掉了,只有"嗞嗞"的声音. 老爸甩了甩流海,声音提高了 ...

  • 【习作】内蒙古|谢生威:神探老爸

    原创作者:谢生威 [内蒙古阿左旗第六小学六年级5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 神 探 老 爸 > 我家有一个"神探",不是福尔摩斯,也不是江户川柯南,而是我的 ...

  • 我家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文/叱干慧利

    我家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叱干慧利       我家的客厅放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台黑白电视机已经陪我度过了三十几个春秋,在我家也有十多年了,虽然一点用处都没有,可老张和孩子们谁也没有提说过要把它扔 ...

  • 高 涛:从一台电视机说起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从一台电视机说起 高涛 1978年,我不到10岁,在乡村上小学三年级.校门前是一大片形如土豆的开阔场地,场地西侧是村子的戏楼.除了唱革命样板戏,也唱秦腔.是最热闹的去处.演过的戏, ...

  • 黑白电视机的记忆

    王风英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电视的场景.那是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楼门口,一台黑白电视机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人,小小的电视机前黑压压的一片,那场面绝不亚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敲响回家的路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31 敲响回家的路 文/刘君亚 --你不努力奋斗,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娇贵的高石脆瓜,住上了温棚新家,爬上嫂子给它搭的架,悄悄开了几朵小黄花.小黄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春节碌轴圆梦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57 春节碌轴圆梦 文/刘君亚 去年收获的"大荔文学"这颗红色的烙印是圆的,是一轮圆圆的红太阳.年轮也是圆的,这不,庚子年春节在满怀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舒张的白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93 舒张的白蒿 文/刘君亚    杏花苞努起嘴儿,疙疙瘩瘩叽叽喳喳跃上我的掌心,李花苞也毫不客气,吵着闹着挤上我的掌心,桃花苞就比较谦逊,因为她已经张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铁镰山头的圣婴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4 铁镰山头的圣婴 文/刘君亚  清明不知不觉来到人间.仲春时节的铁镰山头,泥土轻轻呼唤花瓣,轻轻地收回了它放飞的梦.于是云霞仙子把她桃红色的纱巾铺洒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童年的号角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60 童年的号角 文/刘君亚 那满树一大串一大串的桐树花,分明就是一堆堆倒悬着的酒杯.神奇的是,即使它们面向大地,里面同样盛满了甘甜清冽的美酒.不信你瞧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惊心动魄一刻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0 惊心动魄一刻钟 文/刘君亚 丈夫坐公交车上班去了,问他怎么没开车去?的是限号了?非也,进入腊月,眼看快要过年了,我家的车辛苦了一整年,也应该洗个澡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一碗幸福的刺角面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03 一碗幸福的刺角面 刘君亚/文 我曾用自己的双脚,沿着大荔县城的北环路.西环路.南环路.东环路这条路线走过一圈.从北环路文殊塔下往西走,在西环路拐弯 ...

  • 【大荔文学·散文·刘君亚】秋天有杯奶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13 秋天有杯奶茶 刘君亚/文 庚子年秋天,蝶累蜓乏,他默默地煎杯奶茶,滋润着误坠红尘的山花.          秋渐凉,用心品咂这杯生命炉火煎热的奶茶 ...

  • 【西南文学•散文】君子兰/四川/绽放的花蕾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15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