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封口剑”是什么东西,它在清朝常被提起,为何现代却消失了

在我国很多地方,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有盛大活动的时候,通常都会有敬香的习俗,也表现出人们虔诚的信仰。然而,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即便是敬香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地区曾有一种残忍的敬香习俗,不过好在如今这种习俗已经销声匿迹了……究竟是怎样令人毛骨悚然的习俗呢?如果您也感兴趣,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武当山,也就是这种敬香习俗的发源地。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武术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武当山于汉高祖时期设立武当县,后自唐代开始在帝王的重视下,武当山道教文化才得到极大发展,并且在明代时期还被誉为“皇室家庙”。据考古专家们研究统计,武当山有上百处历史遗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和价值,另外还曾出土过各类珍贵文物5000余件,因此国家在2005年修建了武当山博物馆。

2008年4月,武当博物馆正式开馆,对武当山地区的文物保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武当博物馆中,共有8个展厅全方位展现出武当地区的历史文化,而且馆内还收藏了20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还有500多件皇宫珍宝,比如最著名的明代文物“投龙三宝”,即金龙、玉璧和山简。最值得一提的是,武当博物馆有件锁口剑,反映了武当山曾经的敬香习俗。

上文提到,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善男信女们朝觐的对象,所以武当山从来不缺香客,当然也从来不缺香火。烧香是一种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起源于烧香驱疫避秽,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礼仪形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烧香,也许不同的地方形式各异,但是目的都一样,无非是祈求平安健康,或家庭和睦,多子多福等。

在武当山地区,也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敬香,比如集会敬香,这也是最常见的敬香,即同一个村庄或同一个家族进行的敬香。最有意思的是,武当山最高峰是金顶庙宇,很多烧香的人常说:“不到金顶烧香,不算孝子”,因此每当烧香的时候都能看到浩浩荡荡的人群向金顶攀爬,甚至有些人为了烧“头香”,不惜大半夜就开始上山,赶在日出之前登上金顶烧香。

还有一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烧香,即烧大香,也叫“刺剑敬香”,主要分为“天门剑”和“锁口剑”。“天门剑”是将一根长约3寸的银针插入眉宇之间,然后手拿大香直奔金顶,期间还不得歇息,往往很多人坚持不到金顶就已经疼痛难忍了。相比于“天门剑”来说,“锁口剑”还要更为恐怖,它是用长约六寸的青铜短剑横穿面颊,将嘴巴封起来,这样一来就无法进食和饮水。

通常在农历腊月三十这一天,很多当地的村民吃饱饭之后,就采用“锁口剑”的形式烧大香,它们一路不吃不喝不停歇奔向金顶参拜祖师爷,接着点上一炷长约一米的大香,最后再拔出口中的剑,将烧香留下的香灰抹在伤口处止血。对于“锁口剑”的含义,古代史料中解释为凡人受皮肉之苦才能证明虔诚之心,否则内心不诚,则动机不纯,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烧香习俗在武当山地区还依然存在,但是“锁口剑”和“天门剑”都早已经成为历史,或许是人们对敬香有了新的认识,才会摒弃一些自我伤害的形式,毕竟任何有损健康的事情都是不理智的。现如今,社会上对烧香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人表示烧香是封建迷信,应当全面禁止,但事实上这种看法有些过于极端,因为封建迷信肯定会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摒弃,比如“锁口剑”和“天门剑”,传承断绝,那就说明人民不再需要它,社会也不再需要它。

烧香属于民俗范畴,不过小编在此说,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烧香作为民俗,也许都一直存在,毕竟每支香都代表了我们的美好祈愿。

参考资料:

《自然历史道教 武当山研究论文集》 作者:杨立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