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的建筑元素
畅游全国各地的孔庙,虽然建筑规模因州府县等级有差,建筑风格因地域差异而异,建筑装饰也千差万别,但建筑布局和建筑名称却异常统一,遵循着一套固定化的程式。这或许便是孔庙独特的建筑元素。
文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其建筑群的核心是大成殿。建筑是以主要建筑“大成殿”。并在建筑群组中轴线上形成“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一组固定程式的建筑群。
文庙除了承担祭祀功能,也作为重要的讲学场所。由于孔子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最崇高的地位,各地办学均与祭孔相结合;而教育普及推广也使得文庙建筑在全国推广开来。因而,文庙与书院或学宫往往是并存的。在这样一个庙学合一的建筑群组中,除大成殿外的另一个核心建筑是明伦堂,这是地方文庙中讲学之所在。以明伦堂为中心,以讲学为功能的建筑还包括“讲堂”、“学斋”、“尊经阁”、“文昌阁”等。明伦堂与大成殿两组核心建筑组成了庙学合一的孔庙建筑群。
大成殿与明伦堂的院落空间位置关系决定了“庙”与“学”在平面上的布局,具体包括几种布局方式:如前庙后学、后庙前学、左庙右学、右庙左学、中庙旁学等基本型制——这也使得全国各地文庙虽然遵从固定化程式,但建筑空间布置和建筑元素组合上也呈现出差异和个性化。
前庙后学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局方式,以著名的韩城文庙为例,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组成了前部的祭祀空间,而明伦堂和尊经阁位于大成殿之后。陕西绝大多数文庙和其它各省的许多文庙都遵从这种布局方式。
前庙后学:韩城文庙(底图自明万历三十五年《韩城县志》)
后庙前学是非常少见的一种布局方式。位于山西平遥的金庄文庙是一座村级的文庙,以存有元代孔子塑像而闻名。这座文庙与另一座龙王庙西东并列,如今文庙正门不开需从一旁龙王庙院落经便门进入。而文庙中明伦堂的布局则很特殊,位于棂星门与状元桥之间,即在传统的文庙轴线建筑群前端嵌入了明伦堂作为第一进院落,算是“后庙前学”一例。
后庙前学:金庄文庙(底图自网络)
左庙右学(东庙西学)的典型代表是北京孔庙与国子监。由于元明清北京作为首都,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建筑与地方文庙有所差异。彝伦堂曾是讲学之所,后兴建辟雍后,彝伦堂则作为藏书所在。而与文庙半圆形“泮池”不同,天子讲学所在的辟雍四面环水,体现出等级等级差异。由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当左庙右学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布局方式。
左庙右学:北京孔庙国子监
右庙左学(西庙东学)的布局大致出现在南宋时期,在南方所见较多。典型代表是上海嘉定孔庙。
右庙左学:上海嘉定孔庙(底图航拍图自嘉定政府官网)
泉州府文庙也是右庙左学的布局,但并不是非常严格的两个并列的轴线建筑群,崇圣祠和尊经阁便与大成殿、明伦堂左右排布。在全国很多文庙建筑中,崇圣祠和尊经阁的布局方式都各不相同。
右庙左学:泉州府文庙(乾隆至道光期间古地图)
例如,武原县志中记载的文庙全图,明伦堂位于大成殿以东,也可算是右庙左学之例,但尊经阁却布置在崇圣祠之后,这很像是以韩城文庙为代表的前庙后学的一种变化形式——即将大成殿与尊经阁之间貌似只能容下一座建筑,而为了布置崇圣祠则将明伦堂东置。如果脱开大成殿与明伦堂定义“庙”、“学”的狭义局限,从更广义的祭祀和学习空间划分,下图也可看作中庙旁学之例。
《武缘县志》载文庙全图,道光二十三年
中庙旁学现保存下来的实例已经非常少了。但通过文献还能能看出有些文庙当初遵循这一布局方式。
位于呼和浩特的绥远八旗文庙布局比较典型,但该文庙现已不存。
八旗文庙布局(清光绪《归绥道志》)
楚雄文庙布局
云南楚雄府文庙原规模宏大,可与建水文庙媲美,文庙左右分别有府明伦堂和县明伦堂,属于典型的中庙旁学。在泮池前还有义学,组成一庙三学的布局。楚雄文庙现也只有中路文庙建筑保存下来。
著名的平遥文庙也可看做一种广义的中庙旁学实例。但很显然,由于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位于大成殿以北,其中路又是前庙后学之典范。
平遥文庙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
文庙建筑群的布局通常包括三部分,即前奏部分、主体建筑和陪祀部分。
前奏部分主要的轴线建筑主要包括: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有的规模较大的文庙还包括礼门、义路、金声玉振坊、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太和元气坊等。
主体建筑主要是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厢建筑围成的院落,构成祭孔的核心建筑群。
陪祀建筑(附属建筑)通常包括崇圣祠、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奎文阁、文昌阁、尊经阁等。
以下对文庙中的一些经典建筑元素加以介绍。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出自《论语》: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当子贡听说鲁大夫叔孙武叔谈及自己学问比孔夫子还深时,他说道:“人的学问就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而夫子这道墙则有好几仞高呢!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约合今天1.5 至1.6 米左右。因此,“数仞宫墙”便成为赞扬孔子之语,而后世觉得“数仞”尚不足以匹配孔子之贤,便改为“万仞宫墙”。于是,在孔庙前修筑的那一堵“万仞宫墙”,便成为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的含义。
民间有一种说法,无论何地建成文庙,都必须由当地当朝新科状元向皇上申请,由皇上恩准后,状元亲自祭门后方打开照壁(万仞宫墙)修建文庙的正门(即文庙开山门)。
曲阜孔庙的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全国所有孔庙中规模最宏大的“万仞宫墙”
富顺文庙院墙仍称“数仞宫墙”而非“万仞宫墙”
平遥文庙万仞宫墙
渠县文庙万仞宫墙题为“宫墙万仞”
安顺文庙万仞宫墙,镂空的风格与众不同
哈尔滨文庙万仞宫墙。由于哈尔滨文庙建于近代,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没有状元前来祭孔,便以万仞宫墙取代正门
泮池与泮桥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如果是采用三座桥并列的形式,通常把中间的一座称状元桥,两边的分别叫探花桥、榜眼桥,意思都一样。在科举取仕的年代里,跨过泮桥,象征着登仕的第一步,泮桥承载了学子心中一生的期望。
建水文庙泮池,全国文庙中最大的泮池
富顺文庙的泮池、状元桥及棂星门均雕刻十分精美,形成一组精美的建筑群
南京夫子庙泮池,以秦淮河为天然池水,为全国罕见
宁波镇海文庙泮池。1841年10月,因鸦片战争镇海之役失利,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在此投水尽节,实现其于镇海城共存亡的矢志。镇海文庙泮池因此作为镇海海防遗址子项入列国保,是唯一脱离文庙单独入列国保的泮池
资中文庙泮池及状元桥,据传为清朝四川唯一状元骆成骧修建。骆成骧是资中人,光绪二十七年乙未科那场殿试中,骆成骧以一篇不足两千字的《殿试策》震动朝堂,大受光绪皇帝青睐,被钦点为状元。
湘阴文庙泮池、状元桥及太和元气坊
宜良文庙状元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年,为三孔石拱桥,横跨于畔池之上,南连大同门,北通文明坊
牟定文庙,罕见的矩形泮池
棂星门
棂星门一般建在泮池和影壁、泮池和圣门或者是泮池和戟门中间。棂星门和文庙建筑群总体布局有很大关系。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
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韩城文庙棂星门,单檐悬山顶,屋面布琉璃筒瓦,柱间施榫卯额枋和下立枋。柱头铺作五下昂九铺作穿斗式重栱,补间为修饰华丽的如意斗栱,昂头饰以日月、龙凤、人物、禽兽、花卉。两坊间用砖墙连接,砖墙南面分别饰以琉璃浮雕丹凤朝阳和丹凤起舞图
建水文庙棂星门,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清乾隆五十年重建,四根金柱穿脊而出两米有余,柱顶上罩原明代青花盘龙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保留了棂星门原坊式特色,为全国文庙中之少见
晋源文庙棂星门
番禺学宫棂星门,如今广州著名的农讲所正门
崇州文庙棂星门,全国仅存的五叠檐牌楼式木结构,如意形斗栱
慈城文庙棂星门,与万仞宫墙合为一体
大成门(戟门)
大成门是位于大成殿院落的大门,又称戟门。戟是古代一种戈矛一体的长柄兵器,古时帝王出行,止宿出插戟为门,戟门又可作“棘门”,取以刺卸恶之行。大成门与大成殿之名出自《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也,金声而玉振之也。” 大成门正门平时关闭,人员只能从两侧金声门、玉振门进出,只有举行礼仪祭祀等大型活动方开此门,以示隆重。
北京孔庙大成门
正定府文庙仅存的元代戟门
大理文庙大成门,大理文庙仅存的建筑
河南府文庙戟门,重建于明,保留浓郁的元代建筑风格
安溪文庙戟门,华丽的装饰
景东文庙大成门,与其说是门,不如说是空间开敞的连廊,前后檐两边专设美人靠,可供人闲坐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曲阜孔庙之杏坛在宋代以前为大成殿,天圣二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曲阜孔庙杏坛,明隆庆遗物,平面方形,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极高
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现为2000年复建,三开间正方形单檐亭,黄琉璃瓦屋面,内置都八藻井
柳州文庙杏坛,平面正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青瓦,头檐圆形,二层檐方形,四面悬山,屋盖十字结脊
大成殿
大成殿为孔庙之主殿,唐代称“文宣王殿”。“大成”乃因宋徽宗赵佶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大成殿的建筑礼制反映出孔庙的等级。大成殿由于是孔庙最重要的核心建筑,受到历代维修和保护,故也是全国孔庙中遗存最多的一类建筑。
曲阜孔庙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明清重修,建筑规制极高:重檐歇山顶,含副阶周匝面阔九间,屋脊脊兽九只,双重须弥座台基
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遗构,为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大成殿
平遥文庙大成殿,保留七铺作斗栱的金代遗构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闽南地区唯一的重檐四注顶建筑,规制极高。虽经后世重修,仍保留南宋建筑风格。和北方庑殿相比,几乎未做推山,一条弧度极其夸张的屋脊线,舒缓地展开,极其优美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石屏文庙大成殿,位于泮池之后,应为大成门所在位置。该大成殿之后的主殿则命名为“先师殿”
天津县文庙、府文庙大成殿。天津县、府文庙建在一起,府文庙在中路,县文庙在西路,建筑风格细节几乎一致,屋顶颜色则显著不同:中路府文庙用黄色琉璃瓦,西路县文庙用灰瓦
金庄文庙大成殿,位于平遥金庄村,村一级的大成殿规制较低,三开间硬山顶
崇圣祠与启圣祠
崇圣祠原称启圣祠,主祭孔子父亲叔梁纥,后追封孔子五代祖先为王爵并予入祀,更名为崇圣祠,也叫“五代祠”,是孔庙中最主要的陪祀建筑。
曲阜孔庙崇圣祠
富顺文庙崇圣祠,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正脊上饰三重亭塔式宝鼎,内有一陶质裸体男童。在孔子祖先祠堂的屋顶上塑一裸童,用意如何,不得而知,是为一谜。
建水文庙崇圣祠,五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重建于清嘉庆十五年
北京孔庙崇圣祠
明伦堂
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作为讲学、读书场所之正殿。
“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
至少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对庙学合一的中国古代来说,各地的文庙不仅是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也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当地的学子大多数都会在其中学习。而明伦堂作为“明人伦”的讲学厅,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社会精英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神圣的讲堂。
慈城文庙明伦堂
韩城文庙明伦堂
江阴文庙明伦堂
金庄文庙明伦堂,三开间硬山顶建筑,位于棂星门与泮池之间
平遥文庙明伦堂,匾额为元佑元年苏东坡所书
奎文阁与尊经阁
尊经阁即是藏书楼,是古代学宫建制的一部分,是贮藏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供儒家弟子阅读的地方。
曲阜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北宋、金代重建、明弘治十七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
石屏文庙尊经阁,位于大殿之后,现被划在文庙景区之外,而尊经阁与大殿之间的区域被辟为停车场
韩城文庙尊经阁,建于明弘治十三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地层周回廊,单檐歇山二滴水。前檐斗栱下檐五铺作双下昂,上檐四铺作单下昂;后檐下檐五铺作出单杪
合阳文庙尊经阁,建于万历三十八年,原为珍藏儒家经书的楼阁,阁立于两米高台基上,两层重檐三滴水,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立面三层,总高约20m。无论是规模还是装饰都超过邻近著名的韩城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