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效秘传》瘟疫论治

对前天《痰病的脉症与对应方药》的说明:

前天刊出的《痰病的脉症与对应方药》,有读者质疑年代和内容错误,现作说明如下:文章出处是清代 潘楫 辑的《医灯续焰》,就是说,是经过潘楫编辑整理过的,而不是明代 王绍隆 的原著《医灯续焰》。所以会有明代以后的方药和方论,固一些版本会标注为 “清 潘楫 辑《医灯续焰》,明 王绍隆 传”,一些版本没有注明,特此说明。

瘟疫论治

来源:《医效秘传》

作者:叶桂述吴金寿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31年  

一、瘟疫论:瘟疫者,浑身壮热,惛惛不爽,沿门阖境,递乡传染,盛于春夏之间者是也。虽因时气而得,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而成,非若春寒夏凉秋热冬温之类也。夫天地间之气,升于春,浮于夏,不无有恶毒者在焉。人在气中莫知也,若正气虚者,遂致传染。或病者身热,其气蒸蒸浮越于外,若正气虚者,亦致传染。

然感天地之邪者,在春夏间,感病人之邪者,无分春夏者也。是以狱中此病,四时无间,最易传染,其不染者,由正气内实邪不能感也。然感是邪者,从口鼻而入也,由是正被邪侵,怫郁烦扰,而病作矣。虽因天地之邪,实自内出者也。故感受之因,异伤寒,异温暑,异非时感冒之寒疫。其治法亦异也,

故丹溪用人中丸,补、散、降三法并施。明医杂着用清热解毒汤,内、外兼施。斯二者,乃治瘟疫之大法也,大率当辟邪散气,扶助正气为主。若与长幼相似之时行混论,则非矣。今人多以温病热病名时行,又以温毒为瘟疫,谬之甚矣。噫,非造道之元,乌能识此。西山记曰、近秽气,伤真气。孙真人曰、乘马夜行,当沐浴更衣,方可近小儿、使不闻马毒气,不然则多天吊急惊也。钱仲阳曰、步粪秽之履,毋近婴儿。亦此意也。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先生制此方,全活甚众,时人比之普济消毒饮云。先生云、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乃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厉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用甘露消毒丹治之。若壮热旬日不解,神昏谵语,斑疹,当察其舌,绛干光圆硬,津涸液枯,寒从火化,邪已入营矣,用神犀丹。 

二、瘟疫附方:

1、甘露消毒丹:飞滑石十五两 淡 芩十两 茵 陈十一两 藿 香四两 连 翘四两 石菖蒲六两 白 蔻四两 薄 荷四两 木 通五两 射 干四两 川贝母五两 神曲糊为末。

2、神犀丹:犀角 尖六两 生 地一斤熬膏 香 4 八两熬膏 连 翘十两 黄 芩六两 板蓝根九两 银 花一斤 金 汁十两 元 参七两 花 粉四两 石菖蒲六两 紫 草四两;即用生地香4金汁捣丸,每丸重三钱,开水送下。 

散人注:

甘露消毒丹方解:

方中连翘、薄荷轻清透达,引邪外出;黄芩、射干、贝母苦寒泻肺,以清散上焦及咽喉热毒;藿香、菖蒲、白豆蔻芳香化浊,醒脾祛湿,以芳化中焦湿浊;滑石、木通、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以渗利下焦湿浊,引湿热从小便而出[1]。全方相合,以清热为主,渗湿为辅,芳化为佐,上清、中化、下利,三法并用,而清热重于祛湿,故宜于湿温病热重于湿者。

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配木通,以清热利湿;黄芩、连翘合贝母、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湿浊,宜畅气机。共成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之功。

甘露消毒丹的适应症:1、对于预防传染性肝炎,有一定作用。2、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3.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治疗胆囊炎。5.治疗肠伤寒。6.治疗流行性感。7.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治疗百日咳。9.治疗消化不良。10.治疗反流性胃炎。11.治疗泌尿系感染。12.治疗眼病。13.治疗附件炎。14.治疗小儿发热。15.治疗急性热湿型口疮

 神犀丹【组成】犀角六两(180克)、生地黄一斤(500克)、香豉八两(240克)、连翘十两(300克)、黄芩六两(180克)、板蓝根九两(240克)、金银花一斤(500克)、元参七两(210克)、花粉四两(12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紫草四两(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每丸重9克。每服1~2丸,每日1~2次,小儿酌减。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主治】温热暑疫,邪入营血,热深毒重,耗液伤阴,症见高热不退,痉厥神昏,谵语发狂,斑疹色紫,口糜咽烂,目赤烦躁,舌质紫绛等症。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等病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