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川端康成自杀前惨状:口含煤气管躺在棉被上,脸颊憋得通红

凌晨四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亚洲第二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美丽和梦幻,但是他的现实生活却恰恰相反。没有《雪国》中流逝的暮景,没有山野灯火映照脸庞的姑娘,也没有夕阳下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只有孤独伴随了他的一生,最后在1972年,他含着煤气管躺在棉被上死去,涨得通红的脸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遗容。

毫无疑问,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语言优美的《伊豆的舞女》,还是意境悠长的《花未眠》,都代表着他的文学成就,一段时间内,川端康成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全日本的聚光灯都汇集在他的身上。这样一位大师级作家,为什么会选择用自杀了结自己的性命?

日本作家自杀仿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最著名的还是这两对“师徒”。开创自杀先河的是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他的作品《竹林中》后来被黑泽明改编为《罗生门》。在他之后,太宰治也随即自杀,太宰治是龙之介的忠实粉丝,甚至狂热到在笔记本上写满芥川龙之介的名字,他本身就有精神问题,先后五次尝试过自杀,最后在他生日前6天,与自己的女粉丝投水自尽。

随后就是川端康成和他的弟子三岛由纪夫,以上的四位作家中,除了三岛由纪夫外,其余三人无一例外从小心理都受到了影响,最后才会导致自杀的结局川端康成是四人中唯一没有留下遗书的,但是在此之前他就在书中留下了:“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他实践了当初的话,选择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并且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如果将时间向前波动几十年,就会发现川端康成自杀仿佛是早已注定的结局。从他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死亡。出生的第二年,父母相继去世,小学一年级奶奶去世,小学四年级关系最好的姐姐去世,至此川端康成只有和眼瞎耳聋的爷爷相依为命。然而在他14岁时,爷爷也离开人世,整个家中只留他一人,因此他也被称为“葬礼上的名人”、“殡仪馆先生”。

幼年的孤寂让他不得不躲入文学中寻找一片栖息之所,然而无论他写下多么幸福的文字,多么甜美的文章,都无法改变他悲剧的人生。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无法挽救他孤寂的灵魂,矛盾的他一方面讨厌被采访的生活,又自满于光宗耀祖的荣誉。终其一生都没有人真正理解他,而选择在获奖后的第四年追求自由和解脱。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川端康成看到自己最欣赏的弟子的尸体后久久不能释怀,随后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三岛君,你不应该死在这里,应该是我死在这里,可惜我没这个勇气。”两年后的川端康成终于拾起勇气,用自己最向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