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中置四驱"超跑"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本田推出了一系列成本相对较低,讲究实用性,也符合市场需求的车款,譬如下面这些玩意:

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本田自然也尝尽了甜头。但你要知道,这可是本田啊!虽然实用的车子还是要做,但既然现在有点钱了,他们当然也想做点不一样的产品。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98年,本田带来了全新的K-car车款Z。其实早在1970年,本田就曾经推出过Z,这是一款以K-car Coupe为志向,同时又要确保4人乘坐空间的车型。而这次的复活,本田又花了不少的钱,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按照本田当时的想法,他们想要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去打造一款跟既有小车定位不重叠的产品。首先它的空间要足够宽敞,要有POWER,开起来要爽,还要给你足够的安心感。于是,本田特意做了一个名叫UM-4的全新平台。

UM-4全名叫Underfloor Midship 4WD,这堆“鸡肠”里面最扎眼的自然是Midship,没错,Z采用的是中置发动机布局,前面的Underfloor也说得非常直白,这套E07Z机器被“埋”在了后排座椅的下方,4WD……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本田为Z提供的,是一套适时四驱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向四轮分配动力。

UM-4的运用使得Z拥有50:50的前后配重,而4WD加上本身SUV的定位,也让Z有着较之普通K-car更佳的通过性。同时,因为发动机布置在车体中部,所以整个车头都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区,配合本田以G-CON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车体强化措施,让它的碰撞安全性能处于极高的水准。

至于性能/驾驶层面的东西……当时的Z主要有两款型号,其一是自然吸气版本,另一款则是带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版本,其中后者的输出为64ps/6000rpm,峰值扭矩93Nm/3700rpm,匹配的变速箱流用自EF型Civic的4AT。本田也为Z配上了EPS(电动助力转向),以及五连杆后独立悬架(前方为麦弗逊),规格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你可能会担心这台车的隔音不太好,毕竟后排乘客就坐在发动机的上方,但本田表示他们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以提升其静音性能(除了涉及发动机的部分,工程师也做了一系列降低风噪的措施),但我想从来都没有人会相信“本田把隔音做好了”之类的鬼话。

再来看看一些环保主义者最爱留意的部分,Z全系均带有Honda LEV技术(本身E07Z机器就是针对过往E07A进行低公害化改造),另外这台车也有很多所谓的环境友好措施,譬如它的部件可以实现超过90%的可回收率,同时也减少了螺丝的实用,以方便将来拆车解体。对于那些环保主义者而言,可以说颇有诚意了。

但一般消费者关注的,仍然是它的空间实用性还有配置,因为是UM-4平台,所以Z的前方多了20L(最大承重量为5kg)的收纳格,嗯,备胎也被收进了前方。而到了车内,Z也有着多变的空间,在完全翻折后排座椅的前提下,其尾箱可以轻松吞进一台摘了轮子的山地车。至于配置,最为亮眼的地方,自然是由本田自行研发的导航系统INTER NAVI了。

倾注了如此多心血,最后这台Z也没有卖得多好,相对较高的价格(以同年代的顶配铃木Alto作比较,贵了20多万日元),实用性较弱的三门设计,相对较麻烦的维修保养,都是消费者不太能接受它的原因,所以到2002年停产,Z只交出了约4万台的成绩,便黯然退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