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16——《曹全碑》

一《曹全碑》简介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送鱼给人,不如教人怎样捕鱼。汉碑数量不少,全部讲解不可能,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上一课讲读帖方法,今天再以《曹全碑》为例来读帖。

一,《曹全碑》简介,先大致了解这碑的基本情况。我们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汉室衰微,外戚专权,光和七年(184)黄巾事件爆发,各处州郡同时并动,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登上历史舞台,这故事大家很熟悉。当时西北也有一个人受命平定乱局,这人就是合阳令曹全。

合阳

「合阳」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在黄河边上,从省会西安到合阳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古合阳县治,在今天合阳县东南约四十里处,曹全在此政绩很好,于是部属和乡绅出资为他立碑,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捐钱人名单刻在碑阴。立碑时曹全出任合阳令仅一年,我觉得太快了一点,清代王澍认为,这是曹全下属「王敞、王毕等为谀词以媚官长」,就是拍曹全马屁。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入地下,到明万历初在合阳旧城出土。这碑的石材很好,出土时碑面字迹清晰如新,无额。

西安碑林的曹全碑

出土后搬入县城内孔庙,移动时右下角撞坏了一个「因」字。在城内,有一次大风毁树,树倒下来把碑压断了,成了两截,请注意碑面上这条线。

这一来拓本分为三种,城外本最早,城内未断本其次,断裂后的拓本是较后的。但拓本的好坏,跟拓工水平有关,并非只看早晚。

曹全碑现况

1956年,曹全碑移入西安碑林,现有铁架和玻璃柜加以保护。我到碑林看曹全碑,前前后后看得很仔细,拍了好多照片,有铁架和玻璃柜当然是好事,但这铁架子实在很粗糙,对于这样的国宝,应该有好一点的设计。去年碑林方面消息说要造新的展览馆,条件会好很多,但网民一片声说不要移动,恐怕再出事。这确实是两难问题,出一点事都无法交代,最终碑林管理当局放弃了移动计划,一动不如一静吧。

《曹全碑》的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丽」。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也极受重视和欢迎,日本平山观月《中国书法史》有这样一段评论:

· 书法结构整齐,在众多汉碑里面,最为温雅、婉丽、流美,较之于其他男性化的碑,是具有女性风格的作品。书写八分的技巧,已达到完全成熟的境界。

从美学角度说,各种各样的风格,归纳起来无非一为阳刚,一为阴柔,「秀丽」属于阴柔,所以联想到女性风格。正因为[秀丽],写小件作品如扇面非常合适。

二《曹全碑》笔法

2.1区别分数,选用毛笔

上次讲过,读帖时先找出最粗的一笔,可知临写这本字帖要用多大的毛

笔。《曹全碑》整本帖看下来,这几个字雁尾最大,这样三分笔极限可以确定,跟着一分、二分的粗细也容易区分了。因为《曹全碑》字不大,所以普通屏笔足以应付。但大笔可以写小字,用大点的毛笔也可以,尤其当你写的字比字帖上的大那就要考虑换用更大的笔。

接下来,找最细的线,就是尖锋线。《曹全碑》跟《礼器碑》不一样,《礼器碑》有这种纯用尖锋写的字,而《曹全碑》没有。《曹全碑》的尖锋线,是夹在侧锋线一起,混用的。在《曹全碑》很多字中,可以看到极细的尖锋线,这些尖锋线,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比较光滑。

2.2波势和雁尾

我们所说的篆书线条,就是两头藏锋、粗细一致的这种。而最有代表性的隶书线条,是蚕头雁尾这一种。在八分中,大多数线条还是属于篆书线条,只有一笔用隶书线条。所以看一本八分字帖,首先要注意蚕头雁尾这一笔。蚕头雁尾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波势,二是雁尾。波势讲起伏,包括波幅和波长,雁尾是讲大小。

你看《曹全碑》这个「至」字最后一笔,一高一低,这是很完整的波势。收笔处几乎没有雁尾,跟《石门颂》差不多,但《石门颂》上下波幅没有《曹全碑》这样大,这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摇腕动作的不同。《曹全碑》这个[二]字有雁尾,但跟《乙瑛碑》中巨大的雁尾相比,下压动作缓和得多。所以说《曹全碑》的特点,是波势长,而雁尾不大。

纵波

刚才说的是横波,还有纵波,纵波写法也差不多,《曹全碑》作者着意的是拉长波势,而不是加粗雁尾。跟《乙瑛碑》相比,两个作者似乎刚好反一反:《曹全碑》注意长度,波势长有飘逸之感,《乙瑛碑》注意力度,力度大就显得雄厚。

加长波势的一个手法,是把主要笔画集中,侧在一边,以留出另一边空间来拉长波势。这样写出来的字,左右有轻重之别,注意不要太过分。

2.3尖收

跟篆书线条相比,《曹全碑》往往以尖锋收尾。你看这个[王]字,上面两笔就是尖收的。

[国]字,[寡]字,尖锋收尾的笔画很多。横笔可以尖收,竖笔也可以。尖锋收尾不等于尖锋行笔,这些线条大多是用侧锋一、二分笔写的,只是到收尾时把尖锋推到前面,这就是所谓[揭笔]。如果你只用侧锋拖出,尖锋落在后面离纸,这尖尾就不如尖锋划出来那样实,有点虚的感觉。

11课说过,隶书只有三笔:横、竖和波,而竖笔又包括了努、纵和裹三种形态。如《曹全碑》这个[凤]字,第一笔就是裹,出锋写,等于真书中的撇,写法一样。至于努笔出锋,如「同」字,纵笔出锋,如「粟」字,差不多就等于悬针势了。

「而」字下面四竖,全部出锋, 「角」字、「归」字也一样,在《曹全碑》

中,竖笔出锋是很常见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八分用笔,渐渐向真书发展了。

三《曹全碑》隶法

3.1因

前面说了,曹全碑搬入城内时,右下角「因」字损坏了半个,这「因」字原来是怎样的呢?上海图书馆仲威先生在《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发表了馆藏城外本,有清晰的「因」字,实为难得。此外,该书又提到日本大阪汉和堂藏蒋祖诒藏本,「因」字存大半,仲威先生指出外框右竖画呆板,确是,而我提醒各位,中间「士」的竖笔,起笔向右移动了,和下面的「工」的中竖接不上。上图本这里拓本颜色也特别白,跟其他笔画颜色不一样。也就是说,这里究竟是笔画还是石花呢?「因」字中间,究竟是「士」还是「工」?

小篆「因」字外圈是「囗」,中间一个「大」字,这个字各家解释非常多,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八分「因」中间写为「工」、「士」或者「土」都有,这是「大」隶变的结果。「大」字隶变为「土」是很常见的变化,如「去」篆字上面是「大」,隶变后上面成了「土」字形。

草书中「大」字横撇捺三笔,可以转为横竖横来写,也就是戈法可换用奋笔势一开半移位。如「器」字中间是「犬」字,草书省为「大」,周围四个「口」字各用一点,「大」字写为横竖横。

所以,篆书的「大」字拉直线条,就会隶变为「土」,或者变为「士」,只是书写略有差异而已,《西狭颂》和《尹宙碑》的「因」字就是这样来的。请注意,无论是「土」还是「士」,中间一竖跟外框不牵连,保持一点距离。至于「大」变成「工」,人头不见了,很可能是受草书的影响,刚才说过了。现在你写《曹全碑》的「因」字, 拓本上一竖起笔那块很白的痕迹,可能是石花。从日本这拓本上看,去除石花就是「工」字。如果你要写「士」,最好不牵连外框。

3.2夹

《曹全碑》有「夹」字,这个字较少用,我先讲讲「来」字。「来」字甲骨文就有了,还不止一个写法,到小篆基本定型,八分照小篆隶定,中间保持写两个「人」字,《乙瑛碑》就有一个这样的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

在草书中,撇捺变成撇横或竖横非常普遍,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这几个字,原本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草书变成了撇横,成为一折,写起来快一点。

《乙瑛碑》「来」字中间「人」字形,捺笔近乎水平。到后来两个「人」字形,下面一横可以打通写,于是变成两点一横,《礼器碑》中的「来」字就是这样写的。同样道理,「夹」字中间也有两个「人」,所以《曹全碑》有这样写法,中间用两点一横。

3.3师

《曹全碑》中的「师」字,左偏右旁都比较特殊。「师」字金文是这样写法,我们知道当时金文是正体,戴家祥老师说甲骨文的写法,是「师」的省文,有人省左边,有人省右旁。这左右两部分各自表示什么意思,至今说法甚多。

八分「师」字写法很多,往往使初学者觉得眼花撩乱。左边大致变成这样两个,而右旁变成三种,然后左右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师」字。我来给它们编个号,讲起来容易点。《曹全碑》的「师」字,左边取B,右旁取D。《礼器碑》是A+C,《乙瑛碑》是A+D,《尹宙碑》是A+E,现在真书就是这一种。你知道了这里面变化的方法,心中就有数了。其中B是部首,而ACDE都是单字,读什么音,字义是什么,请你自己查一下,课程限于时间,主要讲书法方面的问题。

谢谢。下一课隶书总结。

本节要点:

■《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笔法。

■《曹全碑》隶法。

复习思考:

·

找找《曹全碑》中哪些字少了一笔?

· 例如「继」字,右旁没有一横。

·

临写《曹全碑》,这是隶书课程第六张作品。

(0)

相关推荐

  • 隶书简史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简椟类,二是石刻类,二是墨迹本类.其中简椟类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石刻类隶书包括石碑镌刻和摩崖凿刻,是最重要的隶书存在形式,以汉代隶书为代 ...

  • 隶书的演变、发展简史(精选)

    概述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书和简牍已可窥见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迹象(如<长沙子弹 ...

  • 郑簠的“草法”入隶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

  • 王羲之《丧乱帖》“羲、之、極、離”四字笔法和字法的分析

    陈天哲2018-06-12 17:17:47 <丧乱帖>单字分析(八) 作者:刘秋梅 今天对王羲之<丧乱帖>中的"羲.之.極.離"四字进行笔法和字法的分析. 1"羲" 王羲之手 ...

  • 浅析隶书《曹全碑》中的“笔法”与“形势”

    文/安伟波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我们之前谈到了隶书<曹全碑>的风格与气象,这篇文章我们再深入探究下<曹全碑>中的"笔法"与"形势". 我们 ...

  • 《曹全碑》临帖|笔法细腻有美感,今日分享:德远近憚威建宁

    《曹全碑》临帖|笔法细腻有美感,今日分享:德远近憚威建宁

  • 《曹全碑》的主要笔法要点

    我们知道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书法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复杂高雅的艺术之美,一方面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建筑之美(古敬恒语),另外一方面是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运用. 毛笔的特性可以总结为三点:柔软,多毛,锥形. 蔡邕在 ...

  • 用隶法写楷书,活了!

    书法学府 8天前 大部分初学楷书的人都是从唐代楷书入手,唐代楷书法度森严,标准规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往往趋向统一,缺少变化,千人一面.楷书如何写出特色和灵动之感,聪明的书法爱好者都在走以下三条道路 ...

  • 楷法写隶书是大忌?隶法写楷书却可以?

    在书法文化史上,楷书是隶书经过第二次隶变后产生的,比隶书出现的晚.所以,可以用隶书笔法写楷书,但不可以在隶书中出现楷化. 现代流行书风盛行,书法界也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值得肯定的是,书法的创新给书法 ...

  • 从《鲁潜墓志》谈隶法

    从<鲁潜墓志>谈隶法 · 黄简 <鲁潜墓志>中有一个「师」字,有专家读为「肺」,指「『肺』字在东汉初如<武威汉简>即此为月旁而不用耳朵旁」,这是读错了. 「师」字是 ...

  • 一次读懂:唐代张旭草书《肚痛帖》,笔法、字法、章法全解析

    对张旭的书法,历来多有极高的评价.看他的传世楷书<郎官石柱记>就不难看出对传统的学习与把握.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也曾评说他"唐正书无出其右者".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秉性豪放 ...

  • 王铎临《阁帖》:如何玩转笔法、字法?

    2019-06-11 21:46:03·书法屋 王铎临<阁帖>略窥 文/周利锋 <阁帖>即<淳化阁帖>的简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