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苏东坡到死也未能实现的约定

  一

  苏东坡离开黄州以后,朝廷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直牵挂着苏东坡的宋神宗赵顼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即位,宋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此时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有史学家说,历史上母后当政时代,常见朝纲不振、大权旁落的现象,或则奢逸享乐,有政失修明之弊,唯有宋朝摄政的三位母后,却都知人善任,精勤政事,以厚德宽仁,享誉后世,这是宋史的一大特色。

  宣仁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虽一介女流,却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稳健的政治手段,有人称她为“女中尧舜”。在这危难之际,她的目标,就是重塑大宋帝国的和平与繁荣。她追念儿子神宗的遗意,复官苏东坡为朝奉郎,很快又任命他为登州知州。与此同时,她又把目光投向正在洛阳独乐园里潜心修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其实宋神宗驾崩,司马光专程入京吊唁皇帝,只是身份敏感,没敢逗留,像一股迅疾的风,来去无踪,等宣仁太皇太后想到召见他时,他已在返回洛阳的官道上。太皇太后派人去追,终于追到了司马光。他们问道:“目前为政,应先做什么?”司马光说了三个字:“开言路。”

  宣仁太后

  元?元年(公元1086年),大宋王朝掀起了“不满现实,人心求变”的舆论浪潮,有数千件上诉状聚集在皇帝和宣仁太皇太后面前,内容几乎都是指责前朝新法脱离实际,致使民生维艰,民不聊生。

  六月里,吕公著应召至京,任尚书左丞。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荐人才,他向朝廷提供的人才名单里,苏东坡赫然在列。有意思的是,他给苏东坡这位饱受御史台折磨的正直官员安排的职位,正是言事御史。旋即,一匹快马驰出汴京,飞奔洛阳,将一封密札送到司马光手中。这正是太皇太后密送司马光的人事名单。司马光见札,写了一纸复奏,特别保荐者六人,与吕公著所荐一模一样,而其他推荐的人选中,苏轼、苏辙兄弟均在其列。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有极好的家世背景,而个人立身处世,品德谨严,学问渊博,都是以尊重传统为重要立场,视疏减民生疾苦为自己本分的君子人,所以历史学家笼统地称誉他们为'元?贤者’,称元?为'贤人政治’”。

  不久,司马光受命知陈州,前往汴京入见皇帝和太皇太后,当即被太皇太后留下,任命为侍郎。

  此时的司马光,已经在洛阳的繁花清阁中闲居了十五年,天下人依旧把他当作真正的宰相,称他为“司马相公”。皇城里的卫士们见到司马光,都把手放在额前,悄悄地说:“此司马相公也。”

  司马光

  司马光此次入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可见人心早已思变。他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到哪里,集体围观,以至于汴京的街道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马不能行。有人喊道:“相公不要再回洛阳,在天下前作宰相,百姓才有活路。”当司马光谒见宰相时,百姓们居然抢占了宰相官邸对面的屋顶,骑在屋脊上,也有的爬到树上,等候司马光的出现。

  对于京城的这些变化,已被调任登州的苏东坡有所耳闻,但直到十月里自登州还京,被事先得到消息的百姓拦阻于途,让苏东坡为他们讲话,说:“请您转告司马相公,不要离开朝廷,好自珍重,才可以活我百姓。”苏东坡才意识到,原来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正如吕公著、司马光所希望的,无数曾受到王安石打击的旧臣,纷纷返回朝阙。十月二十日,朝廷任命苏东坡为礼部郎中,此时,距离苏东坡到任登州,只有短短五天。

  此后,苏东坡又一路升迁,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而朝廷上那批小人,则纷纷被惩处。其中,吕惠卿被一贬再贬,降为建宁军节度副使,李定被谪放滁州。

  对于这些重掌权力的儒家知识分子来说,这不是公报私仇,是维护正义。

  二

  当时帝国中央的官员们,为了上朝方便,府第都靠近皇城。孟元老那部奇书《东京梦华录》,让我们的目光掠过时间,掠过汴京远近深浅的飞檐,看到了蜷缩在黄河怀抱里的那座城——那座包含了无限的灯光、巢穴、美食和历史的浩瀚之城:皇城的城门,朱漆金钉,辉煌耀眼,城壁砖石间,?嵌着龙凤飞云的图案,雕甍画栋,峻桷层榱,城楼上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光影迷离。宫墙边,挺立着许多高槐古柳,柳枝拂动,使这座威严的皇城有了自然和宁静的气息。

  循着皇城外迷宫式的街道,我们或许能够找到苏东坡的家。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黄庭坚写了一首诗,叫《雨过至城西苏家》,描述他视野里的城市景象:

  飘然一过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都城谁是得闲人。

  那时的苏轼苏辙兄弟,终于又同在京城为官,自从他们二十多岁出仕,在朝廷党争中挣扎沉浮,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同住在一地,所以在汴京,他们虽然不住在一起,却几乎日日相见,此时,苏东坡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

  二十多年前的嘉?六年(公元1061年),苏氏兄弟在欧阳修等人的荐举下,参加了天子特诏考试——制科特考。为了准备这次考试,他们特地从汴京西冈搬到了僻静的汴河南岸怀远驿。那时,苏氏兄弟虽然生活清苦,却是他们一生中难得的共处时光。他们每日三餐,床上只有白饭、白萝卜和白盐,苏东坡给朋友刘?写信,说他们每天都吃“?饭”。“?饭”,就是“三白饭”。不久之后,刘?折柬邀苏,请他吃“?饭”。苏东坡整日苦读,早已忘记什么是“?饭”,还以为是大餐,欣然前往,看见桌上只有白饭、白萝卜和白盐,慨然大笑。

  他们的居住也是简陋的,时入秋季,风雨时常夹带着落叶,穿窗入室,苏辙有肺病,身体单薄,在风雨的寒夜,苏东坡总是要为弟弟添加些衣服。有一天,苏东坡读韦应物诗,读到“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突然想到假若他们兄弟此次通过制科特考,就要各自踏上仕途,不能再同吃同睡,不仅悲从中来,对弟弟说,将来为官,要早早退出仕途,一起回到家乡眉山,再对床同卧,共度风雨寒夜。这就是他们“风雨对床”的约定。此后四十余年,他们兄弟都同守着这份约定,只是官身不由己,这年轻时的约定,他们到死也没有实现。

  那一次制科特考,苏氏兄弟都成绩不俗,苏东坡被任命为凤翔府签判,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宋仁宗喜形于色,对皇后说:“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他所说的两位太平宰相,就是指苏轼、苏辙。旦夕之间,三苏父子,已名动京城。

  苏东坡一生,在宦海沉浮,兄弟间的那份情谊,给他带来这么多温暖。他与弟弟苏辙离多聚少,更加重了他对弟弟的牵挂与思念。苏东坡一生,不知有多少诗词是写给弟弟的。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苏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赴签判任时,苏辙把他一路送到郑州,才一步一回头地返往汴京。临别前,兄弟二人相互以诗为赠。苏辙诵道: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雪泥一词引发了苏东坡的灵感,一首诗自心头涌起: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离别之际写下的词,表达出对人生无定的无限感慨。诗的后四句,写的都是他们兄弟共同经历的记忆,但它们转眼之间,就成了雪泥鸿爪、过眼云烟。后人从此用雪泥鸿爪一词,来形容生命的短暂与多变。

  熙宁七年,苏东坡在杭州任满,因苏辙当时在济南为官,而兄弟两人自从颍州一别后已经三年没见,苏东坡思弟心切,于是上奏朝廷,希望调往山东,与弟弟苏辙离得近些。苏东坡就这样调任密州知州。时入严冬,到济南去的河道已经冰冻停航,苏东坡只得放弃了绕道济南的计划,没能与弟弟见面。熙宁九年八月十五,苏东坡与僚友饮酒于超然台上,是到密州后最快乐的一次盛会,但是客逢佳节,又不免苦念苏辙,大醉,作了这首词——

  最著名的,当然是《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许多人以为,这首词是写给佳人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佳人,原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最亲爱的弟弟。这词的副题,便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有学者评价:“他写出了人生非常平凡,可是又非常动人的情感,每次到中秋节你都会想到这首歌词,觉得苏东坡他的文学伟大在于他写出人的心声最内的一种感觉,我想我们常常说伟大的文学跟伟大的艺术,他都能够使人共鸣的,那共鸣是说我的感情跟你的感情跟他的感情是有共同性。”

  元?年间再度入京,兄弟俩终于同朝为官,对于他们,已是极大安慰。元?三年(公元1088年),苏东坡写下一首《出局偶书》,表达他每日要见弟弟苏辙的急迫心情:

  急景归来早,

  穷阴晚不开。

  倾杯不能饮,

  留待卯君来。

  倾起杯子,却不能一饮而尽,只为等待一个人的归来。

  那人就是卯君。

  那是苏辙的乳名。

(0)

相关推荐

  • 苏东坡:兄弟啊,中秋啦,我在镇江这嘎啦挺好哒,你就等着瞧好吧

    1076年,这一年的中秋,苏东坡约了朋友到镇江,一同游玩金山寺. 晚上借宿在金山寺的苏东坡,在金山寺的妙高台上摆了酒席,喝多了,嗨了一整夜.天上明月如盘,他突然很想念四年没见面的弟弟苏辙(子由,是苏辙 ...

  • 苏轼的“乌台诗案”,朋友和敌人面面观

    元丰二年(1079年),是苏轼最黑暗的岁月. 这一年,他调任湖州太守,这已经是他自熙宁三年(1070年)离开京城后第四个任职的地方. 此前,他在杭州任满之后,调任密州太守,密州任满后调任徐州太守,徐州 ...

  • 那个迷死人的男子,叫苏东坡

    那个迷死人的男子,叫苏东坡

  • 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要看苏东坡

    祝勇 | "东坡雅集--东坡诗词诵读会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苏东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几年苏东坡成了网红,我也参与到对苏东坡阐释和讲述的进程中.除了纪录片<苏东坡&g ...

  • 祝勇:他的世界里没有边境丨新刊

    导 读 苏黄米蔡,米芾被世人称为米颠.颠的性格困扰着米芾的人生,也成就了米芾的艺术. 他的世界里没有边境 祝勇 一 苏东坡书法,代表了宋代写意书法的最高峰,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但在当时,很多人 ...

  • 祝勇:闯王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祝勇:闯王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节选自<故宫的隐秘角落> 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 作者:祝勇         世人常将紫禁城看作明清两代皇宫,却忽略了其间还楔着李自成的王朝--大顺王朝. ...

  • 分享天山的荣光 ——纪录片《天山脚下》拍摄手记 祝勇

    作者:祝勇 时间:2018-06-29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天山的荣光 --纪录片<天山脚下>拍摄手记 祝勇  . 吐鲁番老艺人演唱木卡姆 天山春季转场的牧民 海报设计:祝苇杭 . ...

  • 祝勇:过敏煎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作者简介 祝勇,出身中医世家,四大名医施今墨之曾外孙,协和名医祝谌予之长孙,博士研究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0余年,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学 ...

  • 祝勇:汉字书写之美

    ​​作者:祝勇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2日 13版)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卷(唐代冯承素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欧阳修<灼艾帖>卷 北京故宫 ...

  • 汉字书写之美 作者:祝勇

    . 汉字书写之美 作者:祝勇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2日 13版) .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 ...

  • 祝勇:宋代风雪

    宋人用大雪凝寒的笔意,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悲剧美感的精神空间.而祝勇,则用既苍茫雄阔又精雕细琢的文字描绘了宋代风雪下的人文古意.从金戈铁马中的雪到罗绮飘香中的雪,从王朝更替的雪到宋人书画的雪,书尽宫廷内 ...

  • 往期经典作品回顾丨祝勇:书劫

    形神有规矩  笔随时代律动 聚散无定法  文咏人间真情 1 书劫 文丨祝 勇 "买一本心爱的书,晴窗展读,觉得纸白如玉,墨润如脂,不由你不摸出印章,在第一面右下角钤上一方朱红印记,替这本书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