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我此时情 | 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今天再读一首古代女子的诗,
不用多想,必然是关于爱情的,
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否则,作品很难流传到今天了。
(像李清照那样绣口一吐就是经典的才女除外)
鹧鸪天
聂胜琼〔宋代〕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简析
作者聂胜琼,北宋名妓,与李之问情笃,这首词就是写给李之问的。
他们的故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相当狗血。所以,你一搜“聂胜琼”,诸如“史上最厉害的小三,让原配甘愿变卖首饰为其赎身”,“弃贱从良,北宋名媛聂胜琼告诉你:靠脸蛋不如靠才华”,“宋代最有心机的才女,写下一首让人无法拒绝的求爱词,终改变命运”,这样的标题党文章就出现了。诗词君想来想去,还是不想用类似的标题来糟蹋这么美的诗词,依旧用诗句吧。
不过,标题党虽令人反感,确实也有“一语破的”之功效。聂胜琼就是那个北宋“名媛”,她用才华(本词)改变了本不幸的命运。
史料记载,聂胜琼为京师名伎,资性慧黠,容貌出众,是一个典型的佳人。佳人仿佛注定是要遇到才子的,尽管李之问的才并不是那么典型。
这李之问去京城改官,一见聂胜琼即心悦之,聂胜琼也对其芳心暗许,很快,二人确定了情侣关系。
跟绝大多数才子佳人故事的开局一样,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但好景不长,李之问要离开京师,而聂胜琼非自由身,不能随之而去,百般纠结之后,聂胜琼决定在莲花楼为心上人践行。
一别多日,相思之情欲烈,聂胜琼不胜凄凉,作《鹧鸪天》寄情。
据说,在半路上李之问收到此作,读之心如刀绞,他多想不顾一切飞到聂胜琼身边,奈何家中已有贤妻,他只能将此情深埋于心间。
后来,李之问的妻子收拾行李时发现了这首词,对此她非但没有生气,还大为感动,向丈夫问清了始末,即拿出自己的嫁妆,助丈夫赎回了聂胜琼,纳为妾室。从此,一家人和睦相处,自是融融泄泄。
李之问不以文名,传世仅有一残句“愿得年年,常共我儿解粽”(不确定是否为同名姓之人),然而却因为聂胜琼而“青史留名”,也算得上人生赢家了。
来看这首《鹧鸪天》。
上阕写临别之景。“玉惨花愁”,状自己的愁苦之态,读之让人怜惜不已。“莲花楼下柳青青”句,以美景衬哀情,同时以“柳”点离情,并与下句的“尊前一唱阳关后”一起营造出凄凄的离别意境。“阳关”即唐王维的《渭城曲》,后成为离别之曲的代称。离歌唱尽,行人出发,她送了一程又一程。“人人”,情侣之间的昵称,即所爱的那个人。
下阕写别后思念。“寻好梦,梦难成”是说,希望在梦里与心上人相会,只是连做梦都是一个奢望,她不禁失声痛哭道“有谁知我此时情”。此情无人可诉说,更无计可消除,眉间心上无处不在。“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她默默流泪的时候,窗前正好滴着雨,于是,那无声的泪与无情的雨交织在一起,一点一滴的雨声滴在帘下,也落在了她心头。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风致如许,真所谓我见,犹怜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