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爪哇国(二)
【作者简介】汪大庆,笔名末马Moma。
中国甘肃省凉州人。中国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新媒体艺术学会高级会员,凉州(市)青年美协副主席。中国侨办外派文化工作者,现客居印尼雅加达从事中国汉书、绘画等文化传播教育工作。
【笑看生死真狂舞 尽在狂野漂风流】
日惹(古爪哇国)之行的狂野还在于各企业各单位可以任意地宣示自己的行程---企业或实体都是老板的,老板愿意花钱便不可能有谁觉得不合适,甚至可以把工作带到景区,比如在旅游胜地大展旗鼓地表彰先进,更不用说搞搞活动了。印尼人民爽朗豪放,能歌善舞,除了少数偏僻区域的绝对穆斯林会紧紧地裹住头巾、神色仓皇地溜过人群---在这里就见到了一群这样的女子,与巴达维亚城区的女子截然大异---都市里的穆斯林女孩除了祈祷虔诚不语而外,其余时候爽朗的哈哈爆笑如影随形,以至于听久了会感到炸毛---中国人的风骨里含蓄,更容易对接含蓄的美。
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狂欢,瞬间就能掀起一股狂热的浪潮,参与者不分高矮胖瘦长短丰瘠,也没有谁是领导谁是员工的纷扰,音乐一起,大家都是主角,跳的好的自然到了主位,跳得烂的领导早被甩到人群的屁股后面去了---这份逾礼的狂野倒是让我对这个民族对真善美的自然淘汰法则肃然起敬了---也许礼节文化的发达也相伴滋生了虚伪和阿谀谄媚文化的繁荣。
印尼人特别喜欢一种叫做玩偶的道具,用竹篾编制彩绸封糊成状若圆筒的一种服饰,表演时从头顶套下,扛在肩上,飘飘忽忽地摇摆就能成就一段音乐。这个玩偶简直成了印尼的国粹---我见过这个表演曾被印尼艺术家加工制作成生动欢快的MTV,铮铃锵啷地给大家带来如许的欢乐;尤其在小孩子的眼里套上和去掉衣服状若变戏法一般随性神妙,总能带给小孩子们童话魔幻般的愉悦,所以绵绵相承。一组完整的木偶一般是由一家三口构成,若是缺席,只一个小孩玩偶也足够,若再增添,先添父亲,其次母亲。
与玩偶文化相毗连的就是僵尸文化---印尼人对生和死的看法大不像中国人那般忌讳和分得很开,他们欣赏死亡之美,对那种神神叨叨的玩法全民爱戴---不像中国对那种玩法只限定于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人,平常那都是十分避讳的,但印尼没有,宗教的仪规仿佛恍若神明的谕示,并不与死亡有多少关联,即便是死亡可能也是活着的另一种形式,好像没什么值得忌讳,也许是宗教力量启迪了人们对生死的平等认知。
(本文作者Moma 摄)
一群活泼好动、长短丰瘠的女子头顶扎了玩偶刺样一般的花环,上台狂舞起来---宗教风味浓厚,神神魔魔妖妖怪怪,仿佛开启了一场神魔人间的对话。我觉得诡异,一打听,果然,这舞叫做僵尸舞,怪不得神邪兮兮的鬼影踵踵的。望僵尸面门上贴符的那一个动作恐怕是人鬼分界的符号了---那个巨胖如象的女子把僵尸舞蹈演绎得最是入骨三分,当她自帖符箓由癫狂转入僵硬的瞬间即成为当天和这次旅游的经典瞬间。
漂流还没有结束---拉猪一般的汽车颠簸行进了一段距离后骤然停歇,原来是到了一处漂流的明河---一路向着大海方向,一路溪流潺潺汇入,河面越流越宽,偶有仄逼处必是深涧;河水或轰鸣或哗响或静流,回旋往复,不大清冽,有翻卷裹挟泥土的意味。
导游照旧让大家稳卧于皮圈之上,七八个连成一组,织成一个连环圈,告诫大家一定要互相扯紧筏子上的系带以保证吃水面积足够大,防止单个筏子被水流掀翻---河水确乎是深不可测的,这在漂流到末尾时分,几个胆大的想一探究竟时得到了证实---开阔处达几十米的河面,即使在靠近河岸几米的地方也够不到河床,不由惊惧啧啧称叹。
筏子漂流过陡峭的峡谷,像随命运漂流而下的一块浮木,任由颠簸呼啸和回旋。一组人彼此抓紧扣带,颠连沉浮---有胆小的女生失声尖叫,胆肥的男生强装镇定,手却扣牢了筏子的系带----放逐于狂野自然的未知旅行谁也不敢以身犯险。
河边夹岸耸峙的一座危岩从高处倾泄下一片雪白的瀑布,訇訇地注入河流,瀑水清澈如玉、清爽如漱。导游引导一组组队伍渐次感受瀑布的洗礼,分明有美猴王跃入瀑流的刺激和快意---瀑流灌顶裹挟、瓢泼浇下,瞬时环抱了整个身形,清冽舒爽,令人欲拒还迎、欲罢不能---一通瓢泼,舒爽醉人、清灵通澈,不由有倏然耳聪目明、通灵飘逸之感。
在河流一处回旋平缓之地,数十米高的危岩上飞翘着一个原木搭建的粗陋跳台,上面正立着一个如小象般壮硕的身躯,正是那个僵尸舞跳得仿佛神通的印尼女子。她举平双臂,颠晃颠晃,大叫一声,飞身跃下,仿佛一块巨石坠入水中,訇然巨响,激起几米高的浪花四散飞溅---这狂野的跳跃!---似乎从来无人闪念过心脏、抽筋等大煞风景的相关问题,可能也就日惹还有这样狂野如自助的深山野旅,恐怕以后未必会有了,确乎值得弥足珍惜了---真正可惜的是我们因一时缺乏从那高台跳下的勇气,从而就此错过,也许不会再有下次了。
(牛建辉 摄)
晚饭时分,到得一处山巅危岩之上的亭台用餐。亭台翘角飞檐古色古香,一应器具用度大器美观敞亮。探头前方,峡谷幽深莫测,绿意幽深莫测---却见远方一座黑魆魆的孤山巍然高耸,山间云雾折带环绕,恍若仙境佛域。或曰:此火山也。不知何时山顶聚拢来一抹浓黑如墨的云带,恰似丹青手泼墨上去的一笔,饱和充盈似欲滴出水来---少顷,云带的边缘竟瞬然向下面泅坠出几道水痕,仿佛倾翻了墨碟,訇然泅荡开来洇晕开来。一时岚烟飞渡,氤氲四集,几声巨雷响彻天宇夹带闪电耀目,似有一阵疾风过掠过亭子,夹带雨意。有知事者说快下雨了,于是大家一起往山下拥去。
刚到车前竟真的有雨点砸下,大如麻钱。
半天里气团翻卷,风云际会,大雨倾泄而下就在分分钟内。
汽车发动,车厢封闭,隐约听窗外闷雷连片,砸的天色提前黑了下来。东南亚云蒸霞蔚,水汽涵养福地,任何一块湿地都能滋生出一团云气升腾聚集---无数散乱的成团的水汽云雾随意在天空游弋交汇碰撞激荡,恰似热闹的街市,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磕磕碰碰,难免演绎一天的热闹。
瞬然,车窗外雨幕一片、天空乌黑一片、响雷滚滚一片,天色终于提前黑了下来。车灯分外的明亮了,努力向前扫射捅破雨幕;马达也似乎分外地响亮了,仿佛给自己壮着胆儿似的---汽车吼吼地叫着直向黑暗狂野的深处扎去。
【一个中国麻瓜展读了“婆罗浮屠”】
---走进“婆罗浮屠”的前世今生
狂野之旅粗疏而彪悍,居然没有领受到婆罗浮屠的日出的洗礼,错过了亲身体会金光普照下漫天神佛超度芸芸众生荡涤尘世铅华的恢宏域场,深以为憾!---听说那是千祥云集、万佛竞辉、飞鸟朝贺的盛景。在睡足饭饱之后,我才慢悠悠地踏足了这座震撼世界的佛域胜地---瞻仰文明遗迹到了“孙猴子到此一游”的境界,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虚荣,罪过罪过。
婆罗浮屠,被认为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山丘佛塔"。浮屠就是佛塔;婆罗,末马认为,它从来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发音---婆罗门、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核心教义是维护以婆罗门为第一等级的种姓制度)都是高贵特权的代名词,佛教初兴的时候也是和印度教等宗教绞缠在一起的,也有将种姓制度的教义归于佛教的说法---佛家的浮屠和婆罗扯上莫大的关系也就在理所当然了。
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19C初)《爪哇历史》中记载的婆罗浮屠的名字为Bore-budur---佛莱士认为“Budur可能对应于现代爪哇语中的Buda(古代的) ”---而在英文中佛陀读作buddha,两者发音颇为相似;“在古爪哇语中婆罗Boro源于古爪哇语bhara(尊敬的),婆罗浮屠就是尊敬的佛陀”;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也读作浮图、浮屠,后来用浮屠意指佛塔。
婆罗浮屠,被称为是爪哇岛东部日惹特区的第一名胜---日惹被称为爪哇文明的发祥之地---爪哇文明被称为印尼文化的灵魂。无独有偶的是,婆罗,在中国古籍中是与爪哇岛隔爪哇海相望的加里曼丹岛的别称之一,也叫耶婆提“大约公元414年(晋安帝隆安十四年),中国僧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提及耶婆提,根据史家的意见,认为此地是现今的加里曼丹岛”;然而,耶婆提也有被认为是爪哇岛的说法---‘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高僧法显大和尚及一艘两百人的商船在回国途中遇风暴漂流到耶婆提(中国古书中把爪哇或苏门答腊都称为“耶婆提”)’。同样的故事人物,同样的漂流地“耶婆提”,一说是加里曼丹岛,一说是爪哇岛,但总之没有脱离开爪哇海沿岸,爪哇和婆罗总是有绕不开的关系;中国古代也有把南洋统而言之称为婆罗洲的习惯。
这些现象,末马认为至少可以说明像一类寓意崇高伟光的语汇,如婆罗,还有如秦汉、唐、三宝、china等,总是会被人们有意无意拓展开来。
婆罗浮屠,名头十分之大,一如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宏阔,是南半球最大最古老的文明遗迹。
2012年6月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确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泰姬陵(另一说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吴哥窟并誉为:"古老东方的四大奇迹"。
婆罗浮屠据说由当时爪哇岛的统治者夏连特拉 (群山之王)王朝于约公元750年至850年间兴建,但并无文字记载。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包括民伕、工匠、建筑师、雕刻家、艺术家等等)历时7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耗费250万块岩石才建造而成---但建成不久火山爆发,佛寺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直到19世纪被荷兰殖民者发现并盗窃。
“婆罗浮屠的日出”,在2012年 “此生必看27景” CNN全球评选中排名第一,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欧洲游客不远万里,而我却与你擦肩而过,我为我的狂野和粗疏向你祭拜。
除了婆罗浮屠的日出,婆罗浮屠的神奇在于:它在一场环日惹城市毁坏严重的6.2级地震中独善其身---日惹附近的城市均造成严重的毁坏和人员伤亡,但婆罗浮屠安然无恙,也许是附近的活火山提前消解了地壳深处的能量,然而对神灵信仰者来说此种情形俱以为神力也。
婆罗浮屠的神奇还在于:佛塔建造的各部分比例可能具有历法、天文和宇宙观的意义----几乎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遗迹都要向凡人悬留一些难解之谜的诱惑。
我认为,婆罗浮屠的神奇还在于:从外观看,巨大无比的建筑竟是由未经粘合剂的数百万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一块块严密堆积拼接而成,有很多地方石块之间还偶有空气和蓝天的影子穿梭其间---试试积木搭建,你就知道这需要多么超卓的能工巧力。
远远望去,经历火山淬炼的婆罗浮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恍若"黑色的布达拉宫"---建筑恢宏、宗教特色浓郁,但浓厚的中国元素深蕴其中,如整体建筑的遮挡回旋结构无不折射出追求含蓄、移步换景的中国式哲学和审美----而西方哲学和审美则是以直白表述和一览无余见长的;很多佛像的造型明显有熟悉的中国式面容和微笑,道具和陈设也有不少中国风特色的,如,入口两侧的守门石狮,它有着原始狂野、稚嫩朴拙的写实风格,还不具备现代写实技法(以西方写实艺术为代表)表现狮子狰狞凌厉入木三分的凝炼和概括,可能正好能证明这是8世纪工匠的手艺;此外,中国式吉祥狮体格壮硕、一头云鬓的呆萌风格亦展露无遗,如果不是历史的巧合,那很有可能是华夏文化的流觞---据历史记载,自古老年代,中国元素即早已融入婆罗南洋---范晔《后汉书》载:“东汉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爪哇西部的叶调国派使者从九郡之一的日南郡上岸到洛阳向东汉朝廷进贡,这是爪哇古国与中国人民友好来往与贸易历史的最早记载”;‘公元411年高僧法显大和尚及一艘两百人的商船在回国途中遇风暴漂流到耶婆提(即今爪哇或苏门答腊),法显弘法讲经,被华人奉为"先帝公祖",享后世爪哇各地华人烟火’。说明在婆罗浮屠建造的至少四百年以前,华人在爪洼岛的活动已经十分活跃,参与国家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也在情理之中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