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与不惊

上卷 第四十一回 第十三节:

【原文】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hān hōu】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脏了床帐。”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命他坐了,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刘姥姥答应知道.又与他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那刘姥姥吓的不敢作声.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一时贾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摆晚饭.贾母因觉懒懒的,也不吃饭,便坐了竹椅小敞轿,回至房中歇息,命凤姐儿等去吃饭.他姊妹方复进园来.要知端的——

【端木持易见解】

李白有一首诗,叫《夜宿山寺》,诗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我最早对“惊”有感悟的诗了。

苏轼有一首词,叫《水调歌头》,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我最早对“恐”有感悟的词了。

后来学问稍高一点,学了另一首词,也是《水调歌头》,词曰:“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此,知道不是别人总来“惊”自己,自己也可以惊别人。

惊的繁体字是“驚”,原意是指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的样子。其核心在于“突然”,就像刘姥姥突然睡到了宝玉的床上,这惊到了袭人,也惊到了刘姥姥自己。她们俩都非常害怕再惊到更多人,从而惊动宝玉,惊动王夫人和贾母。所以二人合谋,把这事儿掩盖了下去。

诸位,我们的重点不是要看“惊”,而是要看如何“不惊”。你惊的如果只是骡子和马,或者是自己,那倒还好。如果惊了龙王,惊了天庭,惊了神仙,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小人物的求生法则就是“不惊动”那些大人物。怎么不惊呢?就是不说话,就是不乱动,如果不小心说了,也要赶紧压低声音,甚至捂住嘴;如果动了,也要赶紧想法把痕迹擦掉,不敢久留。一句话,就是小心谨慎,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说话,不折腾,不去碰。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让大人物安安稳稳,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我们就要一辈子唯唯诺诺吗?

特别是,我们要想一个问题,为啥上面就不能碰呢?对下面的人,就能去拆,去碰,去赶,去抢呢?

曹操为啥成功?因为他定了一条有名的规矩,行军时如果马踩了农民庄稼就要砍头;红军为啥成功?因为他们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不惊民,专门惊大户。不惊大户,不惊天庭,而总是让天上的大户打雷下雨,欺负小民,则非失败不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就是这样的。

大家看,惊与不惊,关键看惊谁。相安无事最好,但如果非要惊,怎么办?你惊别人,别人难道不还击?你拆了鸟窝,鸟就非来袭击你;你惊了骡子和马,骡马非踢你不可。

有时候我们总想不惊,但总是被惊;那我们是不是也能学会还击呢?你惊了我,我就必须还击,也惊一下你不可。

希望我们能安稳活着,别总是来惊吓我们,谁惊吓我们,我们就让他们也不得安生。这才是好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