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五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4.4.鉴别诊断

PPPD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急性触发事件的慢性后遗症、发作性触发事件的反复发作、慢性触发事件的持续性症状、其他可导致持续性头晕/不稳的慢性前庭综合征、其他内科或精神心理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鉴别诊断要点如下所述。

4.4.1 急性触发事件的慢性后遗症

部分PPPD患者的触发事件为急性疾病,这些急性触发事件可能存在慢性并发症(例如由前庭神经炎或卒中所致的持续性前庭失代偿状态)。在此种情况下,诊断时临床医师需要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仅由PPPD所致,还是为急性触发事件的慢性并发症,或者由两者共同所致。对于上述问题,需要临床医师细致地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全面地评估患者的代偿状态。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和不稳的临床病史,并且直立姿势、躯体运动以及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可导致症状加重,加上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提示代偿良好(例如无自发眼震以及甩头试验、摇头试验、踏步试验无异常)表明PPPD是唯一的有效诊断。相反,如果患者没有持续性眩晕,但存在反复发作的头动诱发性眩晕或不稳,并且临床检查提示代偿不良,此类患者不支持PPPD诊断。第三种情况是头部运动诱发的症状加上持续性头晕以及对于躯体运动反应过度敏感,并且实验室检查提示代偿不良,此种情况表明PPPD和前庭失代偿状态共存。

4.4.2 发作性触发事件的反复发作

部分PPPD的触发事件为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和BPPV等发作性前庭疾病,但此类疾病所致的临床症状与PPPD的特征性症状(持续性波动性头晕、不稳)不同。当此类发作性疾病与PPPD共病时,正确地诊断需要临床医师识别每一个疾病发作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在PPPD的背景下,这些发作性疾病通常伴有一些特征性的前庭症状,如前庭性偏头痛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性眩晕伴头痛、畏光、畏声,伴或不伴视觉先兆的偏头痛样症状,BPPV表现为短暂性位置性眩晕,或梅尼埃病表现为眩晕、耳鸣和波动性听力下降。

4.4.3 慢性触发事件的持续性症状

部分PPPD患者的触发事件为心脏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抑郁以及脑震荡后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此类疾病可导致慢性头晕或不稳,可与PPPD共病。当此类疾病单独存在时,与PPPD不同,其临床症状受运动诱发的影响较小。在此种情况下,鉴别诊断策略是仔细评估患者的临床病史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判断患者临床表现是否符合PPPD标准A-D,进而确定何种情况能更好地解释患者的症状(例如PPPD、慢性触发事件,或PPPD与慢性触发事件共病)(标准E)。

4.4.3.1 慢性焦虑和抑郁

广泛性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引起的慢性焦虑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头晕,抑郁也可引起头晕,可根据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断。在前庭症状颇为常见的神经科、耳科以及初级医疗保健机构,简单的自评量表为筛查精神心理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7 项广泛性焦虑疾病量表(GAD-7)可用于筛查病理性焦虑。9 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可用于筛查抑郁症。14 项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可同时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评价的异常,提示焦虑或抑郁可能为患者前庭症状的唯一原因或与PPPD共病。正如注释5 所述,PPPD患者可因持续性前庭症状的“伤害性”本质特征而主动回避导致症状加重的诱发情景。此种趋避现象可被视为患者应对疾病的一种不良行为替代策略,但这种现象并不需要给予额外的诊断。然而,如与恐惧相关的症状加重、失能、担心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反复影响日常活动的中重度回避行为,则可能为恐惧症的表现。对于应单独诊断为PPPD或者单独诊断为恐惧症(如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性头晕恐惧症),还是诊断为两者共病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符合PPPD诊断标准A-D以及恐惧症的诊断标准。生活困顿或近期的压力事件不能作为支持或排除功能性疾病(包括PPPD)或精神心理性疾病诊断的证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负性事件在结构性、功能性、精神心理性前庭疾病患者中均普遍存在。此外,在缺乏明确的压力事件的情况下,恐惧症和广泛性焦虑症也经常发生。因此,不论患者是否存在负性事件,PPPD 的诊断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符合其诊断标准。

4.4.3.2 脑震荡后综合征

由创伤性脑损伤或颈部挥鞭伤所致的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除了表现为认知症状、头痛、情绪不稳及失眠外,也可常常出现慢性头晕症状。对于此类患者,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PPPD诊断标准,就应给予PPPD的诊断。根据是否存在其他损伤后遗症决定是否给予其他额外诊断。另一方面,若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符合PPPD诊断标准,就不应给予PPPD的诊断。

4.4.3.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导致头晕。CSD的相关研究表明,最易触发PPPD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I型神经心源性(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此类情况在青少年及青年患者最为多见。相比之下,在老年患者中,由神经科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例如自主神经病)所致的直立不耐受(伴或不伴低血压)更为常见,它可能为导致头晕的众多疾病中的一种。相较于PPPD患者,神经心源性晕厥、POTS以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更易表现为明显的直立性及劳累性头晕。但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与PPPD存在重叠,因此鉴别诊断取决于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值得关注的是,PPPD不会导致血压或心率的改变。当静止坐立时,复杂或移动视觉刺激不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产生不适感。这样,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时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及坐立时对于视觉刺激的敏感性有助于更好地鉴别PPPD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判断两者是否共病。

4.4.4 其他慢性前庭综合征

PPPD需要与双侧前庭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例如下跳眼震综合征、其他小脑病变)、登陆综合征(MdDS)等慢性前庭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

4.4.4.1 双侧前庭病

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BVP)可以通过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性改变与PPPD相鉴别,例如BVP患者常发现双侧甩头试验阳性,以及双温试验、正弦谐波转椅、视频头脉冲(vHIT)检查常提示双侧反应减低。患者的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提供额外的线索,但这些不是决定性的。例如,30%~40%的BVP患者会出现振动幻视,但PPPD患者不会出现振动幻视症状。对于PPPD患者,即使患者静止坐立时也会因为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环境而出现症状加重,而BVP患者静止或坐立时症状最轻微。

4.4.4.2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累及姿势和步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小脑退行性变、下跳眼震综合征和小血管白质病变,患者在尚未出现明显的运动症状之前就可表现为在站立或行走时出现头晕或不稳。当此类症状缓慢出现,尤其是缺乏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环境导致症状加重的线索时,应警惕PPPD并不是正确的诊断。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鉴别诊断方法是进行随访(通常6~12个月),在此期间临床医师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由患者记录症状日志。当处于直立姿势时,双侧周围神经病变和直立性震颤患者均可出现头晕、不稳,但当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及复杂视觉环境中时,此类患者的症状不会出现加重。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更多表现为感觉减退和疼痛,或者为多种背景疾病中的一种,并不是头晕的唯一原因。直立性震颤患者通常在静止站立时(例如在超市站着排队)出现不适,坐位或行走时症状缓解。可以通过下肢肌电图或姿势描记检查识别患者特征性的13~18Hz小腿震颤而对直立性震颤进行诊断。

4.4.4.3 登陆综合征(Mal de debarquement syndrome,MdDS)

MdDS是一种由乘船、飞机或汽车旅行所诱发的持续性不稳,通常持续数小时。MdDS的特征性表现为在被动运动(例如乘车)状态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而当在运动停止后患者症状加重。这种临床表现模式与多数PPPD患者相反,尽管少数PPPD患者在适度运动(如在平坦路面上骑自行车、中等速率行走)时症状短暂缓解。少数研究报道存在自发型MdDS,此类患者多数伴有偏头痛或焦虑等合并症。MdDS与PPPD的主要差异在于对治疗的反应性。通常,MdDS患者对于前庭习服训练或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PPV、SMD、VV、CSD以及PPPD对前庭习服或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等治疗疗效显著。

4.4.5.药物不良作用

处方药、非处方药、膳食添加剂均可引起头晕/眩晕、不稳。由新服用的药物或改变正在服用药物的剂量所致的前庭症状可能会触发PPPD。

4.4.6 前庭症状的其他表现形式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患者的确存在持续性前庭症状,但是患者的前庭症状(例如持续不变的眩晕、不稳或头晕、同时在多个方向上的复杂身体运动感、大部分视野为万花筒式的旋转运动感)既不符合PPPD的诊断标准也不能被归类于目前已经明确定义的其他慢性前庭综合征。通常,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缺乏明确的加重/缓解因素。目前,此类前庭症状尚未得到系统性研究,但其持续存在、恒定不变、异常复杂的特点使其有别于与结构性前庭病变、焦虑/抑郁以及PPPD所致的发作性或波动性前庭症状。在多数患者中,此类前庭症状常伴随着疲乏、疼痛等慢性躯体症状,这也提示此类症状可能是更广泛的躯体化障碍或躯体痛苦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

4.4.7 步态异常、跌倒和近乎跌倒

PPPD患者行走时可出现从一侧倒向另一侧的感觉。步态检查可以发现PPPD患者步速降低或呈谨慎步态。一项关于行走力学的研究发现,PPV患者步速减慢、步幅缩短、双脚与地面接触时间延长,这些步态改变可能与患者维持平衡的信心降低有关。并且,相关研究表明,CSD患者的姿势、步态异常与其他功能性步态障碍不同。PPV或CSD的诊断标准中从未包括跌倒或近乎跌倒。因此,反复跌倒或近乎跌倒、显著的步态异常提示存在结构性或功能性步态障碍。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疾病可能与PPPD共病。

4.5.流行病学

目前尚缺乏针对于PPPD的流行病学研究,但临床医师可以通过PPV、VV、CSD 以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后慢性头晕的相关研究估算PPPD的患病率及发病率。

4.5.1 PPPD患病率

三级医疗中心中PPV和CSD相关的临床流行病数据表明,以前庭症状就诊的所有患者中PPV/CSD 约占15%~20%,在成年患者中为仅次于BPPV 的第2 大常见疾病,在青年患者是最常见的疾病。PPV、CSD、PPPD 患者以女性多见,就诊时平均年龄为40 岁,年龄涵盖范围广,自青少年至中老年均可发病。患者就诊时平均病程约4.5 年,但部分患者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疾病所致的个体残障程度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可很少受限,但仍有部分患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无法工作。

4.5.2 PPPD发病率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PPPD 具有较高发病率。此外,目前尚没有触发事件为内科或精神心理疾病的PPPD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然而,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由焦虑触发的CSD的临床病程和治疗疗效与急性前庭疾病触发的PPPD 相似,表明PPPD 患者的临床病程与触发事件的类型无关。对于PPV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仅有极少数患者的症状可自发缓解。绝大多数患者呈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且,3/4的患者合并有焦虑或抑郁。因此,不论触发事件是何种类型,若不给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存在。
由于尚缺乏PPV、SMD、VV、CSD 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心与一般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因此PPPD在初级保健中心及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尚不明确。
4.6 PPPD可能的病理生理过程

基于PPV、SMD、VV、CSD的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可能同样适用于PP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

①焦虑相关的人格特质为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②对触发事件急性症状的高度焦虑和警觉为其初始病理反应;

③姿势控制策略的改变、多感觉信息的整合异常、空间定向系统与威胁评估系统的皮层整合异常、可能为患者症状持续存在的机制。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所有上述机制必须要在符合PPP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进行验证以及进一步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4.6.1 可能的危险因素

Brandt、Dieterich 等最初的观察性研究表明,PPV患者可能具有强迫性人格特质。随后,使用客观心理测量的相关研究发现,具有焦虑相关的神经质及内向性格特质的个体患CSD的风险升高。高度神经质在PPPD相关报告中也得以确认。相比之下,那些适应力强、乐观、坚信生活有意义的患者在急性触发事件后演变为持续性头晕的风险较低。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在前庭症状发作前就存在焦虑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者,在前庭症状发作后患者演变为持续性头晕或CSD的风险较高。此外,在焦虑患者中,前驱的前庭疾病病史与SMD的发生相关。上述研究表明,焦虑相关人格特质、焦虑症个人史及家族史可能为促使患者在相关触发事件后演变为PPPD的独立危险因素。

4.6.2 初始病理生理反应

3项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急性前庭神经炎或BPPV发作期及发作期后对于头晕的高度焦虑,对于预测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出现持续性头晕具有重要价值。与发作期及发作期后患者外周前庭功能或前庭-眼反射功能受损的程度相比,这些最初的心理反应对于长期预后的影响更大。此外,对于CSD患者,在触发事件发作后8周内开始接受3个疗程的认知行为治疗,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头晕症状及回避行为显著减少。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在PPPD的演变过程中,对触发事件的高度焦虑性反应可能为其最关键的初始病理生理反应,早期的针对性干预可抵消这个效应。

4.6.3 姿势控制的可能改变

多项研究表明,静止站立时PPV患者的姿势控制发生改变,表现为高频率低振幅的姿势摆动,与患者小腿肌肉的共同收缩有关。针对于CSD患者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健康受试者只有在平衡需求增加或躯体平衡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如站在高处),躯体才会采取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相较于健康受试者,PPV患者在执行平衡需求较低的任务时即采用这种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可能与患者姿势控制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阈值较低相关。Brandt等报道了1例患者从急性前庭神经炎发作演变为PPV的疾病转归。该研究发现,由急性眩晕症状向慢性前庭症状的过渡与患者高频率低振幅的姿势摆动出现的时间相同。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明确这种姿势控制策略在PPPD患者中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该姿势控制策略与患者临床表现特征,特别是与患者姿势症状的相关性。

4.6.4 与视觉依赖的相关性

Bronstein等的研究表明,VV患者具有视觉依赖现象,即更多地依赖视觉信息进行空间定向。Cousins等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在急性前庭神经炎发作后,相较于无慢性症状的患者,存在慢性头晕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视觉依赖。Redfern等发现在给予移动视觉刺激时,伴焦虑的SMD患者比单纯焦虑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身体摆动更加明显。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明确视觉依赖现象在PPPD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与患者临床表现特征,特别是与患者视觉症状的相关性。

4.6.5 大脑关键脑区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的改变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完成了CSD和PPPD的首次神经影像学研究。第一项研究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方法,通过给予听觉诱发前庭刺激探讨CSD患者前庭、视觉及焦虑相关脑区的局部功能活动及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相较于人格特质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CSD患者顶-岛前庭皮质(PIVC)、海马、前脑岛、前扣带回、额下回的激活降低。PIVC与前脑岛、前扣带回、海马的负性功能连接增强,前脑岛与枕中回的负性功能连接增强。第二项研究[88]采用fMRI的方法比较女性PPPD患者与急性前庭综合征(即典型PPPD 触发事件)后无后遗症的女性受试者之间脑功能的差异。给予诱发负面情绪的静止图片刺激后,PPPD患者前扣带回(与焦虑相关)、楔前叶激活减少。在控制心理因素等混杂因素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这些早期结果表明,PPPD患者负责高级空间定向、威胁评估、多感觉信息整合相关脑区的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较正常人减低,可能会导致姿势控制系统与凝视系统整合异常。这些研究结果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观察研究结果是否稳定,并且进一步探讨脑功能改变与临床表现特征的相关性。

5 补充评论

在PPPD诊断标准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专家委员会力求得到广泛的支持。它不要求全体一致,但要求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多数。如果后者就足以制定诊断标准或编写治疗指南,那么对于临床医师、科学团体和一般公众来说,少数人的建议将会丢失。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本共识也尽力呈现了少数专家的一些建议。行为小组委员会成员及顾问就PPPD诊断标准及PPPD 与SMD、VV、CSD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达成了一致,但未就PPPD与PPV的相互关系达成一致。SMD、VV被认为是PPPD的临床症状,两者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它们构成了PPPD诊断标准B,但症状在其他情况下也可出现加重。PPPD的定义与其他医学领域中功能性疾病(例如功能性胃肠病、纤维肌痛)的定义相似,均由其核心躯体症状定义,而非相关的精神心理学特征。CSD正是在基于PPV的部分临床特征基础之上,并且在此方向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然而,相较于CSD,PPPD的定义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因此PPPD目前已经完全取代了CSD。小组委员会成员及顾问认真讨论了将PPV作为PPPD临床亚型的提案。然而,小组委员会成员对于此提案的意见分歧较大。其中,支持此提案的观点主要基于PPV 定义的丰富性,其定义中包含影响患者临床表现的人格特征及精神心理症状(特别是恐惧症状)。此外,经过近30年的研究,现已对其临床病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识别了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反对这一提案的观点包括构成PPV诊断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及人格特质三者的组合在临床工作中难以实施,并且还可能需要根据新的研究进行更新。此外,将PPV作为PPPD的临床亚型但并不验证两者的相互关系会给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带来困惑。最终,经过投票表决,小组委员会反对将PPV作为PPPD的临床亚型。机制研究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如图1 所示)。尽管结构性和心理性因素影响它的演变,但PPPD 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如果临床医师没有捕捉到患者临床病史的动态改变(标准C),而是仅使用标准A和B作为PPPD简化版诊断标准,就会夸大PPPD的发病率(标准D)以及导致鉴别诊断细节的缺失(标准E)。如果临床科学家不能够正确把握PPPD的动态演变,就会混淆PPPD的本质特征及病理生理机制。

图1 PPPD可能的机制

(李康之等译[1]

注:PPPD被认为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如箭头所示)。在约70%的患者中,PPPD 由结构性前庭综合征(例如前庭神经炎、BPPV)或其他内科疾病所触发(黑点a)。那些尤其伴有高度焦虑和机体过度警觉的急性事件触发的患者更易演变为PPPD(即如箭头所示,最初的结构性病变经过短暂的精神心理阶段过渡,最终演变为慢性功能性疾病)。焦虑相关的人格特质或前驱存在的焦虑可能会增加演变为PPPD 的风险。在约30%的患者中,PPPD 始于急性心理创伤(黑点b),之后进展为功能性疾病。PPPD可以与结构性或精神心理性疾病共存,这些患者可能同时涉及功能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及结构性疾病的参与。PPV中包含焦虑相关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标记√),而在PPPD中它们分别被认为是易感因素和合并症。

参考文献

1.李康之、刘博、顾平等. 持续性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63-72.

原文下载可点击: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commit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 of the B´ar´any Society

[往期回顾]

【上篇】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篇】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二 —梅尼埃病

→ 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三 —前庭性偏头痛

→ 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四 —前庭阵发症

【上篇】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和简要解读之五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作者介绍

链 接

新华医院听力障碍
及眩晕诊治中心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是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中残联及上海市人工耳蜗植入基地、卫健委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基地、卫健委助听器验配师培训机构、国际听觉与平衡学院(上海站)、新华-渥太华听力言语障碍诊疗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之一。中心拥有医师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4名、博导1名、硕导1名;还有8名技师,其中硕士2名。

中心率先在上海开设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专科门诊,并专门成立了眩晕内科和外科病房以及“眩晕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各类常见及疑难耳聋、耳鸣及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中心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测、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和设备。在婴幼儿及成人的听力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开展了系列的主客观听力学检查和人工助听干预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精准诊治。在眩晕疾病诊治方面,相继开展了系列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前庭功能检测技术,可以满足各类外周及中枢眩晕疾病的精确诊断及疗效评估。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致力于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测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的规范化,提倡为各类耳聋耳鸣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和优质的一条龙模式服务。

新华医院听力眩晕微信平台依托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自2014年开通以来,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广泛关注。2018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7400)”资助,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兼具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听力眩晕医学领域科普微信公众平台,截止2021年6月23日,已发表原创科普文章397篇,关注量24050人,点击人次182.3万,清博指数406.95。

优势特色
  • 各类眩晕疾病的内外科综合诊治
  • 各类前庭功能检测技术
  • 婴幼儿全频率段听力测试及评估
  • 成人及儿童各种难治性听力障碍疾病的诊治
  • 人工耳蜗植入的人工听觉技术
  • 婴幼儿及老年人助听器验配
  • 先天性耳聋分子遗传学临床诊断与咨询
开展的各项专业技术

1.系统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技术,开展目前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各项听力学评估检测方法,如常规纯音及高频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及宽频声导抗测试(WBT)、咽鼓管功能测试(TMM)、言语测听(包括噪声环境下言语测听)、婴幼儿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等行为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骨导ABR、频率特异性ABR(tb-ABR)、耳声发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耳蜗电图(EcochG)、耳蜗微音电位(CM)、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AEP)等。开展侧颅底手术中的听觉监护和耳蜗植入术中的电刺激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EABR)。

2.系统而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拥有完备和先进的前庭及平衡功能障碍检测系统:包括眼震电/视图、主观垂直/水平试验、冷热实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甩头抑制试验(SHIMP)、多种刺激方式(气导声刺激、骨导振动刺激、直流电刺激和Tap刺激)诱发的颈肌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VEMP和oVEMP)检查。

3.接受各医疗机构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转诊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验配婴幼儿助听器,通过听觉言语评估量表、视觉强化测试、游戏测试等手段评估验配效果以达到助听后最佳效果。建立了完善的婴幼儿个体化家庭康复指导模式。

4.根据听力状况,为先天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前的儿童,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的成人验配及调试助听器,开展专业的老年人助听器验配工作,具备完善的助听器验配后随访制度,通过验配前的听觉言语评估及验配后的声场测试等,为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优质周到的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日常维护服务。

5.人工听觉植入前评估和植入术后调机,开展适合不同类型听力损失的人工听觉植入项目,包括人工耳蜗、骨锚式助听器(BAHA)和骨桥(Bone bridge)、中耳植入等植入前听力学综合诊断评估。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客观检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机。对人工听觉植入患者制订术后系统、个性化的调机方案,对患者分阶段进行效果评估。结合听觉言语评估量表、行为测听等,完善对听觉言语家庭康复的指导。

6.开设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门诊。近年来为逾2000例先天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耳聋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婚育指导,与市科委、卫健委、残联合作,针对上海地区遗传性耳聋不同目标人群分别确定了耳聋基因突变图谱,确立了常见致聋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多种策略,建立适应多种样本来源、不同技术特点、多层面检测验证的遗传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诊断技术体系,为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7.制订梅尼埃病序贯性治疗流程、以及个体化综合性的诊治方案,建立“耳内科与耳外科”的联合模式,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

8.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体化远程指导的前庭康复平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并实时在线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定期在线评估及随访,满足各类眩晕患者的前庭康复诊疗。

9.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复位,开展BPPV的临床诊断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通过1080P全高清眼震视频采集,记录清晰实时眼震变化,精准定位6个半规管耳石情况,并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典型及难治性耳石的复位治疗,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安全和有效。

编辑:佳丽

(0)

相关推荐

  • 前庭神经元炎之鉴别诊断

    导读前庭神经元炎是临床眩晕常见的原因之一,而眩晕可见于许多疾病,所以前庭神经元炎需要与脑血管病.脑干脑炎.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偏头痛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鉴别. 前庭神经元炎是临床眩 ...

  • 可治性罕见病—非综合征性耳聋

    一.疾病概述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1%.-3%[1].耳聋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60%以上的新生聋儿是由遗传因素导致[2].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耳外组织的 ...

  • 结石姐的“梅尼埃”病,你听说过吗?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马嘉怡 前段时间,美国歌手Jessie J在社交媒体公布自己患有梅尼埃病的消息,自述因为疾病,至今无法完整的演唱一首歌曲."梅尼埃"也因此广泛进入大众的 ...

  • 梅尼埃病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梅尼埃病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 蓝十字脑科 | 警惕“未老先聋”,神经外科沈建康教授提醒:这或是听神经瘤作祟

    "听"与"说"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上了年纪的老人,随着听觉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常常会出现"耳背"(即老年性耳聋).而一旦出现持续性.顽固 ...

  • 前庭性综合症

    前庭功能紊乱与美尼尔综合症的区别 前庭功能紊乱是内耳前庭受到过度刺激而产生.由于坐车,船及飞机不规则的颠簸引起,使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或嗅到不良气味,亦为诱发因素.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单侧耳聋伴耳鸣 ...

  •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研究进展

    作者:姜山,肖辉,陈隐漪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综合征,以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感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 ...

  • 2020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诊断标准: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作者:李康之 刘博 顾平 杨旭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 本文介绍了在前庭疾病国际分类中归类为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 ...

  • 新民事证据规定系列解读之五: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

    作者:李馨 田园 何溪滢 钱鹏飞 李欣龙 系列序言 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在第六章中以11条立法条文,对证据制度第一次作了系统性专门规 ...

  • 阴阳起源概念解读之五:《易经》六千年前的人工智能算法

    现如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专家学者张口闭口都是算法,很高深的样子,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用计算机模拟控制万物,核心就是一大堆前提条件,加入一大堆数学公式.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绿灯亮,芯片就控制汽车内的 ...

  • 中国画简要解读,花鸟画中“画面层次”的表现

    花鸟画注重层次的前后,而不重远近距离的表现.如果说山水画重视表现深远.第三维空间,那么花鸟画是在一.二维空间里做文章,强调平面布列.层次掩映.层次衬托,不强调远近变化.我认为这是花鸟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

  • 阴阳法进阶学习解读之五

    干支分论,是极为隐秘的内容,浸润命理多年的老手,很可能以为是民间所论的大运干支要上下五年分看.不经点拨,怎么分,怎么论,那是不知道的.不经过细心揣摩,就算解读了,点拨了,可能照样是一头雾水. 不明白不 ...

  • ​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系列解读之五

      "关于非典型担保"及"附则"部分重点条文解读 一.关于所有权保留.在分期付款买卖中,当事人约定在标的物交付买受人后由出卖人继续保留所有权的情况在实践中较为常 ...

  • 《兰台妙选》象意解读之五

    2018年4月在西藏林芝地区拍摄的山涧 作者:薛刚 剑光射斗牛那篇解读发出后,有读者留言提供了一个八字:庚辰  己丑  甲戌  癸酉,这个人目前就读于某省重点师范大学,尚未发现有什么特殊之处.在这里提 ...

  • 虞翻对卦名、卦画、卦序的简要解读

    虞翻:三国吴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字仲翔,研究经学,精通<易经>,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虞翻解易不尽依孟氏,注重发明互体.逸象.半象.旁通诸说属汉象数学系统.陈寿(见<三国志& ...

  • 太极拳“十八在诀”解读之五 | 进在云手 退在转肱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进在云手 退在转肱 这两句既讲进退手法,也讲进退步法."进"是前进之意,"云手"是指手或手臂的技术动作,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