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预走向预防:阅读障碍的干预-反应模型
阅读障碍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发生率约在5%~15%,也就是说平均每7~2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阅读问题。前几期推文中我们提到“等待-失败效应(什么是阅读障碍)”,这种效应可能使得孩子出现阅读障碍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从而错失了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有阅读障碍风险的儿童没有被及时鉴别并得到相应的干预,这会使得他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从而更加不愿意阅读;而阅读经验的缺乏,返回来又会加重阅读困难的严重程度,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会使这些学生的阅读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难以矫治,即“积累效应”。
阅读作为个体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能力也是儿童从事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早期阅读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儿童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时出现困难。这种逐步弥散性的落后可能会对儿童的情绪、自我认知乃至社会交往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国际上阅读障碍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从干预走向预防,即改变在孩子被诊断为障碍之后再提供矫治的做法,而是在孩子仅表现出存在风险时便进行干预,尽可能早地帮助可能存在阅读障碍风险的儿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他们的阅读困难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干预-反应模型(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 RTI )就是其中一种鉴别和干预并重的模型。
作为一个重要的障碍干预模型,干预-反应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干预。也就是说,干预-反应模型在鉴别孩子是否存在阅读障碍的同时,也在对这些孩子中可能存在阅读障碍风险的孩子进行干预。该模型将评估与干预紧密结合,检验教师教学(干预方法)和学生表现(对干预的反应)二者之间的互动,以两者之间互动的多次数据结果为基础,指导下一步教学。概括而言,该模型大致包含三个层级:
该阶段采用小组的形式,基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以与阅读紧密相关的认知技能训练为核心,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密集而专门的干预,属于补充干预层级。在干预期间,教师记录并监测学生的进步情况,干预强度大于第一层级。如果该层级的教学与干预对学生仍没有任何帮助,学生就会进入第三层级。
总的来说,干预-反应模型的核心要素是在给予学生教学干预的同时,监测学生的阅读表现是否有进步。如果学生在该层级的帮助下进步较小,那么学生就会接受强度更大的下一层级干预。当然,层级变化也并非是不可逆的,如果学生在某个层级的干预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教学中或者接受强度较小层级的干预。干预-反应模型避免了“等待失败效应”和“积累效应”,可以较早地发现有阅读障碍倾向的高危儿童,为及时进行干预赢得了宝贵时间。
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