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病例话:藏头露尾

制谜拟面,将成句诗文中个别字眼,或删或改,以回避谜底,这就叫“藏头露尾”。灯谜的面底扣合,首忌字眼相犯,所以制谜人为以面纳底,有时将面上与底相同的字删改,避同扣合亦是情理中事。孙笃山在《惜今轩说谜》中说:“谜面宜增损成语,以求合拍,亦是一法,但不得与原文事理相背。”可知前人对于删改原文亦不以为非的。为回避底字,有些作者干脆将面句相犯字眼挖删挂出,有人称此种制法为“缩脚句法”。

例 1:萧何韩信(射人名) 张继

评释:向来萧何、韩信、张良,并称“初汉三杰”,今以萧韩挂面,使人“略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

例 2:政事冉有(射四书句) 子路共之

评释:《论语・先进》:“政事:冉有、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子路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这里只挂出“政事冉有”,一眼就看出漏去了“季路”,即能找到谜底来猜射它。

以上二例就是明显的为避犯而删缩原句,这种谜之所以最为易猜,就是因为有所藏匿,反而露出它所藏的东西来,知道原句的人可从它露出的尾巴揪出它的头来。

(0)

相关推荐

  • #每日学论语#6.8【2016-11-11】

    #每日学论语#6.8[2016-11-11] [原文] 季康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8

    雍也第六 八 季康子问(1):"仲由可使从政也与(2)?"子曰:"由也果(3),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4)?"曰:&quo ...

  • 子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 ...

  • 谜病例话:当头用典

    制作指事用典的谜,除忌错典.杜撰外,还有一大忌病,就是"当头典".所谓"当头用典"是指以其人其事为面,而谜底转入此人此事,原典扣合而无别解之功者.杨炎木先生说过 ...

  • 谜病例话:晦涩艰僻

    灯谜创作出现"晦涩艰僻"的现象,是与灯谜本身的性质分不开的,因灯谜是以"诡谲指事"的形式出现的,诡谲太甚则犯"晦":它还有"纤巧弄 ...

  • 谜病例话:支离杂凑

    "支离杂凑"是制谜的常见病,主要表现在将谜底支解.分节来迎合题意,或将谜面曲意别解,断扣谜底,或制面纳底"运法"不一.这类谜,面底对扣之后,义离气断,读不成文, ...

  • 谜病例话:扣意未尽

    制作灯谜,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面和底的相对扣合来完成谜意.如果以面扣底出现剩字,或者以底释面尚有余义,未能对释切合的,统称"扣意未尽". 例:死有泰山鸿毛之别(猜物理名词) 比重 ...

  • 谜病例话:神气不即

    灯谜的扣合,讲究浑成.浑成包括面底字义.词意.神气各方面的吻合无间.在制谜过程中,往往出现表里既扣合不紧,又未能传得其神,因而失去了自然的情趣,这样就成了"神气不即"的病谜. 例: ...

  • 谜病例话:通假相犯

    通假也称通借,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习惯上也称假借.通假字入谜是与谜同生的,因灯谜是文义谜,古文多通假.因为通假字更具别解条件,所以制谜人都乐意使用,或用于面,或用于底,有以通义出之而释以本义, ...

  • 谜病例话:用格相犯

    灯谜面底扣合,有借助谜格的调整而完成的,经调整后的谜底出现与面上相同的字部,这就是"用格相犯". 例:为公保千金(猜五言唐诗句) 白头宫女在 [评析]在谜底用格,这是谜人弄巧,属主 ...

  • 谜病例话:一字二用

    灯谜是文义谜,谜面与谜底的扣合,全仗字义间的替贴对释,讲究面无赘意,底无余义,虽作别解也须注意每个字在谜解中的作用,交代分明.故无论谜面还是谜底,其间个别字眼,若在对释时要起两种解意,这就犯了一字两用 ...

  • 谜病例话:歇后非谜

    有些谜作,谜面与谜底扣合,类似歇后语,虽很谐趣,但没有别解,缺乏谜味,灯谜行家称之为"歇后非谜". 这里举一个歇后语,及据此歇后语创作的灯谜,以见两者之区别. 歇后语:围棋盘里摆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