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由将成为2021年最值钱的自由!

2021年第5篇

店长好,我想知道家长不允许我害怕或者生气合理吗?

我妈从小就不允许我有害怕的东西,会对我害怕的时候的那种表现嗤之以鼻,在她那里我得不到安慰反而会被嘲笑。

比如我怕狗,小时候在路上大老远看见了,我会躲到妈妈身后抱住她的胳膊和手。但是她会甩开,说“你看看你这点胆”这样的话。我就会愣在原地,不敢跑也不敢走。因为知道跑了狗会追,直到狗离我很远了我才敢动。

然后还有一位糖丸的投稿跟Ta特别相似。Ta也说,我要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的情绪有点起伏,父母就会认为我在生气,我就会被他们骂、被他们念。

但是弟弟就可以。他就可以有情绪,他就可以有起伏。我妈总是让我和她敞开心扉,可是真的当我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也爱搭不理呀!我知道他们爱我,可是我感受不到。

现在我就尽力让自己保持快乐,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忘掉。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难免会崩溃。那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在外面我们要时刻控制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已经很辛苦了。在家里边父母也不让表现出情绪。那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情绪自由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用到下面这三本书:一个是英译《心灵的面具》,一个是《自我边界》,最后一本是《不逃不忍,正面掌控情绪》

目录

Part1 情绪是父母的难题

Part2 自由也有边界和条件

Part3 建立家中的情绪舒适圈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情绪是父母的难题

1

小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很强大,像超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长大的时候才发现,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会犯错,也有不懂的东西。情绪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搞不懂,也搞不定。我们可以想想父母成长的这个年代,没有心理教育和情绪教育。

那我也是在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后,才发现我的父母其实分不清很多东西。比如说我到底是难过、是生气、还是害怕。他们自己更是很少去感受他们自己的情绪的。比如我们很常见的父母两个人的模式,可能就是一个特别能忍,然后一个一点就炸。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恰当的表达情绪,更不知道怎么帮我们处理情绪了。

但是让父母他们承认自己不懂也不会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在我们的文化里,父母面对孩子更权威,是更加敬重的。所以他们就更会拿起那个劲儿来,好像孩子不能说自己什么,只能自己说孩子什么。然后自己有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来加固自己的这个高高在上的地位。

《心灵的面具》就是一本专门讲心理防御的书。父母面对情绪的时候其实经常使用防御机制里边常见一种,叫否认。

这本书里边提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否认可能也有好几种方式。大家可以看一看下面哪一个是你碰到的情况:

第一个:本质否认。

就是根本上否认情绪问题的存在。说什么抑郁症就是心理医生的骗局、情绪问题、心理问题压根不存在,都是编造出来的假新闻、都是噱头、都是一些莫虚有的名词。

第二种:行为否认。

父母会用行动表示拒绝。比如说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你哭他们也哭,你生气他们更生气。更严厉的父母甚至还可能禁止孩子不能在家里哭、不能有不开心的情绪、不能黑着脸、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孩子就不懂事,就有问题。

第三个:幻想否认。

对负面情绪表达有一套自己信念,并且拒绝接受别人的想法。比如说他们会认为你难过,哭了,就是因为你太脆弱了。没有别的可能性,没有别的选项。你会害怕会躲,就是你太胆小了。你会出现那些负面的想法,就是因为你这孩子心思重,然后想太多。

总结下来就是,父母不会帮我们解决情绪问题,所以就阻止你提出问题,或者否认眼前的问题是问题。说那点小事不是事,不值得。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就变成了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去面对你情绪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怎么回应的一种习惯和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刚才第二位糖丸提到的不同于第一位糖丸的这类情况就是区别对待。就是自己不可以,但是弟弟可以。那这样的话,尤其是从小孩子阶段,就面临这样的一种区别对待。就很难懂,很难理解究竟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它的规则是这样的,我和弟弟到底有什么区别,会让我们面临不一样的对待?

那这里我给大家来破个案吧!就是原则上父母对于孩子,不管是哪个孩子,不管Ta原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们都原则上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是无条件的爱。可是在没有很健康的接受过很科学的心理教育,还有怎抚养孩子的这种教育的这种成长下的家长就是爱这个孩子比爱那个孩子多一些。

虽然真的很不想说这件事情,但是这个无论对于受到冷落的还是受偏爱的孩子,其实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影响。比如说受到优待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恋、自私。对于受到冷落的孩子可能变得自卑、变得敏感。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存,可以健康的成长起来。

所以无论我们说原则上应该怎么样,但是这就是一个客观现实存在的事实。那我们现在长大了,应该怎么去面对?我觉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你要清楚的知道。这个真的不是你的问题。这个不是你的问题,就知道这一点就够了。受到区别对待,不是你的问题。是父母缺乏对于家庭里边有不是独生子女的情况应该有的一个正确的教育和抚养的方式。

最后再强调一遍,不是你的问题。

如果你是在家庭里边受到的区别对待,像我们极端假说,就是有一个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较平静、也不爱闹、很乖。那有一个孩子 Ta天生就更容易焦虑,面对比如说离别,玩一些玩具或游戏失败的时候,Ta会更容易焦躁一些。

但是这些与生俱来的倾向,通过后天正确的方式的引导,是可以改善的。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建设。无论是控制自己的情也好,还是说和身边的人相处也好,还是说去很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也好,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受到区别对待的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哪怕是因为与生俱来有一些和你的兄弟姐妹不一样的倾向,它也不是你应该受到这种待遇的正当的理由。它不正当。它不合理。

自由也有边界和条件
2

那可能有一部分糖丸儿可以理解这样的无力,但难免还是会感到委屈的。凭什么他们就可以不懂不会,然后让我来承受这些,然后限制我的情绪自由。在家也不能哭,害怕了也不能说。

要真正解决情绪自由的问题,我们就要用到这本书《自我边界》。它的副标题有这样提过,我挺喜欢的,就是“The freedom to be me.”直译过来就是,做自己的自由。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这种自由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自由也有它一定的边界和条件。我们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会受到比如说至少法律的约定还有道德的一种约束。所以自由有你放开的部分,但也有限制的部分。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追求的财富自由,它也是有条件的嘛。首先我们得实现经济独立,对吧?那这个经济独立是你自己去实现,对吧?我们想要的不能变成说,我为了财富自由,就变成了拿父母钱的自由。那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你能不能从父母那里拿到钱,不也得看他们是不是愿意嘛。

所以我们类比财富自由来看的话,它的前提条件是你要有经济独立的能力。那情绪自由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有心理独立的能力。它是种你可以建立一个自己区分于家庭的边界。

就像是一个细胞完成分化,形成自己的细胞膜 ,然后一开始从一个细胞慢慢的分裂成两个细胞。它们就开始有边界了。你不能一直跟它们的细胞粘连在一起。那他们说句话,然后有一些情绪就很强烈的会影响到你,我们就要完全分开。父母是一个细胞,你的原生家庭是一个细胞,你自己是一个细胞。你自己有完整的细胞膜,你们之间不再粘连,不再有这种共生的依赖。

有些事情我们自己要处理,要负责,然后不再有父母的干涉。但是可能也意味着不会有他们的帮忙。比如说你要是不跟这个人结婚,或者说你要不在多少岁之前结婚,就不给你办喜酒的钱等等。就是这里边总是有一些利益的牵扯,有些危机,有些绑架。

所以当我们想要自由的时候,可能也会同时要做好一个牺牲。在满足他们的条件的情况下,他们会给你的那种理解、支持、帮助,那个感觉是很好的。

但是它是一种交易,跟独立是互相牵制的。所以在我们想要实现经济独立之前,这个是我们自己需要去度过的一关。需要去做的一个心理准备,不然的话真正的自由就永远不属于你。

作者在书里边就说,我们因为“边界”而自由。当我们建立了边界的时候会意识到无论别人做了什么,碰到了什么事情,最终我们还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喜好。不是他们认为什么样,我就认为什么样。而是你同时能看到,他们是那么想的,但是我可以有不一样的想法。

比如说像这位糖丸儿提到的有害怕的东西,这很正常啊。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其实不是狗本身,而是大脑告诉我们狗很危险,那面对这个危险信息,你怎么样去处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你自己决定的。

碰到我们害怕、愤怒的事情,你选择跟家人说,寻求他们的支持,是一个选项。你也可以告诉他们,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他们说什么,希望他们做什么。比如说,“在我害怕的时候,妈妈或者爸爸,我希望你能够保护我。不要嘲笑、指责我。在我生气的时候,我希望你能不要发火,而是先听一听我到底是为什么原因而生气。”这也是一种选项。

但是我想 一定会有人觉得,不可能不可能。我的父母一听到我问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一边玩去,或者说你怎么敢这么跟父母说话。对,这是一个事实,有些父母做不到。你告诉Ta正确的方法,123步是怎么样的,他们也做不到。这是一个除了刚才我们要做的那个心理准备之外,另外一个我们需要在解决这件事情之前,要去跟自己进行的一个沟通,要让自己做的另外一个准备。

所以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式,想要重新建立和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选项,是一个正确的方式。但它带来的是父母有可能做不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那对于父母的这种反应你是不是可以提前的接受、去消化,会变的非常非常关键和重要。

如果你总想的是如果我说了他们就可以做到,这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必然就应该实现的结果的话,那你仍旧无法获得你想要的情绪自由。那关于怎么建立边界,提高自己心理独立能力,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

我记得当时就是我刚回国,在家里住了没多久,然后自己就要去租房,出去一个人住了。然后开始养父母从小到大都不让我养的宠物,说家里很脏啊,什么有毛啊之类的。

首先,父母说的没有错。养了狗之后家里就是很脏,就是有很多毛。但是不代表有很多毛,你就不能去做这件事情,就不可能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嘛。

那种享受自由的感觉真的是太快乐了。就是我刚开始养狗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就都会笑醒。就是每天一睁开眼睛,然后那个狗就会过来,就是推你,让你起床嘛。那一瞬间我就会觉得,哇,我也是一个有狗的人了。你就会有一种非常很虚幻的,梦想实现的感觉。

那种感觉是很好的,但它因此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我要跟我父母见面,他们是肯定不会来我住的地方的,就只能在外面。那就在外面呗,对吧?

其实就是情绪自由会有一些代价。但其实它就是一种方式,是大家彼此自己的选择。

建立家中的情绪舒适圈
3

如果我们不想跟父母只报喜不报忧,那怎样可以跟父母分享情绪,还不会让我们被嘲讽和指责呢?我想这个是提问的糖丸儿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想要改变父母的确比改变自己是要更难的,需要技巧、耐心、还有信任。

如果说刚才我提到的你对于自己要做的那个准备,以及你自己要做出改变的部分你都已经准备好了。然后你发现,啊,好像自己没有太辛苦,没有太疲惫,还可以在家人那边再努力一下。那么你可以继续往下看,去学习能够让他们重新建立和你之间的关系的方式。

这个方法我们要用到刚才我们还没有提到那本书《不逃不忍 正面掌控情绪》。我们来看一下怎么磨合出家里的情绪舒适圈。

第一步:展示对父母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经历。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就哪怕是当成一个悲剧的故事来看,就是父母之所以会是现在的样子,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故事是什么?

比如说他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边成长起来的,爷爷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人,姥姥姥爷是什么样的人。你可能可以愿意去体会一下,在那样的家庭里边成长起来的,当你父母还是小孩的时候的那种心情,和他们成长经历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就是如果你小时候能够感到,父母生气是天大的事,然后长大后的那种恐惧还在。那个印记还在的话,有没有可能想象一下,当你父母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也跟你经历过一样的。

比如可能被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凶,也给Ta留下了一些阴影,造成Ta没有办法去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在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然后就只能把父母的学过来了。

反正这个不强求,你不想想,不愿意想,也没有关系的。就是再强调一下,这个是对于在改变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去稍微给一些空间和时间。然后去思考一下,去想象一下你在父母的那种指责下,那种多无助的这种感觉,他们小时候可能也经历过。

但是咱们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很多心理教育的资源,他们是什么都没有的。所以相当于在这方面,是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正如果你想理解的话这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向吧。但是不想理解,也不强求。这个不是什么一定要经历的过程。

第二步:当父母的情绪课老师。

我们长大了,懂得更多之后,可能需要变身一个耐心的老师。把父母当成在情绪这门课里边还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做对了,我就认可他们。比如说像这位糖丸儿说的,妈妈鼓励自己,让自己敞开心扉。至少这件事情是可以认可,是可以随时给他一个正反馈的。虽然后面做的不怎么样,但是该讲的地方讲。然后该不满意的地方,要继续去反馈,继续去调整。

比如说可以跟妈妈说,你希望我能跟你敞开心扉,然后跟你多聊聊,我特别特别开心。但是在我跟你说心事的时候,你的反应其实会让我觉得有点儿受到冷落。也许下一次你可以更专心一点儿,别同时又干着其他的事情,好像我说什么都没有听见,没有听进去似的。

就是先给她一个正反馈,然后她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做的更好的部分,给她一些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去尝试的简单直白的一些方法。

就说的太难了她也听不懂。而且每次别说太多,说一个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就好。因为你说多了以后,人真的会有那种 ,那我就是哪哪都不行呗。我就是一无是处呗。那这不好那不好,以后别跟我说了。就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这我们不想看到。所以每次你希望她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只说一点点,可能配合在前边这个给点鼓励,这个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三步:像商业谈判一样冷静谈情绪。

这样很不容易,但是很有效。情绪这一课,如果父母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学,如果你还有耐心的话,你可以听一听Ta们的理由是什么。也许真的有些原因。

比如说妈妈她说不允许自己害怕,你问她为什么。也许她会说我希望你更勇敢啊 ,我不希望你在这个社会里边受人毒打,受委屈啊什么什么之类的。那如果我们听到这样的理由,好像稍微可以体谅一些,他们用了不太好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其实一些还不错的社会规则。

那你可以去尝试跟她沟通说,你老是强调胆小这个词,不会让我变得更勇敢,反而让我更条件反射 ,觉得我就是个胆小的人。你要告诉她,除了你这个做的是不太正确的之外,正确的是什么。你可以说,这样的帮助是鼓励我面对害怕的事物,在我成功之后可以表扬我。

那如果可以达成一个互相理解,在这样的一番互相理解的谈判当中,可以互相牺牲一点的话,那我们就可以继续扮演耐心的老师的这个角色。一点一点的,像他们小时候教我们牙牙学语、蹒跚走路一样,也教他们跌跌撞撞的,开始学习情绪这门课。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记住我们今天最核心的一个词吧——心理独立。如果你想要获得情绪自由的话,心理独立是一定要去努力和争取的。

最后,来个小广播!

安慰记正在长期招募志愿者,感兴趣的糖丸儿可在后台聊天框回复“志愿者”了解招募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