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小说连载:闫十三(三)

第三次包地

几年后,闫十三已经年过六旬,不在做发家致富的梦了。今辈子算是尽心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不强求。

有一天,闫十三圪蹴在家门口抽着烟锅。杨三的儿子骑着摩托上门来找他。杨三儿子说,他父亲病重在身,怕不久人世了,临终想见闫十三最后一面。

闫十三一听当年掌柜的要见他,来不及准备啥,提着烟锅,就跟着杨三儿子上原了。

闫十三走进杨三家门,杨三已经穿好寿衣,躺在床上等着咽气了。听说闫十三来了,杨三使劲睁开眼睛,拉着闫十三的手,用微薄的力气挤出来几句话:

“闫十三,我知道你是个庄稼汉,做了一辈子庄稼,知道爱惜土地。现在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土地都撂荒了,我看着心疼。你上来包地吧,把大家带动起来,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呀......”。

话说到这儿,杨三就撒手咽气了。

安顿好杨三回家后,闫十三一直琢磨这个事。包地吧,自己年过六旬了,力不从心。不包吧,四处土地撂荒,着实可惜。琢磨来琢磨去,闲也是闲着,现在做庄稼靠机械,用不着出笨力气。闫十三决定再包一回,完成掌柜的心愿。

撂荒的土地到处都有,河川地价高,原上地价便宜,但是地薄风险小。闫十三第三次来到刘家后山,包了十亩平地,主人叫雨来。雨来进城开饭馆了,地价要的也便宜。够主人的皇粮国税和乡村提留款,合计一亩四十八元。

闫十三靠机械种了二年地,种子农药化肥收割打碾运输耕种包费除过,一亩能净落不到二百元。种十亩地一年不如打工一个月工,闫十三感叹,也难怪土地撂荒。

第三年清明时候,听说雨来要回家上坟。闫十三去罗村集上割了二斤肉,罐了一斤酒,炒了几个碟子。等雨来回家喝两盅,想叫雨来让点地价。

吃了几口菜,喝过三杯酒,雨来说:“叔,一年不到五百元,我也不在乎这五百元,你有心思种了,尽管去种,五百元我不要了。我看你是个实在人,你觉得种地划不来,跟我去进城,给我看个门,保准比你种地强,地叫撂荒去”。闫十三一听雨来这话,自己到没话说了。他抽了一口烟,闷了半天,说:“贤侄,你要这么说话,叔再种上二年,收的多了,包费不少你的,收的少了,叔给你多少是多少,反正叔不白种你的地。城里看门叔不去,叔是个庄稼汉,进城粑屎都不习惯”。两人喝了几杯酒,结成了忘年交。送走了雨来,闫十三决定继续种下去,算走算看。

又过了二年,闫十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实在力不从心了。那年秋天收割完最后一料庄稼,闫十三在杨三老汉坟上磕了三个头。嘴里念叨着:“掌柜的,我按你的话做了,现在跟从前不一样了,做庄稼本钱太大,净落的不多。也没带起来大家。如今我也年龄来咧,胳膊腿不听使唤咧,我回家去了”。

磕了头,念叨完,闫十三就回河川老家了,结束了庄稼汉的包地生涯。

第三次包地,闫十三总算看明白了,自己老了,跟不上社会了。靠老经验老办法做庄稼,把人饿不死也累死了。

尾记

闫十三今年八十三岁了,腰腿不疼,耳不聋,眼不花,身体依然硬朗。一天到晚喜欢圪蹴在门口,嘴里噙着烟锅,总是若有所思。

儿女盖了新楼房,家里有空调冰箱,睡着席梦思,用的煤气灶。他不愿意同住一屋。守着自己的黄土墙,旧瓦房,睡着火烧炕,吃的柴火饭。一来不习惯那些新事物,二来感觉一人的一福。儿女自有儿女福,谁知世事多翻覆。

过去种庄稼累死累活,除去皇粮国税,勉强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一辈子盖不起几间瓦房。如今全凭机械,拖拉机种,割麦机收,不出力不流汗的。打下粮食在地头就卖了。要是能年轻几十岁,我闫十三还要再包一回地。

老掌柜刘二,七十亩地三匹骡子一匹马,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哪有我今天的日子好。自古种地纳皇粮,如今不要皇粮发补贴。政府给我闫十三发养老金,刘二你听说过么。就是上月钱还没花完,这月钱又来了,这叫养老金。

闫十三想起新掌柜杨三,一辈子知书达理,知天知地,坡地水地几十亩,也不见得多富有。杨三一辈子省吃俭用,油灯旺了赶紧拿针压油捻子,总怕费油,如今走的水泥路,路灯彻夜明,。杨三你了事如神,你看到今天了吗?

闫十三感叹自己一辈子总是活不明白。想包地没运气,想发财没有命。现在自己到底算不算地主,自己的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突然他想起当年杨三曾经说过:只要你付出了,如果事与愿违,你要相信老天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给你。

【编后语】

也许有人认为这篇小说还没有结束,因为结尾有点突然。其实,这个故事本来就一直没有结束,只要有农村,有农民,故事就一直在上演。

也许有人认为后记中的补充有点弯道超车感觉,这是因为事实如此。对于广大的农民而言,不征收农业税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给农民发养老补助更是他们不敢想的。但政府就是这样做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