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让人怀念起曾经的“娱乐圈”(真名艺术界),可能是对春天的期待,小编首先想到了赵丽蓉老师的那句“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那是1995年的春节,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老师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为我们奉上了一部精彩的经典小品——《如此包装》。这部小品到底有多经典,大家可以去翻一翻当时的视频,这里就不作深入讨论了。
今天我们聊到这个话题,提到这句“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其实是为了引出今天的话题:南京如何才能成为超大城市?
虽然近日无底线的瓜很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很多老师对“南京如何成为超大城市”提出合理化建议。小编不才,利用赵丽蓉老师的这句“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来略献拙计。
NO.2 | 贰
春季里开花=年轻
▲感谢“小乾隆”供图(抖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同名)
我们关注人口,并不只是因为人口数量是超大城市的重要标准,还是因为人口是一座城市不断发展的源泉。近日,关于放松落户门槛的呼声不断。落户门槛调整势在必行,但不宜过度放松,而应该”有松有紧“。对于人才政策,要趋紧或者说叫修补漏洞。对于普通人口落户的门槛,建议放松学历要求但提高年龄要求。我们应该重视对创新型微型企业的孵化,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大学生群体的企业孵化。可以在每个区建设一个孵化园,最好不要简单粗暴以现金补贴的形式孵化,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浪费。可以以“零成本”为导向把有想法的年轻人筛选出来,比如每年每个区出几个名额给那些好的创业方案,提供免费的服务,包括但不局限于水电网吃住行软硬件服务等,但不能留有骗取补贴的漏洞。鉴于南京有大量的高校在校生,应该想方设法把这些年轻人打造成人才和人力,即使不能全部留下来,也可以为国家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涉及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不做深入讨论。
如果说前面我们说的年轻人、年轻企业、年轻的人力资源等需要持之以恒的话,那么以下几点就是针对“十四五”提出的六点建议。
我们就叫”南京都市圈观察“嘛,这一点肯定要提的,将都市圈打造成南京发展的”蓄水池“很有必要。一体化发展的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达的跨区域交通,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四大都市圈跨市地铁——宁句城际、宁马城际、宁滁城际和宁仪扬城际,其他交通方式我们就不面面俱到了。当然,关于收费公路方面,可以争取做些优化。高水平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让”先留都市圈再回南京“成为曲线吸纳人口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如果说吸引人口落户是”占为己有“,那么都市圈跨城通勤(可以是工作和生活,更可以是消费)就是”为我所用“。第二,将南京的基石——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新型智造业。不能看到别人网红就眼红,所谓网红城市其实就是通过奇人怪事甚至出格的方式来博取关注。所以,传统制造业(基础制造业)应该仍然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只是我们需要加以升级和改造。拿滨江和板桥一带为例,在建的中兴和烽火等的项目都涉及到了产品研发中心、测试中心、产品生产装配中心等工业设施和项目配套研发设施,即使不能完全称得上高大上的创新型产业,但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新城智造业。关于梅山钢铁,其实升级改造之后也是可以涅槃重生的,我们只是想改变其对当地的割裂现状,而不是一搬了之。
户籍体制改革不是单纯降低或者提高落户门槛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工程。话不多说,希望“十四五”期间能有惊喜。比如“米字型”高铁网络的最后一环——宁宣高铁尽快开工,“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倒数第二环——宁淮高铁尽快通车,18号线尽快落地。如果说年轻人是城市的未来,那么小学生就是未来的未来。关注解决无房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如果说留住年轻人就等于留住了一家人,那么留住小学生可能就是留住了三代甚至四代人。关注住房也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问题:不管是当前形势下还是文化传统上,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很大一部分群体来说,高考成绩仍然是最高目标。当然,除了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也很重要,也应一并重视。在相同级别城市里,在相同政策水平城市里,在相似区位条件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里,南京的面积不仅小,还小很多。南京不仅面积小,地形还呈狭长状,部分区与区之间也有优化空间。所以,希望“十四五”期间南京能在面积扩容和区划内部微调上尽力而为。
以上就是我们的建议,希望大家在支持的同时,不忘赵丽蓉老师那句“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与此同时,在这深冬里,记得时常想起赵丽蓉老师那句“春打六九头”,仿佛在提醒我们:冬即逝,春将来。
吐槽、爆料、建议、咨询和商务合作,都可以加小编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