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诗选》278期||朱文平:漫过一座桥,隔河已不再千万里

朱文平诗选

作者简介

朱文平,男,汉族,江西鄱阳人,现居海南省三亚市。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旅游分会主席。1984年开始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散文》《散文百家》《诗歌报》《散文诗》《绿风》诗刊《北京文学》《河北文学》《山东文学》《朔方》《作家》《星火》《百花洲》《中国微型小说选刊》《江西日报》《海南日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多种作品选集和《鄱阳县志》已出版诗集《冷月无声》(1999中国文联出版社)小说散文集《春秋画帙》(2014北京·团结出版社)《文化游子的乡愁——朱文平文学研究专辑》(2015年,《鄱阳湖文化研究》增刊)2001年荣膺海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诗人。诗作《青花瓷》入选《2014年中国新诗排行榜》诗作《三亚湾》入选《2015年中国新诗排行榜》。2014年11月“朱文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三亚举行《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台湾网》《诗歌网》《网易新闻》三亚电视台、鄱阳电视台等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诗人朱文平

1

禁果: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致康妮

那一年

劳伦斯很空虚便虚构了你

不想你身居贵族也很空虚

如你的子宫

劳氏老兄很无情地将你剥光衣服

安排在每一个情节赤裸裸地让细节轮奸

读者的目光深情地充实不了你啊

你的子宫依然很空虚

为抗御铁骑般倾轧毁灭性的蹂躏

你幽闭了自己最动人最易开放的花朵

在晨光熹微里渐渐枯萎

偶尔一滴露雨润不醒你死去的青春

青春如你的子宫如一枚酸涩的苦果

饱含苦楚在你的微笑里

品味孤独

第五章开始你的子宫如海之门美丽地洞开

如海水呈波浪型泛滥

像轻柔的火焰轻扑轻柔的像毛羽一样

他抡着石器时代的物什最原始地

开垦你

你便最原始地感受到人类最原始的爱情

呵!一切都是暴风雨下裸体狂奔的图腾

那座花园

那片森林

那支猎枪

那间小屋里雏鸡扑翅拍击的境界

连同你很满足很女人的呻吟

都在今夜

成为开展着的花朵

2

故道

只想重温一次经历

走的路多了

即使栈道也不枉再走一回

生命的路难能潇洒地走

纵如行云流水

亦伴着坎坷艰难辗辙

千沟万壑

每一条岔道

注释每一处现实的风景

足履演绎每一个里程

败于跋涉在迢遥

成于迢遥在跋涉

像雪野肆意的季节凛冽风

旅人会孤独

曾经负荷过

而今已断长桥

跫音仍将如期降至

因为

缘于幸福的许诺

终会许诺幸福

也许路很直

也许就走在这条很直的路上

但不能说你走的没有弯路

而当一天回首脚下践踏的来途

也许弯曲如索

那也是一条真实的路

至少  一路真实

来回往返  行色匆匆

该逝去的都会逝去

永不逝去的是这条路

这条路

躺在过去的氛围里

美丽的静卧

长眠成一段爱的悼词

3

红楼少女

林黛玉

浸透一部巨著和怡红院

里那个多情公子的心

是你纯洁的泪  你的泪

打湿一代又一代读者的

眼睛  点点滴滴

都是悲哀的美丽

踩着平平仄仄的诗韵

踩着大观园里的无限春光

你手握药锄  为飘零的

花朵选择墓地  是谁

在埋葬你的青春

梦与现实  诗或者爱情

于你都是一种忧郁

夜雨敲窗  坐拥潇湘馆前

寂寞的晨昏  斑斑

竹影摇曳岁月的残片

解读世态炎凉

风刀霜剑无情地刺伤

诗人高贵的灵魂

面对沉重而腐朽的气息

少女的心冷却到零点

焚烧诗帕  焚烧人生的

最后眷恋和渴望  爱

与恨  在火焰中舞蹈

你用生命和不悔  为一段

爱情悲剧划上句号

尤三姐

突破兽性的重重包围  仍有

流言蜚语蝗虫般四起

猝然而至的不是爱的承诺

三姐  你的爱被爱拒绝

雌雄双剑  是你生命里

的最佳组合  在黑夜里

那剑发出纯洁的光芒

猛然间伸手取剑  挥在

自己的脖子上  割断

咽喉  割断爱与哀愁

砍在痛苦的最痛处  三姐

你像花瓣一样飘落在地上

你的玉体在温热的血中

渐渐变得冰凉

以花瓣擦拭带血的宝剑

在你的手中  剑不是道具

斩断悬念之后  美人与剑

已成为经典

晴雯

你的容颜羞花闭月  你

高贵的目光穿透厚厚的

尘埃  逼视那些

恶鸟毒虫和臭草

月色皎洁  轻纱一样

覆盖秋风中的落叶

残阳夕照里  白芷兰花

在凄凉中开得惨白

那株海棠树已经枯黄

梧桐掩映的台阶上

露水如泪  你的身影

化作一阵清风离去

药罐里还有残药的味道

你拥衾而眠的芙蓉帐里

还存留着昨日的余香

地位低下  但人格却要

仰视  奋力反抗是因为

灵魂不可以亵渎  你的

美丽不是过错  至死

都是人生的美丽

4

青花瓷

从长安到楼兰

从帕米尔高原到地中海

从塞纳河畔的霓虹灯

到嘉德拍卖会场起落的槌声

少女般圣洁的微笑

穿越千年青色之夜

你的气息

温润如初

欸乃的桨声从远方传来

百里水路

千年时光

长风    唿哨般掠过两岸

江南风景如画    一个民族

古老的智慧与记忆

鹅卵石般沉入

历史的河床

晨曦如水   漫过一座桥

隔河已不再千万里

从此岸到彼岸

你仍然在景德镇四月的葱茏中

等待烟雨

5

三亚湾

我在三亚湾

故乡的昌江

以及大江大河的奔流

在手机小视频里喧哗

三亚湾是一个硕大的浴盆

划不了龙舟  菖蒲艾叶和村庄

一同沉入海底

万人沐浴中的海水和阳光

下午的沙滩上

一个海南妇女

身披三闾大夫一样的黑色长裙

带着她的几个孩子

像拎一串粽子

6

扬州月

从古城墙头一个趔趄摔下去

在瘦西湖里沉浸了二千五百年

月色濛濛  泛起丝丝凉意

裹挟着满城纷飞的扬絮

让三月维扬成为诗人笔下说不尽的

淮左名都  丝竹风流

白天沿着古运河蓝色的航道

晚上沿着古运河暗红色的航道入城

穿过古城六百多条小巷 静静的

停泊在二十四桥澹澹水边

杜牧携一位红颜和一支洞箫走过

我的宋代老乡姜夔先生

和我一样一个人在桥边  一枝

红芍药寂寞地开放

嵇康铮铮风骨犹在  一曲《广陵散》

已成为穿越千年的神秘绝响

亭台楼榭深处幽篁掩映风姿绰约的

个园  扬州美女腿上的刺青图案

不是扬州八怪的字画而是黛紫色的

黑牡丹  东关古街熙熙攘攘

绿杨春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无论是朱自清《背影》中父亲

蹒跚的步履  还是揽镜自照

画下自己裸体的潘玉良  他们的笔

一定都是饱蘸江都湿漉漉的月色

就像今晚刚从澡堂大浴池中爬出来的

浑身湿漉漉的两个字——

扬州!扬州!

7

青春无悔,诗歌作证

鄱阳当代文学及诗歌社团发展历史回顾

文\朱文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鄱阳文学、诗歌社团成长与我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在此谨对鄱阳诗歌社团发展作个简单的回顾与梳理,期待未来有识之士可以就此开展专题研究、研讨。

八十年代初,张应想、吴建华、胡柏涛、汪新旗、涂红锦分配到波阳一中、二中及师范任教,这些刚刚走上讲台的莘莘学子,在新时期文学的召唤下走到一起,举起了新时期以来鄱阳诗社的第一面旗帜,连印了两期《浪花》诗刊。遗憾的是这两期《浪花》诗刊也仅仅是最后的两期。接着,新时期鄱阳诗坛这批最早的年青拓荒者们陆续投笔从政。这一时期,张应想鄱阳湖系列诗歌以其语言的瑰丽色彩、独立深刻的哲思和高亢的精神风貌引起江西诗歌界关注、尤其是他的散文诗《倒扣的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新时期文学特征,标志着当代鄱阳湖文学的初步兴起。与张应想同时期的鄱阳诗人还有毛文(于秀明)、朱小钧、宁宏翎、赵锦恩、徐般若等。

八十年代初无疑是鄱阳新时期诗歌的春天。正如张应想所说的,正是因为有周晓霞、晓晨、晨耕(洪长庚)等一批在诗途上跋涉的先行者,他们先行的足迹给后来者是一种可贵的探索与激励,才有一批年轻的诗人们大胆走出鄱阳,走向了大江、大湖、大海,走向远方以远。

1982年,以严庆杭(隽洁)、张小红、朱文平为核心的文学青年成立了“鄱阳文雯文学社”,社员之间互相讲学听课,自费油印《文雯》诗刊,骑车乡间采风,一时蔚为壮观。“文学社活动前后坚持了五年,从最初的七八十人,到后来的一半人不到,再到后来的只有几个人,作为文学社骨干成员的朱文平,却始终坚守着。”(涂国文《朱文平:从默片、黑白片到彩色片》)文学社坚持到最后的也就几个人,恰恰是坚持到最后的朱文平、赵锦恩、严庆杭这几个人成为那个时期鄱阳青年文学的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在远离县城的古县渡乡,昌江诗社成立(社长宁宏翎),成员有汪填金、于云、胡渭水等60多人,至1987年总共编辑出版油印《昌江》诗报14期(兼发小小说、散文),后来也只剩下宁宏翎、汪填金、于云三人坚守诗社阵地,1986年10月,他们将在报刊上发表的八十余首诗歌作品结集《三人行》(油印),张应想作序,封面题字孙家林,封面设计赵锦恩。

1991年,朱文平、严庆杭、赵锦恩创办“鄱湖青年文学创作讲习班”,由三人分讲小说、散文、诗歌创作实践与理论,讲习班开设在五一路上的县总工会,每期一个班学员多达数十人,学员中既有鄱阳镇各中学的中学生、也有波阳师范学校学生,还有社会各阶层文学青年等。讲习班以教学为主,所有教学讲义由朱文平等选定编写,无论是中学生们想提高作文水平的愿望、还是文学爱好者们所渴望获得的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技巧,通过讲习班的教学形式,以及组织开展的采风、诗歌朗诵等活动,不但有声有色,而且也成了那个时代鄱阳最美的诗歌记忆。1992年朱文平登陆海南岛下海经商。1999年朱文平诗集《冷月无声》出版,2001年朱文平荣膺海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诗人。

1990年代前后,波阳师范及全县范围内的其他中学应该是有校园文学社的,这一板块是鄱阳当代文学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待当时的组织者、参与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回忆、总结与研究。

2013年12月,石立新、范七德、许天侠、关北等成立“鄱阳青年诗社”,诗社汇集了包括中年、青年、少年在内的诗歌热爱者,达数百人之众,而且成绩斐然,短短二年间,诗社陆续开展了各种诗歌研讨,不定期的邀请诗坛名家来鄱授课,并编辑出版《鄱阳青年诗社年度诗歌精选》二册,推出《鄱阳湖诗选》公众号已逾270期,《鄱阳湖诗报》创刊号及第二期也已面世。

诗歌是青春之恋,是年轻人生的千千阙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幸好有诗歌曾经温暖过我们;当今天我们拥有丰厚物质而精神文化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拥抱曾经温暖过我们青春的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新诗也即将走过百年,今天的我们如何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如何开创与迎接中国新诗新的荣耀时代,正是我们应该去面对、思考与行动的全部意义。

鄱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丰沛,颜真卿、范仲淹、胡铨吏职饶州(饶州府府治所在地正在鄱阳),文化先贤们的道德文章开启并滋养了古代饶州,鄱阳文化因此具有了根植吴楚、兼容饶徽、独立江右之个性。鄱阳古代文人墨客甚众,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人吉中孚,唐代才女、美女诗人程长文,宋代文坛“四洪”之洪皓、洪适、洪遵、洪迈,以及音乐家、书法家、诗人、格律派词宗姜夔,元代文学家、戏剧家汪元亨……这些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必将成为引领当代鄱阳文学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当代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鄱阳文化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相信,随着鄱阳湖文化园、鄱阳湖博物馆、鄱阳赣剧院等一批新建文化项目的实现,鄱阳文化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在此形势下,若能适时组织举办以《鄱阳当代文学、诗歌社团发展历史回顾》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并通过组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鄱阳当代文学艺术事业,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时期鄱阳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服务,以期“通过文化人洪荒之力的释放,使鄱阳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实力强县快速跨跃。”

《鄱阳湖诗选》公众号平台


顾        问:谭五昌

主        编:石立新

执行主编:吴红铁

副  主  编:许天侠

编        委:关    北  余    晓   刘淑娟

毕海平  陈昱峰

微  信  号:poyanghushixuan

投稿邮箱:245187136@qq.com

350378126@qq.com

纸媒支持:《鄱阳湖诗报》

《鄱阳湖年度诗选》

投稿须知:请作者精选诗歌6首,并附个人简介、诗观、照片、微信号、详细通联信息同时投至以上两个邮箱,本平台按照投稿先后顺序择优展示,诚挚欢迎全国各地诗友投稿支持!

本期责编:许天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