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3,64)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夫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字意双解:

有为无为,有事无事,有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上述如果用“德”(道的重要载体)来看,它们是统一的。实现宏图难吗?也很容易。有所作为是很大的事情吗?也很微小。要完成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做起;要完成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开始。因此,有“道”的人始终不图大,所以才能成就大事。那些轻易许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挫折。因此有道的人做事总是慎重,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困难了。 

旁注:

世间万物是辨证统一的,对你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对我可能至关重要;你觉得索然无味的事物,我可能会兴趣盎然。大小、多少、抱怨、难易等始终是相对的产物,必须要放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中才能做出评判!你优秀吗?那要看跟谁比!你富有魅力吗?那要看跟谁比。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相对”便极容易陷入或惟我独尊或自惭形秽的茫然无措中。老子的大多数理论,人们是不太好接受的。但有些理论则简洁明了,例如轻诺者必寡信。得道的人为什么无所难事,因为他们将无为与有为作了最大限度的统一,例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刘晓林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中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

字意双解:

安定容易保持,(事物)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处理,细微时容易散败。处理事情最好在它尚未发生以前,治理国政最好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粗壮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泥土堆积筑起,千里远行由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有所作为的终将会失败,有所执着的必然会遭受损害。所以说圣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有失败,无所执着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说:做事情要始终如一就不会有失败。得道之人的欲望是没有欲望,不把难得的事物看作难得;学习别人不(屑于)学的,以修复补救人们的所犯过错。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旁注:

不知道未雨绸缪好处的人不多,未卜先知的确好,但实在不容易做到。不知道积累重要性的人也不多,同样不容易做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既然只要做就会存在失败或失误,难道你我就不做了吗?想没有死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出生,对!而对于没有出生的事物来谈死何用呢?老子的本意不在于此!

做要符合“道”去做,虽然最终难逃一亡。此种情况下的亡是必然之亡!大多数时候的亡因为没有符合“道”去做的偶然之亡。做事情始终如一容易成功,它的前提是在开始正确的前提下得出。圣人无欲,无所不学。常人多欲,利己则学。此两者天壤之别!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第二章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