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潍坊市,坚持斗争哲学,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潍坊市是一个小型的工业城市,全市共有二十四万人口,其中有六万农民。郊区有四处人民公社,六十个生产大队,总耕地面积五万一千亩,其中粮田二万八千三百亩,菜田一万三千八百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贫下中农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特别是一九七O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全市人民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牢记大寨的根本经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农业连续获得大丰收。到一九七六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四百四十三斤,比一九七五年亩增二百九十二斤,是一九七O年的二点四倍。蔬菜亩产近万斤,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供求矛盾显着缓和。一九七五年,我市跨入了全国三百个学大寨先进县(市)的行列。
一九七O年秋,我们根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制定了一个大干社会主义、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的规划,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有效地刹住了劳力外流。劳力归队,人心归田后,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达到了六百五十二斤,一九七三年达到八百六十六斤,一九七五年又达到千斤以上。
一九七三年,我市粮食亩产过了千斤以后,在全郊区广泛开展了“人多地少要不要坚持以粮为纲,六分地上能不能多做贡献”的大讨论,大讲社会主义,大批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
同时,采取了有力措施,制止了副业盲目乱干,劳力盲目外流。一切副业统统收归公社、大队管理,提倡社办或社队联办,集中领导抓农业,集中骨干抓后进,集中群众智慧搞科学”的新气象,使粮食蔬菜生产大幅度增加,副业生产也逐步壮大起来。一九七三年全市粮食亩增一百五十多斤,一九七五年亩增二百多斤,一九七六年亩增二百九十多斤。
下功夫建设稳产高产田首先,狠抓了水利建设。过去,我们总认为郊区的水利条件好,抓不抓的没关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按照创高产的要求,条件还差得远。南部的宁家沟公社,有一万三千多亩耕地,绝大部分在煤矿矿区以内,地下缺水,从矿井内排出的水,只能灌溉三千来亩地,其余八、九千亩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成了全市的“坠脚社”。北部三处公社的水利条件怎样呢?正常年份还凑付,遇上早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九七二年大旱,许多单位吃了败仗。
我们为了把郊区的水利搞上去。第一步是把宁家沟公社的水利解决好。当年冬天,这个公社十五个大队的一千五百多名治水大军,开进了工程工地。经过六个月的奋战,在一九七二年麦收前,砌成了二千四百米长的引水渠,筑起了三千米长、能通过一个流量的大干渠,建成了总装机二百六十八千瓦的电灌站。接着,又建了二级、三级、四级扬站,把白浪河水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从平原引上了丘陵,灌溉着石拉子、徐家等七个大队的六千多亩旱田。
在解决宁家沟公社水利问题的同时,我们在北部三处公社发动群众,大挖地下水源,并充分利用工厂废水。六年来,新打机井近二百眼,开挖水渠十八华里,建成排灌站十八处,构筑拦河坝三处。并适当调整了机井布局,狠抓了渠系配套和机井配套。有效灌溉面积由一九七O年的三万九千亩,扩大到四万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绝大多数单位由过去二十多天,提高到十多天轮浇一遍水。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全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块大平小不平。要创高产,就必须大搞整地改土。东郊公社大圩大队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这个大队一九七O年以前耕地上坟多、湾多、崖头多,小雨湿不透,大雨顺沟走。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这个大队统一规划,坚持年年整地。短短六年,使全队的九百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几年,我们年年把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带到大圩大队参观学习,批判那种在整地改土中出现的安于现状、坐等国家征用,和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的懒汉懦夫世界观,有力地推动了郊区的农田基本建设。各社队在夏播和秋种前的紧张季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做到当年整平,当年播种,当年增产,并且排、灌、路、林综合治理。目前,大多数单位已达到园田标准,地成方,树成行,路直,渠顺。
自力更生搞肥料。为了满足高产稳产对地力的要求,我们不断批判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坚持自力更生搞肥料。一是大抓了养猪积肥,二是建立专业积肥队伍,加强对栏圈和城市厕所的管理,大积人粪尿。三是抓住夏季大好时机,大施绿肥,大造“四合二’’肥。四是发动全市六万名中、小学生以及城市居民积肥、送肥下乡,支援农业生产。
反骄破满不断攀登新高峰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郊区的生产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满足了,骄傲了。高产了,还能不能再高产?我们认为,潜力挖不尽,增产没到顶。几年来,除冬季整党整风外,我们每年都在夏收和秋收前,把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主要干部请上来,集中搞两次反骄破满,在创高产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很大的高产稳产作物。小麦面积大,抓住了小麦,就抓住了主动权。我们把小麦当作战略作物拿在手上,狠抓了种是基础,管是关键,收好是保证三个重要环节。播种量每亩由过去的三十斤、二十斤,降低到十二至十八斤。划方种植。,对方内的地片,不管原来基础高低,一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规格标准,统一管理措施,以先进带后进,促进了大面积增产和平衡增产。
夺取全年丰收,全面丰收,仅仅抓住小麦还不行,还要千方百计促秋粮增产。过去,由于我们在思想上“重麦轻秋“,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上形成了麦高秋低的规律。如,一九七五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一十六斤,秋季单产只有五百二十七斤,比麦季低一百二十六斤。如果把秋粮搞上去,做到麦秋双高产,那么,一九七五年全市的粮食亩产就不是一千二百一十六斤,而是一千三百四十二斤。每亩粮田增产一百多斤,全市三万亩粮田就可以增产三百多万斤。
这一算,算出了潜力,算出了干劲,算出了继续革命的方向。
几年来,在秋粮生产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施足基肥,平均每亩施土杂肥一万二千斤。二是由麦收后直播逐步改为麦田套种玉米,麦收后移栽高梁。三是逐步由稀植改为合理密植。四是努力实现良种化。
大搞科学实验活动,不仅取得了粮菜丰收,而且造就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农业技术队伍。目前,在我市,从上到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级科技网”。他们以种子田、高产田、试验田为阵地,在小田里摸规律,到大田去创高产。使“三田”成为各级领导指导生产的样板,群众科学实验的基地,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学校。
我们决心更高地举起大寨红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学科学,用科学,甩开膀子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登攀新的高峰!
坚持斗争哲学
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中共潍坊市委
把大寨红旗插遍昌潍大地,昌潍地区农业学大寨典型材料选编
本文有老兵印记收集扫描整理,内容有删减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