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
现实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有错,说我可以;我没错,凭什么说我。
这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认为自己有过错被批评或报怨,还可以理解,还能接受,毕竟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当认为自己“没错”时,却被批评指责,就受不了。
简单说就是:有错,可以说;没错,就不让人说。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却是有问题的。
首先,自己认为没有问题,但并不代表别人也这样认为。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是不同的,不可能都一样,存在分歧和不同是必然的,所以被人误解、猜疑、指责和报怨等,是很常见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
其次,表达看法,发表评论,这是人的权力。
不论如何,还不至于不让人说话吧。不让人说,不允许人评论,任何人也做不到。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但不能决定别人做什么。反过来说,我们自己怎么认为、怎么说,别人也没办法。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把“不可以说”转变成“可以说”。这样一转,就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片天地。
原来认为“不应该”的事情,现在可以接受了;原来想不通的事情,现在能理解了;原来非常排斥的事情,现在能容纳了。这样一来,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天高地阔的感觉。
现实中还有很多类似事情,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不妨可以试一试。虽然不究竟,但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心情。
说是人的权力,如何对待则是我们的态度。
而评论内容的真实性,不一定符合我们自身的真实情况,担却是对方的真实状况的反应,因为它反应了对方的学识、经验、价值判断、及其修养与用心。
对于议论,我们要辩证去看待,合理的成分,我们吸收采纳;不合理部分,不不予理会;或适当解释一下。
如果涉及恶意曲解、造谣中伤或诽谤,则可以通过提醒予以警告;仍不悔改,还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权;通过法律惩罚对方的恶意,以达到引以为戒的目的。
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受外界影响改变自己的初衷。如果总受外界的干扰,就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
现实中,即使被误解了,也是常有的事。现实中我们也经常误解别人。所以不要过分计较,关键是用什么态度来面对。
误解本身也是一种错,对于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关键是犯错之后的态度。
是否主动认错;是否诚恳道歉;并积极补救,这体现一个人的诚实、勇敢和担当负责的精神。
恰恰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安慰,还容易被理解和原谅。
对于我们自身,如果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仅可以体现我们的涵养和风度,关键是不会起烦恼。
从规律法则的层面来说,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外界的评论也是如此,不可能都一样,有好就有坏,有得就有失。这样才符合规律,事实也是如此。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不要祈求所有的事情都符合自己,也不要担心一个人会一直倒霉和不顺。
世间的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所以我们要有应对变化的预见,以及面对变化的冷静态度。
这样在面对不同境遇的时候,就不会心潮起伏,喜怒无常。
最后,就是我们自己认为没有错,是不是就一定真的没错?
我们知道:病分身体上的疾病与心里上的疾病。身体有病人会痛苦,心态有问题人会烦恼。如果心态没有问题,人就不会起烦恼。
当我们心生烦恼的时候,恰恰说明我们的心态有问题,否则就不会有烦恼。因为人的心情是由态度决定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态度决定的。只有具备良好心态,才能拥有幸福人生。
良好的人生态度,不仅是幸福快乐的基础和源泉,同时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所以遇事不能只强调客观原因,一定还有自身原因。
如果我们态度端正,外界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相反,还可以从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如果我们抵触、排斥,不愿听取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增长见识,还会心生烦恼。
人生百年,当随着肉身解体,意识随之而消散。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态度,却不会消亡。
人生所经历的一切虽然重要,但对待所有这一切的“态度”则更重要。如何形成正确、完整的态度,则是我们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判断,就不会被外界评价影响我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