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兰溪
孝在兰溪
孝,是我中华传统文明中一项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兰溪的历史文化中,也突出着这一“孝”字。兰溪自唐咸亨五年(674)设县后,县以下区划为城中四隅,城外分设24个乡。自宋初改设为铜山、武昌、望云、灵泉、甘棠、瑞山、龙岩、太平、横山、紫岩10个乡后,一直沿至清末,仅有过一次变更,就是改望云乡为纯孝乡。其时纯孝乡地域为现女埠街道和黄店镇全境及兰江街道原厚仁镇、殿山乡全境与登胜乡4个村,计220平方千米,占当时兰溪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此乡名之改,就是一件大事。而改名之由,一望而知乃为“孝”也!付梓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的《光绪兰溪县志》中孝行篇所载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人的传记,清晰的记述了这一事。
《光绪兰溪县志·孝行篇》除上述三位宋代孝子外,尚载有明\清二代孝子孝孙93人.在此,我们选录了26位予以绍述,从中也可以看出,具孝行者均有其他方面的优秀人品,之所以成为孝行人物有着家庭、社会的因素,反过来又更积极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另从“列女”篇选录7名孝媳,尤为光彩照人。
宋
陈天隐
字君举,邑之纯孝乡(原注:当时称望云乡)人。父兄皆早丧,事母冯氏以笃孝闻。母卒,卜葬于三峰之阳,庐之墓侧,垢面蔬食终三年丧。抚孤侄犹己子,广墓庐为肄业之所,而乡之英俊亦与焉。大观(1107——1110,宋徽宗年号)以“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字旌其门。后侄惇仁以平寇官至忠翊郎,诸孙相继登科,皆其教育所致云。
董少舒
字舒中(原注:府志作恩仲)。与天隐同乡里。世业儒,笃行著于乡党。父亡,负土筑塋庐其左,有灵芝生,紫盖黄干。时睦寇压境,妄称圣公,能役阴兵,愚民相咻归之。少舒援唐永徽(650——655,唐高宗年号)中陈硕真兴妖伏诛事,缀文示众。众悟,相率抗贼,保全万余户。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年号)郡守范之才闻于朝,诏恤其全家。
金景文
字唐佐。亦与天隐同乡里,少有大志,力学而不求闻达。与其妻包氏,竭诚以事其祖,祈以身代父疽,亦寻愈。丧母,庐墓夜见天光下烛五色灿然,人以为孝感所致。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年号),郡守李椿表闻恤其家。六年(1179)有司功率义役,景文首割腴田,命子炜劝成之。乡人信其行,不踰月而事集。郡守韩元吉以乡有三孝行,乃表其乡曰“纯孝”,里曰“循义”。
咸淳四年(1268,宋度宗年号),知县沈应龙以景文及陈天隐、董少舒名,请于朝廷,建祠合祀,名“三贤堂”。仍以其德应八行,立八行碑。
明
潘琢
字时修,性至孝。父丧,毁瘠骨立,酒肉不入口者三年。母患风痺,琢衣不解带,痒疴疾痛,随意搔摩,梳栉洗涤,皆身亲之。母久卧床思起,制软舆与弟舁之,随母所适,与之游街,如是者七年。母殁,哀痛几绝。既葬,庐墓九年,人过者指为潘孝子云。有司颜其门曰“孝行”。
唐熊
字虞弻,龙(唐文襄)之弟。性淡泊,躬身孝行。母郑氏,年老失明,起居必敬扶持之,不离左右。兄龙以刑部尚书告养亲归,熊恭敬承意,绝无推诿,母氏安其养焉。居常安于淡泊,不慕荣利,虽兄陟上卿,益自励所守,布衣终身,人並推为高士云。
徐禘
字伯诚,用检(明万历时河南布政使、太常寺卿)父也。性孝友,嗜书史,颇善行书。年未壮,公财证产,善成父志。知大义,市人每率钱供佛,禘曰:吾自奉活佛。尚活佛何在?曰:堂前父母即活佛也。或会乡族,游山水,返必面母,道所游历之景,以博娱笑,盖数十年如一日也。
董翚
遵(明正德间,江苏江浦、广东感恩知县)之从子,笃志力行,事父母及生母,以孝养闻。三丧(父、母、生母丧)九年不御酒肉。县令疏其事于朝,以贡格异等授思南府推官。思南,故苗地也。翚以礼义训化之,沐蘖之操,六年如一日。遵故有孝行,人以一门两孝兼称焉。
徐学质
字殷夫,用检长子,万历乙卯(1579)举人。神清才逸,经史一涉目辄不忘,下笔千言立就。性好佳山水,结庐幽静,绝迹请谒,不染一尘。以父官他省,历吴越齐楚燕秦,得友四方贤士,恭谨冲和,行谊益著。后父任河籓,母郑在家卧疾数年,倾囊殚医,露祷乞代,汤药必躬亲寝食俱废,以致困惫每旦犹整衣冠向视。垂绝时惟含笑,盖恐伤母心也。年止三十有八,冯公称为古之纯孝云。所著有《孝廉遗稿》、《群书振玉》等集。
徐学范
字任夫。用检季子,孝友性成。伯兄学质与仲兄相继没,学范独奉两亲,格供子职,巡抚张以纯孝名儒奖之。器度宏远,虽恂恂自导而见义勇为。以廪贡授苏州府经历,止饮剑泉一口水而已。两台以廉能荐,未擢用而卒。
郭美
字子彦,号越滨。博学甘贫,事父母能孝。父名芝,读书遇芝草、芝兰等字,辄掩卷流涕。屡试居优等,士类多从之游,贫者不受其贽。尤敦友谊,至非类之交,不义之财若将免焉。以贡授临淮县丞,廉介不挫,上下信之,卒于官。
诸葛宝
字珍之,高隆人。年甫二十,随父行商山东,途遇盗,执其父以杀之。宝抢父而手格刃,绐盗曰:“吾父资本若千金,收贮某所,请拘我为质,诬则杀我。”盗许之,父以无金,逡巡未行,宝耳语曰:“去,则尚全一生,不然,父子俱死,无益也。”父由是得免。及期不至而宝为盗所杀。
章瑗度
懋(明弘治时南京国子监祭酒)裔,有成子也。明季兵乱,有成为兵所缚,拷索藏金,痛不能刃。乃绐至井,奋身跳入。瑗度急从之下,载父出首于水。比邻人以绳引之,有成得不死,而瑗度气绝矣!人义之,为筑“义井亭”。
徐思廓
马安徐人。明季兵溃恣掠,廓负父匿兰阴山隈,贼搜得之,欲刃其父,思廓延颈愿代,贼义而释之,其感人如此。
祝翱
城北人。僦舍售货,母柩攒寄黄湓滩。洪水泛滥,翱凭母柩而不顾货,水落而母柩存焉。
章治
母病寻医,遇伏虎,治直前不顾,卒无所害。故人龚霜系狱,治捐己田营救,全活多人。
张铭
字警之,河西人,为邑诸生。母王氏早寡,寠甚,养姑抚子,备极劳瘁。晚炳卧床褥十数年,铭待汤药,朝夕匪解,远陟数百里求医灼艾,沉疴得痊,本府匾其门曰“母节子孝”。
祝昇
城北隅人。祖麟,字桢卿,成化(1465——1487)间为东流训导,生平有介守,不妄取与。致仕遭火患,几无以为生。昇事祖极孝,不分任与伯叔。又祖有庶子,年三十,不能自衣食,昇解衣推之而不言,人称孝子顺孙焉。
江文炤
字绍源,太平乡人。生于遗腹,事母克孝。幼习举子业,母欲其习医救人,由是精于岐黄,名动两浙,远方之人,有疑难危症,接踵就医,靡不立效。又恪遵母命,救人不取人财。
清
诸葛捷
字允先,号凯臣,为邑诸生。读书励行,父母曲体其心,以为凡得尽人子之欲者为一生极乐之事。尝撰《事亲乐》一篇以见志。所著有《素轩集》,藏于家。
徐驦
丧母殡于弗垅,庐其侧。知县左吉屡过其地,询知为庐墓者,乃致之书院肄业入泮。
舒维德
字广睿,午塘人。母病亡守墓,而父又患疯癫,归侍汤药侯起居,朝夕不离者十二年。乾隆五十年,学宪突以“孝行维风”匾额奖之。
蒋大觐
下蒋人。业农,家贫,佣工忍饥寒以供亲膳。父老足疾,临冬,昼则负父向暄,夜则温被。夏尝负至凉地,夜必扇枕,累久不懈。天启元年(1621),知县曹栋给以“孝行可风”匾。
严福德
在城人。邑庠生,事母至孝,兼好急公,凡邑有兴举工程,必出巨资以襄助。
王文燡
字映日。事亲孝,笃爱兄弟。其季文鑑为髪贼所掳,父母忧甚,燡百计筹资赎归以慰父母。随父母避难涉险,急则尝负以行。一日突遇贼,欲杀其亲,燡哀愿以身代,贼悯而释之。
郑樟华
西乡人,父凤春,贾于震泽,遂居焉。樟华自幼以孝行闻,十岁时父病,侍汤药不离左右,父卒不起,一恸几绝。咸丰十年(1866),粤匪窜苏,樟华奉母避居吴江,遇贼被执,贼举刀将害其母,樟华即覆母身,号泣哀求,血泪俱下,贼惊曰:孝子、孝子!遂並释之。光绪二年(1876),吴江县令旌其门曰:“道德门高”。
孝媳
唐湘继妻方氏
三泉村唐湘继妻方氏,十九岁嫁入不久,湘溺于水,氏哀恸几绝,乃担起奉事公婆及抚养夫前妻二岁遗孤之责,几十年和睦相处,相依为命。唐汝辑(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状元)为之传。
舒大猷妻陆氏
字敬姬,字静专。龙游陆顺中之女。顺中博学能诗,敬姬生而颖异,偕群季同奉庭训而警悟特过。会兰谿徐公鲁源盛称其里中舒大猷才,遂归焉。归舒后,益肆力群籍,与大猷考古证今,分题授简,闺阁之间,不异良友。大猷时有血姚江,敬姬居家奉事姑嫜(婆母),备极孝谨。大猷登贤书北上春官会,其姑遘危疾,敬姬日侍汤药,寝不解袂,姑病获甦,而敬姬以创疾遂不起,时年三十有四。敬姬仪状尔雅,意态冲夷,雅擅通材,筝筑小技,各晓其意,尤长于琴,每自制新曲谱入太弦,为古文诗词博雅俊逸,所著有《兰雪稿》凡三十卷,又有《读史评》一书,翻驳古人疑义,得曹大家笔意,未授梓遭火尽失,今止有焚余稿诗词一卷。本《龙游县志》辑。
清嘉庆时贶赠翰林院编修唐汤妻严氏
上虞县训导严正学女。年二十适唐,数月夫故。节哀奉事公婆,忍泪慰劝二老丧子之痛,为二老收养本家一孤儿,上学之前即自教其识字,养育成人后又训育孙辈成人。
监生叶寿榆妻洪氏
壬戌(清同治元年·1862)七月,夫亡,痛苦气绝,三更后甦,曰:我本随夫同穴,奈姑(婆母)老何!侍奉姑至去世。姑逝不久,氏亦逝矣。
拔贡诸葛枚妻余氏
戊午(清咸丰八年·1857)石(达开)犯衢,辛酉(清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邑失陷,侍奉姑出避,姑老有足疾,扶持转徙至西安(衢州)之上方,贼突至,氏抢孙女奔水死。
庠生郭品魁妻金氏
金华濠之女也。濠善书画,尤敦品行。氏幼从父读,能诗,兼工书法,不喜妆饰。适郭后,翁姑亦文墨中人,故欢暇无间。暇则握管吟诗,惜年未三十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