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特工萧明华被折磨278天后就义,死后32年魂归故土,被中央追封为烈士

今年,我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所有中国人都在感受着建党百年的欢庆喜悦!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可以说,没有革命先烈们的坚守奋斗,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生活。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就有着近600条烈士英魂长眠于此。有名声赫赫的朱德、彭德怀等领袖人物,也有在革命长河中无声殉国的战士们。

众多碑林间,还有这样一座白璧无瑕的无名碑,上面没有记载此人生平,只有背面题着三个烫金大字,“归来兮”。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有着如白玉一般高尚品质的女烈士——箫明华

1922 年 8 月,萧明华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家中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靠织袜生意维持着一家7口的生计。

虽然家境贫寒,但全家人都很疼爱箫明华,从小就送她去上学,希望她能够长大成才。 然而此时的箫家人哪里想得到,从小捧在掌心里的孩子,几年后竟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箫明华自小成绩优异,在文学上也颇有天分。1943年,她考入了白沙女子师范学院,这里汇聚了许多抗日以来陆续入川的进步学者和有志青年。

校园内,广大师生抗日热情高涨,抗战歌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箫明华开始对革命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1946年,抗战胜利后,箫明华如愿来到了北平师范学院继续进修,她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就在这里,她遇到了革命道路上的启蒙导师——朱芳春

朱芳春是学校的教授,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从事着北平和华北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因为朱芳春和箫明华的哥哥箫明柱是莫逆之交,平时对箫明华也就多了几分照顾。

朱芳春经常给箫明华送去一些进步书刊,例如毛主席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两人在革命方向上很是投机。

箫明华1948年毕业照

箫明华的革命热情随之愈发高涨,看出了这一点的朱芳春却并没有立即表明身份,他还需要再进一步考察箫明华的意志和素质,是否适合加入革命工作。

1946年12月24日,一声惊叫划破了寂静的早晨。北平的驻华美军竟强奸中国女学生!此事瞬间引发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怒火,各大高校随之发起抗暴运动

12月29日,箫明华所在的北平师范学院内就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抗暴大会”,师生群情激愤,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国民党停止内战等。但很快,大会便遭到了特务分子的破坏,学生们也被迫解散。

然而这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并没有放弃,次日,他们联同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同学,组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游行队伍,高举“维护主权独立”的旗帜,继续抗议美军的暴行。

在这两次运动中,箫明华的身影始终跟随在游行队伍之中,坚定地和同学们并肩战斗着。

也是因此,1947年9月,箫明华正式收到了加入地下工作的“邀请函”

这天傍晚,昏黄的日光投射到室内,映在朱芳春严肃的面容上,他庄重地对萧明华开口道,“做情报工作很是凶险,除了热情,还需要坚定的意志,你想好了再给我答复吧。”

箫明华闻言,却一下站起身,铿锵有力道,“不用想了!我早已为此梦想了无数次,还请朱老师转告组织,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献给党,献给革命事业!

日光将少女窈窕的身影拉得纤长,箫明华站得笔直,眼中盛满了献身革命的坚定。

从此,箫明华便加入了朱芳春的地下工作小组,协同其展开情报工作。

1948 年,萧明华接连收到了好几封来自台湾的信。那是她的恩师台静农的来信,他如今远在台湾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此番特地来信,为的就是邀请箫明华到台湾任教。

萧明华接到信后,认为全国解放在即,而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各个领域都需要开辟新战场,此时台静农的邀请可以说是来得很是时候。于是再三斟酌后,箫明华便向组织提出了远赴台湾展开工作的申请。

朱芳春闻言,也很认可箫明华的设想,对眼前这名女子的胆识和远见也多了几分佩服。他向上级汇报后,党组织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

1949年箫明华在台湾师范学院任教

于是,1948年7月,萧明华便动身前往台湾,乘上了远离故土亲朋的船。谁知,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她首先去看望了台静农老先生,那是她的恩师,也是一名活跃的中共地下党员。两人见面后,都认为箫明华要想在台湾展开工作,第一步就是要立稳脚跟。

经过讨论后,箫明华决定到台湾师范学院执教,那里为她安排的宿舍僻静清幽,正好满足其隐蔽工作的需求。

另一方面,她还联系好了在《国语日报》的工作,以便她日后广泛接触和争取台湾军政、文教等各界人士。在恩师的帮助下,打点好一切的箫明华还给朱芳春发了密信,表示这边一切稳定,已做好展开工作的准备。

台静农

然而,在北平的朱芳春却因为组织学生运动,触怒了华北军阀傅作义。于是,为了朱芳春的人身安全,组织决定让其化名“于非”,前往台湾,领导台湾的地下工作。

从此,箫明华与“于非”两人在台湾并肩作战,共同为革命工作四处奔波起来。由于两人来往密切,久而久之,便有人传起闲话来。此时的于非早已婚配,箫明华更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风言风语难免引来外界的关注。

于是组织上为了掩人耳目,决定让两人假扮夫妻。箫明华对此也并不扭捏,她坦然道,“如果是组织的决定,我愿意服从。”

影视剧照中的“假夫妻”地下党

于是,这对“假夫妻、真战友”就开始出入于台湾的各大讲座及交际场所之中,为了从各界人士中培养各方面的骨干,他们还成立了“台湾新民主义青年联盟”,好将“可用之才”都组织起来。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台湾的局势也日渐紧张起来。箫明华二人将“台新盟”紧急转入地下后,便立即投入到了配合大陆解放台湾的情报工作当中。

在结束了学校、报社的工作后,忙碌了一天的箫明华还要负责整理和密写各种情报资料。她挑灯夜战,在无数个不知疲倦的昼夜里,先后编集了50余份台湾及大陆沿海岛屿的绝密军事情报

《台湾兵要地志图》

其中包括日本人统治台湾时精心测绘的《台湾兵要地志图》,箫明华与于非两人排除万难,分六次送出了这些情报,而事实上,这些情报也确实在解放大陆沿海岛屿的作战部署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华东地区情报负责人吴克坚知悉后,更是对二人的出色工作高度赞扬, “你们的情报太重要了!我们要立即给前线指挥部送去”他还在联络中嘱咐萧明华等在台湾工作的同志多多注意隐蔽和安全,又“祝同志们,再立新功!”

然而,“新功”未添,“白色恐怖”却先一步袭击了台湾。1949年6月,蒋介石败退台湾,为了巩固自己在台湾的政权,进行全岛“戒严”,大规模搜捕、杀害中共地下党人员。

箫明华等人的行踪一直隐蔽得很好,直到1950年2月的这一天。

2月4日是箫明华的生日,她邀请三哥萧明柱全家到自己家中庆生。正当萧明华他们

与三哥一家人欢快畅谈时,突然响起了异样的敲门声

萧明华心下顿时有了数,立即让于非从后门离开,并嘱咐到,“没有我的亲笔通知,绝对不要回来!不要忘了注意后门外边的那根晾衣竿。

于非点点头,便迅速离开了。那根晾衣杆是他们约好的暗号,如果晒着衣物,表示家中安全;如果没晒衣物,那就是危险的警告。

箫明华目送于非离开后,又使眼色让哥哥一家继续大声谈笑,自己则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两个衣着朴素的陌生人,他们的眼神迅速在屋内扫了一圈后,便开口询问于非是否在家,说是要邀请于先生去演讲。

箫明华清楚两人的身份和来意,却丝毫不见慌乱之色,她莞尔一笑道,“两位进来坐吧,他现在不在家,到台湾大学拜访一位老师去了。”闻言,门外两人只好作罢,匆匆离去了。

关上门后,见哥哥箫明柱等人面面相觑,箫明华快步上前安慰道,“哥哥别怕,如果有人问起,就说'只在经济上接济过我,再无任何牵连’即可。”

众人陆续离开后,箫明华独自留在了家中。一位战友也在临走时劝她先离开两日,避避风头,可箫明华却说,“我不能走,现在情况不明,我一动就暴露了。”

可谁曾想,就是这一留,将一缕芳魂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两日后的深夜,一群官兵再次来到了这幢小屋,将箫明华逮捕了。蒋介石的爪牙牢牢架住箫明华,但她却临危不惧,临走前还要求带件衣服。领头的官兵紧紧地盯着这个纤瘦的女子,只见她走向后门,从容地取下了晾衣竿上的旧旗袍,为同志们发出了“危险信号”。

箫明华被带走后,即刻被收押在了人称“阎罗殿”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被捕之初,“阎罗殿”里残暴的“小鬼”为了从箫明华口中得到中共地下党的情报,将电椅、老虎凳等酷刑一一在她身上使了个遍

然而身陷如此境地的箫明华依然牵挂着战友和革命。她想着,自己不能白白被捕,一定要为战友们做些什么。但狱中守卫森严,哪有纸笔可以传递消息?箫明华伤痕累累地坐在地上,眼神却依然坚定得明亮。

很快,她便想到了一条妙计。这天,一个探监的人刚要离开,就被箫明华悄悄拉住了衣角。她伸出另一只手,掌心里放着7颗鱼肝油,开口道,“劳烦你把这些药丸带给我哥哥箫明柱,让他再给我送点这样的来。”

狱外的箫明柱收到后不明所以,便将此事告诉了战友们。众人细细思索起箫明华的用意来,在明白过来其中深意后,都感动得几乎落下泪来。原来,“鱼”就是“于”,“七”就是“去”,“于去”,是让于非尽快撤离的意思。

1951年3月23日,于非等同志成功脱险后,再次将箫明华之前收集到的绝密军事情报送到了党组织手中。在这一大助力下,5月,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

箫明华等人的工作在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得到了高度认可,然而此时的她却身陷囹圄,受着非人的折磨。三个多月的酷刑下,箫明华的身体多处骨折,胳膊、膝盖,甚至手指,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敌人把箫明华捆起来,吊在梁上,让她连续五天五夜不许睡觉,妄图迫使她在不清醒的状态中失去自制力,说出共产党的机密。面对这些伎俩,箫明华愣是一声也没吭,只是吃力地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来。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一个在狱中的工作的勤杂工眼中,箫明华的坚强意志让他对这个纤弱的女子生出一股由衷的敬佩来,他不忍心再看下去,于是快步逃离了那个魔窟。

遍体鳞伤的箫明华很快连思考的力气也没有了,无数的片段在她眼前闪过。她来到台湾前,曾回乡看过父母。

那时的母亲已是白发苍苍,她得知女儿要远走他乡后,只泪眼婆娑地拉着箫明华的手道,“华宝,好孩子,不用担心娘,你放心去做你的事业吧。

她当时还曾应允过母亲,要回去看他们,谁也没想到,那一别就是一辈子。

很快,狱卒的鞭子又落了下来。他们审问的话语传入箫明华的耳中,“你还不认罪!”

箫明华忍受着钻心的疼痛,却依然脱口而出道,“我是一个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支持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者,何罪之有?

她满脸鲜血,满身伤痕,眼中却一丝畏惧怯弱的神色也无。就这样,箫明华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78天,经受了将近一年酷刑的她被折磨得脱了相,连为自己梳发的力气都没有了。

1950年11月7日晚,“军法处”看守所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通明。箫明华的难友们意识到,那恐怕是敌人在为箫明华的处决做准备。果然,次日就有人来了,说要以“颠覆政府罪”对箫明华执行死刑

行刑前一晚,难友们紧紧地围在这位可敬可爱的“明姐”身边,低声哽咽着。箫明华却淡然地笑了,她从容地拍了拍身边一个姑娘的肩,道“我早有准备,没事的,大家不必伤心。”

她又缓缓拿出母亲给自己的黄杨木梳,想最后为自己梳一次头。但她的手指却因为骨折,无法弯曲。见梳子从箫明华手中滑落,狱中的小宋姑娘强忍泪水捡起梳子,为她仔细地打理起头发来。

11月8日凌晨,黑暗的牢门打开了。箫明华沉静地站起身,对狱友们道,“永别了,姐妹们,愿你们早日自由!”说着,她昂首挺胸地向门口等候的军警走去,一身从容气度令人敬服。

在“军事法庭”的“正式宣判”后,箫明华被允许给亲友留一则遗言。她于是平静地坐下,从容不迫地拿起笔,写道:

柱哥、香嫂!请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离去而过分地哀伤,千万要保重身体,健康第一!害你们受冤枉罪,我很不安。我相信,你们很快会自由的。此时的我很平静,只祝福你们和孩子们、家里所有人一切安好!无需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再次,祝福你们,祝福父母。千万不要哀痛,好好地、健康地生活吧!也只有如此才能慰我九泉之心。一定啊!

明华

卅九、十一、八日 清晨于台湾保安司令部“军法处”

随后,萧明华和她的 3 位战友被押上了刑场。执行的宪兵军官令她们跪下,出人意料的是——

一向温和纤弱的萧明华却突然挣脱两个宪兵的挟持,奋力奔向沙丘顶上,昂首高呼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刽子手们被惊得立即开枪向那抹纤细的身影射击。

“砰、砰”两声巨大的枪响后,年仅 28 岁的萧明华倒在血泊中,她的脸朝着西方,双眸圆睁,深情地遥望着祖国大陆,她的故乡……

1982 年 9 月 11 日,首都机场。在出港大厅熙攘的接机人群中,有十几个人显得分外焦灼。伴随着显示屏上出现“到达”的字样,他们的目光开始迅速搜寻旅客。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怀中还紧紧抱着一只楠木盒子。这是箫明华的三哥,箫明柱

接机一行人连忙迎上前去,老人看到来人便脱口道,“大哥,我没有照顾好明华妹妹!”语毕,他潸然泪下。箫明华的大哥箫明新如今也已是满头霜发,他接过那只装着妹妹骨灰的小盒子,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直到妹妹被处决的消息传来,一家人才知道其真实身份,他们心爱的华宝,竟是中共地下党秘密情报人员。一行人中还有几个中共中央调查部的领导,他们陪同箫明新前来,迎接箫明华烈士魂归故土。

1982 年 9 月 16 日,箫明华被追认为烈士,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牺牲了32年后,这位烈士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土地

几年后,“于非”,即朱芳春的妻子香嫂返京,每次谈及小妹萧明华都情难自已,泪流不止,反复称赞小妹,“纯真高尚,白璧无瑕”。

老战友朱芳春更是为箫明华的牺牲心痛不已,于是在箫明华的墓碑上题下三字,“归来兮”,寥寥三字,却高度概括了箫明华短暂的一生。

革命的洪流,吞没了许多像箫明华一样的“无名战士”。他们远离故乡,隐匿在重重的身份之下,游走于危险的敌人之间,他们必须时刻警醒,不能露出一丝破绽,他们是兵不血刃的勇士,是人民革命的铸就者。向我党所有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致敬!

文/木中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