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镇——钟氏宗祠(49)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下午,第二次拜访东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邝焕娣,因为离约定还有1小时,我又顺便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大朗镇蔡边村——钟氏宗祠。
钟氏祠堂的周边是一大片古建筑群,非常雄伟壮观,一看就知道钟家在古代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钟家人才辈出,先后走出清代左参议钟渤(正四品)、抗日少将钟炳燊、抗日英雄钟球等名人。
右边是“德福堂”,是蔡边村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老有所乐、少有所教,承前启后的活动场所。右前方是“普江家塾”就是古代钟家的私人学校,难怪钟家走出这么多有名望的人。
大朗钟氏宗祠门口一副对联“莲峰秀挹、颖水源来”,导出了钟姓的来源,颍水出于河南省西境颍谷,向东南流,入淮河;另一支从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入淮河。钟氏以郡望颍川作为堂号,表示钟姓的先祖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代表钟姓是从颍川迁徙而来。
据祠碑记载,钟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初建第一、第二进, 118年(1779年)后加建第三进,宗祠面宽13.2米,进深25.5米,建筑占地面积336.6平方米。宗祠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民国二年至民国十五年(1913-1926年),祠堂曾做过学堂,钟氏麒麟武术馆。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曾扎营于此,合作化时期至改革开放前曾作过集体物资仓库。
宗祠进行过三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清代,由于村与村之间的械斗,钟氏宗祠被炮弹击中,断了石柱,破了墙壁,村民集资对祠堂进行重修。1995年钟氏宗祠进行了第二次维修。2005由于石碑上的字、墙壁上的古画已经模糊不清,横栏上的雕花,牌匾上的刻字也暗淡无色,为了怀念祖先,维护先辈的智慧成果,祠堂进行第三次重修。
据史料记载,东莞市大朗镇蔡边钟氏与寮步镇横坑钟氏是同宗同族,始祖都是天柱公,天柱公生了五个儿子,分别为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统称“五龄公”。其中第二子遐龄为东莞横坑、蔡边的先祖。遐龄公生二子,长子颖公是横坑钟氏的远祖,次子沛公是大朗蔡边钟氏的远祖。但蔡边是肇基公先辈的兄弟,属于钟氏入莞后的另一支,是钟烈的后裔。
蔡边始祖五世祖钟守呆在53 岁时接受了马姓朋友的邀约到横坑居住,后在横坑开基立业了。横坑在明初出了一位大官叫钟渤,弘治六年中进士,曾任礼部、兵部、吏部、工部给事中,又任浙江、云南左参议,后来皇帝降旨让退休回乡的钟渤建造钟氏宗祠,并且在祠堂前敕建一座牌坊,前后分别刻上“四垣谏议”、“两省旬宣”的称号。
钟氏家族已在蔡边村居住了660多年,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目前,蔡边村有90%以上钟姓人,有3800人,加上外姓共有4200人。现在,蔡边村已发展为一个现代新型城村,经济稳步发展,文化多元丰富,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