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市场有哪些令人担忧的“事”?
回顾一下近段时间国内玉米价格涨势,不难看出与今年特殊的天气、运输、品质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共振有关,特别是在东北玉米收购迈入市场化的第一年及新粮批量上市大幕已经拉开的背景下,玉米主产区不佳天气持续上演、物流紧张一度成为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同时随着多雨多雪天气的来袭,玉米品质问题似 “你方唱罢,我登场”般令市场担忧,为何会这样,具体分析如下:
担忧一:东北玉米外运仍较困难
目前东北地区气温已明显降低,新粮上市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受制于物流紧张、外运困难,较多贸易类型主体库存偏高以及资金周转不开已经被迫停收,仅依靠本区域需求企业和少量外运难以解决东北售粮压力。在今年9月“史上最严治超措施”正式实施以来,汽运运费纷纷上涨,有消息称佳木斯-山东潍坊往年运费在350元/吨,目前涨至450元/吨,车辆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公路运能下降约40%,部分货物转向铁路、甚至船运运输,令铁路以及船运运力也开始吃紧,加之立冬以来,不少车皮在发运煤炭等运输,导致全国大范围运力紧张,运输变得困难,运费成本全面上涨。另外近日寒潮来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大部地区因雨雪致道路湿滑,主干道路和高速公路处于封闭和限速状态,华北、黄淮也是连绵阴雨,玉米运输不畅,上述现象造成了销区玉米市场出现了一个怪异的供给紧平衡状态,不少饲料企业开始采购积极补库,提振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而正是因为外运困难,加之玉米批量上市,东北玉米价格涨势也明显弱于南方港口及销区。此外,目前东北产区维持收购的企业以优质玉米采购为主,尤其近日华北需求方到东北采购数量增多,因当地玉米毒素超标现象普遍均支撑近期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坚挺运行。
担忧二:雨雪不佳天气持续上演
从11月20日起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来袭,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分气温下降6~10℃,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14℃,同时东北局地已迎来“雪季”。据天气预报显示,受强冷空气影响,21-2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将出现初雪,局部地区气温下降6~10℃,平均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未来10天新疆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东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有5~15毫米。不可否认,降温有利于东北玉米顺利上冻脱粒,但雪量过大同样不利于玉米上市,尤其是华北产区,据了解,近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玉米上市节奏普遍偏慢,导致市场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呈现坚挺向上趋势,而山东作为用粮大省大部分用粮企业库存水平保持在低位,粮价极易因短时缺粮而上涨。此外,华北连续降水可能导致玉米霉变进一步上升,而东北产区降雪对于大量留存农民手中的玉米而言,外运成难题可能持续支撑国内玉米价格。
担忧三:玉米品质问题隐约显现
随着主产区雨雪天气的持续,今冬粮源品质问题有可能再度出现,一方面多雨天气导致我国北方玉米霉变现象普遍,早在今年9月中下旬我国北方玉米开始收获上市阶段,由于北方连续阴雨,直接导致华北玉米上市进度受阻,东北玉米收获延迟,同时今年辽宁地区玉米霉变较往年严重(普遍霉变粒可达到5%,偏高可达到10%),更是一度推动当地色选机盛行,港口霉变2%以内玉米比重偏低,安徽、河南地区玉米霉变已不鲜见,陕西地区玉米也出现霉变增加趋势。另一方面在近期华北地区持续降水以及气温同比偏高的影响下,近期关内不少地区玉米品质问题再现,据了解目前山东部分地区玉米水分依旧可达到20%左右,一些粮商反映前期收获时品质尚可的玉米在经过储存以后出现不同程度霉变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安徽等地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超标,受此影响,关内陆区一些饲料企业开始采用东北优质玉米,同时华北玉米外运性价比优势也相对降低。尽管年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但年后品质下降,农民手中余粮水平不低是否会给市场再度带来压力,值得关注。
展望后市,当前运力缓解程度有限,以及年前天气条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下,后市我们需要防范短期可能出现的震荡调整行情,同时由于玉米品质问题再度出现,今年国内优质玉米供应前景堪忧,“优质优价”特征将会逐渐显现,因此为保障春节前玉米库存水平,用粮企业可择优入市。